“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走吧,人生難免經(jīng)歷苦痛掙扎。
也曾傷心流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一首《愛的代價》,讓張艾嘉火遍兩岸三地。
這首歌是李宗盛專門為張艾嘉寫的,據(jù)說,也是唯一一首讓他寫到一半就哭的歌:
“我寫這首歌,是想著你寫的,想著你為什么嫁給了別人。”
彼時的張艾嘉,覺得這首歌好俗氣。
多年以后,她感嘆:
“里面的每一句歌詞,都是一個畫面,都是一個故事,特別感傷。”
張艾嘉是個故事很多的女人。
年輕時,她婚內(nèi)出過軌,當過小三,在情感上備受爭議。
現(xiàn)在的她,68歲,憑著本心做情懷電影,活得越來越通透。
被小S認為:“張姐是我們想活成的那種人。”
從“備受爭議“到“女性范本”,張艾嘉的人生確實如歌曲所唱,付出很多代價,得到一步步成長。
我們也試圖在她的人生中,了解她與自我和解的路。
放肆愛的代價
張艾嘉的青春,縱情恣意。
她最喜歡談戀愛。
但太過隨心所欲,不惜違背規(guī)則,甚至傷害別人。
19歲,她進入演藝圈,公司耳提面命不準談戀愛。
她依舊日日戀愛夜夜笙歌,被公司解約也在所不惜。
但她有天賦,運氣也好,憑借瓊瑤劇《碧云天》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事業(yè)高歌猛進,她卻轉(zhuǎn)身進了婚姻。
25歲,她嫁給比自己大16歲的劉幼林。
理由很簡單:“那個年代二十五六歲就是要結(jié)婚的,出現(xiàn)一個人,條件好,疼愛我,家里人也很喜歡,就理所當然的嫁了。”
遺憾的是,她并未認識到婚姻的責任。
結(jié)婚2年,兩人分居。
她愛上羅大佑:
“那時年少輕狂,覺得能配上自己的男人,似乎只有名聲赫赫的羅大佑了。”
當時,她還是人妻,關(guān)系曝光,被外界詬病是不倫戀。
一年后,不被祝福的戀情走到終點,兩人分開。
很快,張艾嘉又和李宗盛惺惺相惜。
但兩人之間的感情,到現(xiàn)在也還是個迷。
多年后,嫁作他人婦的張艾嘉,在李宗盛的演唱會上開玩笑:
“你究竟有沒有愛過我啊?大家啊,我老公也很想知道。”
李宗盛回答得語無倫次。
張艾嘉哈哈笑,對粉絲說:“關(guān)于我們的事,你們通通都猜錯。”
能以玩笑回顧當年情愫,當然是因為放下。
卻也再次驗證,兩人是有過似是而非“戀情”的。
才子配佳人的背后,總有人默默受苦。
張艾嘉的第一段婚姻,勉強支撐了6年,離婚收場。
那時候,大眾對她的風評很差,主持人張小燕更公開評價:
“張艾嘉這個人,青春期時貪圖玩樂,又耽于情欲,一點都沒浪費。”
事實上,張艾嘉付出代價追求的愛,也并未給她帶來快樂。
她自爆:“你們只看到我和才子在一起,卻不知道才子是怎么折磨我的。”
面對鋪天蓋地的差評,好在她也敢承擔:
“前夫是君子,是我不好,我不成熟,心還未定。”
意外的是,檢討自己“心未定”的張艾嘉,在37歲時,再次石破驚天,公開宣布自己“未婚生子”。
隔年,富商王靖雄為她離婚,兩人奉子成婚。
這一次,公眾怒了,道德輿論潮水般將她掩蓋,張艾嘉受到婦女協(xié)會和粉絲抵制,她的母親也譴責她傷害了別人!
媒體更問得犀利:“自己的幸福更重要,還是別人的快樂更重要?”
