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近松物語》劇照(1958年版)
日本作家?guī)r下俊作的小說《富島松五郎傳》曾被多次改編成電影《無法松的一生》,而1963年和1964年的兩部都不太理想,只有導演稻垣浩拍攝的版本最為出色。但因為1943年處于歷史的特殊時期,電影遭遇審查而被刪減多處,稻垣浩心有不甘,對此耿耿于懷。于是在1958年又重新拍攝了一次,而且在當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金獅獎。
除了演員不同,以及從黑白色調變成彩色寬銀幕外,故事情節(jié)和蒙太奇手法基本上照搬之前的那部。三船敏郎塑造的松五郎非常生動形象,在表演上不輸此前的阪東妻三郎,而高峰秀子扮演女主角,更能映襯出這個男性角色的豐富多彩。正是后者的端莊典雅,才對比出前者粗俗表面下內心的一腔熱腸。
01 精神層面的父親
“無法松”即主角松五郎,因其“無法無天”,自由散漫的性格而得此昵稱。他一生的大半部分時間,都與吉岡家脫不開關系。童年的吉岡敏雄由于爬樹受傷,被愛管閑事的松五郎送回家。松五郎與吉岡家的緣分就此注定。一家之主吉岡小太郎去世后,松五郎就成為敏雄新的“父親”。雖然敏雄還是稱呼他阿松叔叔,但在外人眼里。這個家庭里缺少的男人角色已經(jīng)被松五郎替代。
但這么說又不完全正確,雖然看起來以松五郎對吉岡家的幫助,完全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良子的丈夫、敏雄的父親。但松五郎沒有越過自己的道德底線。雖然做了一個丈夫和父親應做的事,但一直是保持對良子的敬重而沒有做出任何冒犯和越界的舉動。在家務事上,他更像一個幫工,在敏雄面前,則是精神上的“父親”。
松五郎使得敏雄變得勇敢起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充當男子漢的榜樣。特別是參加賽跑奪冠的時刻,敏雄為之激動和驕傲,他在內心中,肯定是愿意有這樣一位父親的。成年后的敏雄,有次去參加斗毆,得此消息的母親良子攔不住,內心擔憂,只好來找松五郎幫忙。后者在看到敏雄打架失手時,一把年紀,還沖上去和年輕人扭打起來,給敏雄做示范。
關于父子的感情,電影中有一處是表現(xiàn)松五郎小時候長途跋涉穿過恐怖的森林去尋找父親的情節(jié)。這一段雖然是編劇自發(fā)的創(chuàng)作,但正好也迎合了導演稻垣浩自己的某種生活。他年少時,父親曾去關西發(fā)展,把三個孩子托付給了道具師一家照顧。可是兩個弟弟的待遇就很糟糕。等到父親把他們接到大阪去生活的時候,稻垣浩一見到父親就撲過去哭起來。這一幕和剛才提到的電影里父子相見場面很相似。
02 對良子的愛慕之情
雄性氣概勇猛的松五郎,對嫻靜溫婉的良子不可能不動心。在他與酒館老友的對話中,能體現(xiàn)出他內心的孤獨。老友勸他娶妻,松五郎表面上并不在意,但內心中卻想到了良子。這才找酒館老板要了墻上一幅女子的肖像海報掛在家中的墻上,這樣就能時刻看見“良子”。
在共同賞煙花的夜晚,本來應該是心情舒暢的,但在良子表達了兒子即將返校后重回孤獨之境時,一旁的松五郎卻哭了起來。他在與內心的欲望做斗爭,轉身向吉岡的照片磕頭謝罪,他為自己對良子的“邪念”而感到羞恥,隨后羞憤地逃跑了,這是多年來情感聚集的一次體現(xiàn)。楞在一邊的良子好像明白了什么。
這出戲顯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1943年的版本中卻被剪掉了,審查部門認為一個粗俗的車夫不可以愛上一個帝國軍人的寡婦。對他們來說,這叫傷風敗俗。而在一個導演看來,顯然是極其荒謬的理由,稻垣浩要表現(xiàn)的正是這種隱忍、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愛戀之情。這樣想來,他想要重拍此片的理由,這段情節(jié)肯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03 性格反差
作為一個性格粗俗的車夫,在良子面前,卻沒有魯莽地撲上去強占,而是選擇在身邊默默守護,正是這個角色的復雜和豐富之處。之前表現(xiàn)他有多魯莽,就越能對比出之后那份深情的力量。電影在塑造人物反差上下了不少功夫。
影片里,松五郎在戲院和朋友吃味道濃烈的食物這段,就很能體現(xiàn)出他張揚的性格特征。兩個人把大蒜和韭菜之類的食材都放入鍋中亂煮,引起公憤,戲院派人治他。但他并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野蠻糙漢。雖然把一幫人打得落花流水,但在有人出面調停后,也懷有極大的誠意向各位道歉。
