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年初,央視開播《雍正王朝》,迅速掀起收視狂潮,一度創下16.7%的收視紀錄。
甚至20多年過去了,這部劇依然是宮廷權謀劇的巔峰,豆瓣評分高達9.3,其他人只能望其項背。
一波三折的劇情讓人如癡如醉,其幕后故事也是百轉千回,精彩異常。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它曲折的幕后故事。
1、導演難求
1994年,制片人劉文武花15萬買下《雍正王朝》的版權之后,就開始著手找編劇和導演。
劉文武是出版界大佬,30多歲就已經財務自由,這是他首次跨界影視圈,雄心勃勃找了不少大導演,據說其中就包括張藝謀和陳凱歌等。
劉文武
可是一番接觸下才發現,這些大導演都有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愿意按照他的意志拍片,談不攏。
然后又找了《三國演義》的一位副導演,深入了解后發現,這位導演的手法偏老舊,很難達到銳意創新的效果,只好放棄。
最后決定讓張黎執導,也就是后來拍出《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以及《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大佬。可是當時張黎在拍別的戲,根本走不開。
最焦頭爛額的時候,有朋友推薦了導演胡玫。
第一次見到胡玫,劉文武并不滿意,因為那時胡玫才30多歲,太年輕,也從沒拍過歷史劇,還是個女導演。
不過胡玫倒是信心十足,做了大量功課,表示“只有自己能拍”,而且還發話說“即便不是我拍,你也別找其他不好的導演,免得毀經典”。
也許是胡玫的“狂妄”以及誠意感動了劉文武,最終確定她為總導演。
胡玫的才華也一展無遺,后來又相繼拍了《漢武大帝》以及《喬家大院》等神劇。
2、編劇往事
說完導演再說編劇。
拿到版權之后,劉文武找了好幾個知名作家編劇,結果半年過去了,內容都不盡人意,要么太嚴肅,要么太神話。
劉文武的要求很高,不想隨便敷衍,于是輾轉找到了戲曲編劇劉和平。兩人興趣相投,很快確定了合作。
劉和平把自己關在湖南老家,花了半年時間寫了20幾集。劉文武看完初稿,大致滿意,情節和對話都很有感覺。不過《雍正王朝》是頂級權謀劇,皇子爭儲需要更高的格局與視野,初稿顯然還欠缺火候。
一番商議之后,兩人干脆廢除初稿,到北京組建了一個豪華顧問團,重新一集一集推敲劇本,一字一句扣細節。
這個顧問團包括文選德、洪壽詳、秦光榮、鐘興祥,甚至還包括一位皇親國戚——愛新覺羅·毓恒,恭親王奕?就是他的曾祖父。
后來張黎在其他劇組的工作結束,也加入了這個顧問團,擔任藝術總監。
就這樣又花了近2年時間,劇本才打磨完成。不得不說,正在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才鑄就了永恒的經典。
3、選角風云
搞定劇本和導演之后,劇組開始選擇演員。
雍正作為男一號,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所以選角非常慎重。
一開始想找王學圻,但感覺他軍人氣息太重,就換成了張豐毅,唐國強飾演“八王爺”。
沒想到唐國強拿到劇本之后,對八爺不太感冒,反而對雍正帝情有獨鐘,多次毛遂自薦,但都沒成功。
唐國強并沒有放棄,偷偷讀了很多雍正的史料,做了不少功課,甚至還不斷臨摹他的書法,以此尋找感覺。
眼看唐國強鐵了心要演雍正,導演組沒辦法,只好讓胡玫最后再談一次,如果不行就走人。
這頓飯吃了快4個小時,唐國強從各方面闡述了他對雍正的理解,那就是孤獨,從始至終都不被人理解。
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制片方依然堅持不換角,就在唐國強無可奈何時,事情突然有了轉機。
正式開拍那天早上,張豐毅突然給胡玫打電話,要去給陳凱歌拍《荊軻刺秦王》,因為原定主演姜文突然不干了。
這時唐國強看準機會,再次請纓。劇組沒辦法,只好讓他試試,沒想到一穿上戲服,所有人都驚呆了,氣質神態完全符合形象。
至此,唐國強在“諸葛亮”之后,又多了一個經典熒幕形象,而另一邊的張豐毅卻沒掀起任何水花。