張艾嘉選擇了攤開不堪:
“我媽媽指責我做錯了,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給別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我最不能容忍自己犯的錯誤就是傷害到他人,這讓我一直不安。”
和自己和平相處
我們當然可以用“愛情大過天”來解釋“張艾嘉們”的勇敢追愛,但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更清楚,一個人的情感模式是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及內(nèi)在心理的。
《養(yǎng)育女孩》里說:
“缺乏父愛的女孩,容易產(chǎn)生焦慮感,行為自主控制能力比較弱,依賴性很強,渴望通過外在渠道來獲得關(guān)愛,證明自己是‘被愛’的。”
張艾嘉1歲喪父,嫁長自己16歲的丈夫,源源不斷追求刺激戀愛,追根溯源,是她渴望愛,想要通過“被愛”來求證自我價值。
如果說,年輕的張艾嘉,是通過戀愛這種向外求的方式,來獲得極致的快感。
那場被指責的婚姻,就成為她向內(nèi)求,尋找“自己”的轉(zhuǎn)折點。
那之后,她似乎是通過自己的作品,想辦法把自己拽出來。
她的《最愛》和《心動》討論的都是第三者的故事。
她自導自演《20,30,40》里40歲缺愛“差點自殺”的女人。
再后來,她的角色越來越大膽,和小40歲的男人演“忘年情侶”;
探究失愛女人如何在曖昧的感情里取暖,更追溯情感背后的根源……
這期間,她的家庭也遭遇了大事——兒子奧斯卡被綁架。
雖然被成功解救,但驚嚇過度的孩子得了自閉癥。
張艾嘉停下工作帶孩子旅游散心,令她意外的是,她給孩子錦衣玉食的時候,她捧孩子當小童星的時候,她傾家蕩產(chǎn)交贖金的時候,孩子從未對她說過謝謝。
但當她簡單陪著兒子看風景時,兒子很認真地對她說:“謝謝。”
這件事,對張艾嘉的觸動特別大。
曾經(jīng),她向往烈火烹油的熱鬧生活,連孩子的名字都叫“奧斯卡”。
陪伴孩子治病的3年,她的心態(tài)發(fā)生巨大改變:“我不再張揚,學會了理解和同情,變得成熟和內(nèi)斂,也終于懂得幸福的含義——平靜。”
張艾嘉拿下8次最佳女主角,3次最佳編劇,13部電影導演,成績卓越,但票房并不高。但她已經(jīng)不再執(zhí)念于“奧斯卡”。
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尋求自己和自己的鏈接。
去關(guān)注“愛”更廣泛的意義,再把這些所得通過電影表達出來。
評論家林奕華說:
“現(xiàn)在她的角色,好多都不是正面的,都是在演一些人性的缺點和弱點,觀眾看到那些執(zhí)著,自私,受苦的人,反觀自身,得到洗滌,或者救贖。”
同樣,角色也給張艾嘉帶來救贖。
曾經(jīng)“一日不可無戀愛”的她,終于學會向內(nèi)獲取想要的愛和關(guān)注!
丈夫曾對她說:“我們兩個千萬不要黏在一起。”
她認為是金句:
“他說得實在太有道理,你必須要懂得,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我們不應該把幸福都依賴在對方給你什么。
我們最重要,還是要和自己和平相處。”
做自己
田壯壯夸張艾嘉:
“她做女人做得很具體,做媳婦就做媳婦,做媽媽就做媽媽,做女兒就是特別好的女兒。
包括做導演,每一種身份她都特別具體,做得特別好。
每一個她都活得特別精準,這特別了不起。”
這么多身份里,張艾嘉最喜歡的是“做自己”。
從“爭議”到“尊敬”,張艾嘉的人生,就如《愛的代價》一般,一步步修煉自己和自己的關(guān)系,不再從外部戀愛獲得認可,慢慢完成自我救贖。
借由她的故事,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呢?
首先,努力去覺察。
很多人,其實會在行為準則上陷入某種模式。
比如說,愛上的永遠是同一類渣男。
又比如,總會在情到深處時莫名分手。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為模式。
如果這個模式讓你痛苦不堪,就需要去察覺,自己在情感上有怎樣的行為模式?
覺察,意味著覺醒,才有機會調(diào)整改變。
就像張艾嘉,年輕時候的她,因為內(nèi)心需求,愛上“不該愛的人”成為她的情感模式,但第二次婚姻讓她覺察到危險和問題,也就開啟了自救之路。
其次,勇敢去接納。
我們都渴望命運給予我們圓滿和快樂。
事實上,人生修煉包括愛,也包括不被愛,包括快樂,也包括悲傷。
我們需要學會,接納人生所有經(jīng)歷。
很多人遇到困境會不甘:“憑什么我要受這種罪?”
當我們把精力放在“為什么”時,人生也就開始緊繃。
但當我們選擇放松,把精力放在“好壞我都愿意接納承擔”事情往往就迎刃而解。
猶如張艾嘉所說:
“你覺得沒有達到的目標,可能真的是太固執(zhí),靜下心來接納,會發(fā)現(xiàn)事情很好解決,或許還會發(fā)現(xiàn),那個目標并不是最適合的。”
寫在最后
董卿曾問張艾嘉:“什么是女人的味道?”
她回:“味道來自自己人生的態(tài)度,怎么走好這條路,那就是你的味道。”
愿我們,就算錯過,痛過,恨過,掙扎過。
也都能在自己人生的態(tài)度里,找到自己,尋找到和自己和平相處的能力!
共勉!
策劃 | 餓魚編輯 | 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