由于要以身作則培養(yǎng)敏雄剛毅的性格,影片中表現(xiàn)松五郎火爆性格的場面,多和敏雄有關。以上曾提及和年輕人打架的戲碼,以及敏雄年少時,他參加長跑比賽的段落都起到了在少年面前展示男性雄風的作用。只是跑步前,在人群中觀看比賽的松五郎,急赤白咧、指手畫腳的蠻橫行為,會讓敏雄有些難為情。
敏雄成年后,帶著老師來家鄉(xiāng)小倉游玩,后者想要看看祇園大鼓的傳統(tǒng)打法,但這種才藝已經(jīng)沒有什么人能做到了。同樣還是看不過去的松五郎,竟然親自上臺完整演繹了祇園大鼓的打法,令人刮目相看。這一幕很精彩,觀感上令人振奮,同時又把松五郎的反差性格展現(xiàn)出來。打鼓雖然是個體力活,但這本身也是項文藝表演。在那充滿陽剛的男性肉體之下,埋藏著細膩柔情的靈魂。
04 表現(xiàn)手法與細節(jié)
在這樣一部現(xiàn)實題材電影中,稻垣浩還使用了一些有意思的特效和蒙太奇手法。在那個年代,這是很超前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
松五郎給敏雄講述自己掉眼淚的往事,也就是以上曾提及的,松五郎小時候穿過森林去找父親的經(jīng)歷。因為是小孩子獨自一人走夜路,還是在森林里,為了表現(xiàn)其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稻垣浩在這里放入了一個特效,讓少年松五郎仿佛看到一群魔鬼在追他。
祇園大鼓那場戲,是全片的高潮,在松五郎打鼓的過程中,特別是到后面越打越起勁的時候,出現(xiàn)了快速切換的蒙太奇效果,在圍觀的百姓和松五郎之間,還夾雜著海浪和滾動車輪的鏡頭。讓畫面的切換也如同鼓點節(jié)奏般令人目眩神迷。這就好像《海上鋼琴師》里,1900在與黑人鋼琴家比賽時彈奏最后一首樂曲時那樣投入和起勁。
而最具沖擊力的畫面,還是松五郎死后的回顧片段。為了表現(xiàn)這個人物多彩而復雜的人生,在把之前一些代表性的場景連接剪輯在一起的同時,這些畫面是以類似膠片的反轉片效果來展示的,既現(xiàn)實又虛幻。
在這回顧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良子年輕時的模樣,和敏雄少年時的形象。而在最激烈的打鼓動作中,疊加著車輪從急速轉動到停止不動的過程,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個車夫人生的終結。這種表現(xiàn)方式有力且巧妙。
電影的結尾也意味深長,門口遙望當年拉車的松五郎遠去的背影,然后再來回到屋子里。左邊墻上就是從酒館老板那里要來的那幅肖像畫,強調出松五郎一生把對良子的深情埋藏于心底,而從未有機會表達(除了那次羞憤離去)。這個場景的出現(xiàn),讓“無法松的一生”有了些許讓人惋惜的凄涼之感。
05 高峰秀子與贊美詩
作為主角松五郎愛慕的對象,良子這個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她的一笑一顰,都能對比出松五郎的性格特征。而高峰秀子一向適合扮演溫柔賢良的家庭婦女形象。當結尾,得知松五郎離世消息的良子,震驚地發(fā)現(xiàn)松五郎以她和敏雄的名義存了很多錢。之前吉岡家當做酬勞付給他的錢也都完好地放起來沒有動過。那一刻,良子淚流滿面地哭喊出松五郎的名字。這是高峰秀子整部電影里情緒最飽滿,也是最激動和外露的一次,情感沖擊力很強。
日本電影評論家佐藤忠男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稱其為“樸實人生的贊美詩”。在那段文化衰落的戰(zhàn)爭末期,一些日本電影導演還是頑強地堅持其藝術性創(chuàng)作,由此誕生了小津安二郎的《父親在世時》、黑澤明的《姿三四郎》,以及1943年版的《無法松的一生》。
佐藤忠男在其著作《日本電影大師們》(壹,中國電影出版社,譯者 王乃真)談及這部電影時曾這樣描述,作為結語:
這部影片在太平洋戰(zhàn)爭后期幾近戰(zhàn)敗的時期拍攝,由于當時物資與人員缺乏,而且正值政府與軍方嚴令拍攝宣傳國策電影的時候,因此想拍攝富有人情味的藝術性電影是極為困難的。事實上,這部作品并非一部制作豪華的大作。但在內容上,很少像這部電影一樣,能夠如此充分地將和平時期庶民的人生體驗細致描繪的作品……當媒體在空洞地大放厥詞,喪失平常心的時候,只有這里,存在著充實而平靜的微笑,存在著幽默的溫暖,存在著像原野上沾著露水的小草一樣地閃爍著、充滿著生命和對那樸實人生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