他后來表示,當時一個是電視劇,一個是國際性電影,自己想都沒想就選了后者,現在回憶起來,還是蠻遺憾的。
“八爺”空缺之后,唐國強順勢推薦了好友王繪春。
王繪春是話劇演員,表演功底深厚,將八爺的大奸似忠刻畫得淋漓盡致,由此一戰成名,成了著名的“王爺專業戶”。
其中還有兩個角色不得不說。
一個是焦晃老爺子的康熙帝,由張黎推薦。
焦晃一開始并未答應,因為不喜歡演光額頭的清宮戲。正好他要回上海,劉文武就開車送他到機場,在車上好說歹說把劇本塞給了老爺子。一個星期后,焦晃主動要求參演,因為劇本太精彩了。
還有一個是年羹堯,由杜淳的父親杜志國飾演。
杜志國一開始也不愿意,因為戲份不多拍攝周期卻很長,不想把時間都搭在這部戲上。
后來制片方的羅浩告訴他,“如果你演完不火,以后每年大年三十,你打電話罵我”,杜志國這才下定決心參演,果然徹底爆紅。
此外還有俠肝義膽的“十三爺”王輝,本來預定是演“十四爺”,后來挪成了老十三,同樣成了難得的經典。
不得不說,這些選角都相當精妙。尤其是唐國強的雍正,將詭詐與正氣融合的天衣無縫,張豐毅太剛直,未必能達到這個效果。
還有焦晃的康熙,即充滿威嚴又很接地氣,將一代明君表現得有血有肉。
4、狂收獎項
在如此高標準的制作之下,《雍正王朝》一經播出,就引發了收視狂潮。
不僅老百姓看得如癡如醉,當時體制內也非常推崇。
央視趁熱打鐵,火速推出精裝VCD光盤,售價1880元一套,結果地方機關都爭相購買,把它當成干部培訓的參考資料。據說僅此一項就收益過億。
此外,它還橫掃了當年的金鷹獎和飛天獎。
唐國強獲得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焦晃奪得金鷹獎最佳男配以及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王繪春獲得金鷹獎優秀男配角,劉和平獲得金鷹獎和飛天獎雙料最佳編劇。
除此之外,剪輯、音樂、美術、最佳長篇電視劇也紛紛囊括其中,可謂當年度最大的贏家。
此后好多年,都沒有一部電視劇能達到這個高度。
5、去世演員
《雍正王朝》播出了20多年,滄海桑田,有三位國家一級演員已經去世。
最早離世的,是飾演“鄔思道”的李定保,2006年因病去世。
鄔思道可謂大智若妖的人物,從四爺潛邸中一步步把雍正送上了皇位,足不出戶,卻盡知天下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明康熙帝沒有選中雍正,他卻告訴雍正這是在保護他,一句話就讓心灰意冷的雍正重燃奪嫡之心。
李定保老師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演過不少經典名著,例如《阿Q正傳》中的魯迅,表演功底極其深厚。
第二位是飾演“佟國維”的廖丙炎,2016年因病去世。
廖丙炎大家可能不了解,不過他的兒子廖凡大家應該都認識。廖丙炎是話劇演員出身,曾擔任過湖南省話劇團的團長,也是話劇界“金獅獎”的獲得者。
有人說,他飾演的佟國維比鄔思道還要老謀深算。表面上屬于八王黨,被兒子隆科多出賣,實際上他早就和康熙達成了默契,自己退位扶隆科多上位。深夜召見隆科多,只說了一句“有人星夜赴科場,有人辭官回故里”,就暗示得足夠清楚。
第三位是飾演“張廷玉”的杜雨露,2020年因病去世。
杜雨露也是話劇演員出身,后來還演過《神醫喜來樂》,同樣非常精彩。他有個兒子名叫杜剛,是孔令輝的乒乓球啟蒙老師。
張廷玉在最后“八萬議政”的那場戲真可謂精彩至極,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將鐵帽子王們駁斥得毫無還擊之力,讓人大快人心。
此外,不幸去世的還有攝影指導池小寧。
池小寧是攝影器材專家,大力引入了最先進的日本模擬攝像機,還負責現場布光。當時為了拍出質感,大多使用蠟燭作為光源,技術難點很高,都被他一一克服了。
只可惜7年后,池小寧拍完《恰同學少年》后,不幸因病去世,享年52歲。
《雍正王朝》至今已經23年,依然處于國產劇的天花板,每每重溫都有新的感覺。
正是由于制片人劉文武的精益求精,制作團隊的一絲不茍,以及一眾演員的精心打磨,才成就了這永恒的經典之作。
感謝他們的不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