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曼娘一心希望顧廷燁離開侯府,與她一起浪跡天涯,他們成為第二個琉璃夫人的傳說。
然而曼娘至死不知,為何顧廷燁不愛她卻依舊在老侯爺顧偃開面前保護她,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丫鬟紫雁。
01顧廷燁的心結
顧廷燁在顧家的生活稱得上水深火熱,除了父親顧偃開真心對他,其他人都是算計與不屑!尤其是繼母小秦氏,她對顧廷燁的算計是最狠的。
顧廷燁年少氣盛,小秦氏故意給顧廷燁的院子添好多漂亮的丫鬟。一來是為了讓顧廷燁更加胡鬧,凸顯自己兒子顧廷煒的上進;二來是讓老侯爺更加厭惡顧廷燁,離間他們的父子情。
因此小秦氏不斷給顧廷燁院里送漂亮的丫鬟,直到顧廷燁房里最受信任的丫鬟紫雁查出懷孕。顧偃開大怒,要親自處置。彼時顧偃開正在給顧廷燁尋親事,婚前有了庶子,那就意味著找不到好的岳家。
顧偃開氣的狠狠的打了顧廷燁一頓。顧廷燁強撐著身體要擔當,要護住紫雁,還說“一人做事一人當。”可是父親沒給他這個機會。
倔強的少年不過十三四歲的年齡,自己的傷害沒有好,就去打聽紫雁的下落,得知紫雁被迅速發嫁到外地,他沉默自責了許久,甚至好幾個月不與父親說話。丫鬟紫雁成了他的心結,確切的說,他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悲哀。
隨之而來的便是他看清楚了小秦氏的真面目,在此之前他發自內心的尊重小秦氏,他想一直對小秦氏好!
偏偏他敏銳得很,讀過一篇《鄭伯克段于鄢》,就知道什么叫“捧殺”,學過兩天兵法,就懂得如何叫“驕敵”——為什么母親拼命往自己屋里塞漂亮丫鬟,而三弟屋里的女孩她卻嚴加約束?為什么她總叫小廝帶自己去煙花酒肆游玩,三弟卻得日日讀書習武?
為什么小秦氏想方設法算計顧廷燁?說到底是貪心,還有就是小秦氏的不甘心與委屈!
小秦氏到了說親的年紀,卻遲遲無人相看,一來他們家已經敗落,哥哥嫂子都不想給她出一份嫁妝;二來嫁得低了,有損侯府顏面,想要高嫁,大姐固然很受夫婿寵愛,卻也壞了秦氏女子的名聲,外頭人總說秦家姑娘慣會恃寵生嬌,又不好生養,是以她才沒能在十四歲前說成婚事。嫁給姐夫顧偃開做填房是最好的結局。
小秦氏的嫂嫂說:妹子呀,不是嫂嫂刻薄,叫你去做填房,實在是你年歲大了,好人家不容易找。你大姐夫怎么待你姐姐的,咱們全家都清楚。你嫁過去他能待你差?別提那個鹽商之女了,遲早被休!再說了,你大姐姐留下的人能叫她舒服了?嫂嫂也是為你好,這樁婚事雖眼前瞧著不美,可好處在后頭呢。煜哥兒那身子,實不是個長壽數的,只要你生下個哥兒,以后襲爵的還不是你兒子!白氏生的那個小兔崽子,你收拾不了?
那時候小秦氏內心的念頭便是:繼妻會起奪嫡的念頭,大多是后來老夫慣的。可她不一樣,從嫁入顧府那日起,她就咬牙牢記著,她不能白白委屈做了填房,將來的顧侯必得是她的兒子!
小秦氏仔細詢問大夫,近前觀察,沒錯,顧廷煜的確是個藥罐子,那么攔在她前頭的,只有一個了——顧廷燁。
對于小小年紀的顧廷燁,小秦氏只需要“捧殺”就可以,這也是為什么顧廷燁成為人們口中的紈绔子弟的緣故之一。
不得不感慨,小秦氏娘家人皆是品行不端,為了省錢與攀附顧家,他們從一開始就惦記著顧偃開,即使那時的白氏還是顧家的當家主母,他們就已經開始算計了。
小秦氏的算計帶來兩個后果:一是顧廷燁責任感非常強,對自己人十分維護;二是顧廷煒像是付不起的阿斗,凡事都聽親娘的安排,最終落得家破人亡。
盛老太太說:“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有遂心和不遂心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強求,要惜福隨緣,不能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02曼娘的選擇與利用
顧廷燁人從未愛過曼娘,曼娘亦是如此。
顧廷燁初識曼娘,一眾錦衣華服的輕狂公子便簇擁著往后臺去,要去尋當時正紅的小旦春雪玉,瞧瞧她卸妝后是個什么模樣。然后,他遇見了曼娘。
十來歲的秀麗女孩在庭院角落等候兄長,一身粗布舊裳,不施脂粉,套著寬大的水袖自顧自玩著,婉轉起舞,清聲緩唱“妾身如蒲草,垂江蒲,隨水流,浮游無根,望君萬萬憐之”,悠揚回味。此情此景,引得一眾貴胄少年俱是駐足,有幾個出言輕佻,他忍不住仗言解圍,催眾人趕緊,免得春雪玉叫旁人捷足先登,先行請了去。
自此兩個人相識,相知,顧廷燁一早就對曼娘說:我給不了你名分。曼娘說她不在意。
她沒說出口的是,她真的不在意顧家的名分,她只在意顧廷燁拋下侯府貴公子的身份,隨她一起浪跡天涯。
曼娘自小心中有個夢想,那就是成為第二個琉璃夫人,琉璃夫人原是秦淮河畔的歌姬出身,后與探花郎相愛,探花郎家族無法容忍琉璃夫人的出身。
于是兩人隱于山野,清貧度日,相濡以沫,探花郎潛心讀書,教誨子弟,琉璃夫人則帶著貧困的百姓開山鑿礦,蓄水灌田。后來探花郎名滿天下,而琉璃夫人則從歌姬到超一品夫人。
曼娘自小就崇拜琉璃夫人,而顧廷燁就是她選中實現目標的那個人,在他看來顧廷燁不同于其他的人,他有魄力有能力,而且家庭條件非常合適。
明蘭曾對曼娘所說:
“你不會能成第二個琉璃夫人。你機關算盡,依舊沒有名分,非但不能進門,連兒子都不能認祖歸宗。”
“你最大的錯處,就是沒明白,真喜歡一個人,就該為他著想。”
“侯爺心里仰慕父親甚矣,嘴里說得再狠,也想父子和睦。若琉璃夫人是你,她早就離開侯爺,絕不叫他們父子因你而不斷爭執生隙。侯爺想娶個賢惠的大家閨秀,若琉璃夫人是你,她早就扭頭就走,絕不礙著侯爺的前程,而非如你,反去登州攪了親事。侯爺想一雙兒女平安康泰,若琉璃夫人是你,她定好好教養孩兒,讓他們自立堅強地成人,而不是把稚齡女兒扔下,又拖著三四歲的兒子遠走天涯。我問你一句,現如今昌哥兒識多少字了,讀了多少書了?”
“自始至終,你只念著自己。不論侯爺愿不愿,你的兒女如何,你只依著自己的念頭去行事。你這樣,哪里配和琉璃夫人相比!最最要緊的,是侯爺從來不像高大學士喜愛琉璃夫人那般喜愛過你。”
可以說琉璃夫人是曼娘的執念,既然曼娘做了那么多錯事,顧廷燁為什么依舊會為了她與父親爭吵,甚至到最后也沒有想過對曼娘如何?
一來是顧廷燁內心里的心結,二來是曼娘有了她的兒女。雖然曼娘的行為令顧廷燁生厭,但顧廷燁覺得那是因為對方喜歡他才會如此,最重要的是曼娘明面上沒損顧廷燁的利益。
顧廷燁對曼娘所有的維護都不是因為愛曼娘,維護她不過是一時興起;接受她是可憐她;維護她是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負責任;左后不理會她是覺得她愛自己,何必咄咄逼一個愛自己的人呢?
因為顧廷燁對曼娘的寬容,明蘭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心拿出來,就像明蘭所說,我們就這樣過日子挺好的,別要求太多!
畢竟一個男人對于女人是否真的愛,女人是能夠感受出來的!畢竟像顧廷燁這樣有故事的男人,真心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作家張小嫻曾說:“一個男人對女人的傷害,不一定是他愛上別人,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時候,讓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時候沒有扶她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