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如果結合生活場景去看,是有很深的意義的,它不亞于教員的那句“槍桿子里出政權”,扒開所謂神神叨叨的哲理句,其背后依然是拋棄儒家中庸思想的強勢實用主義。這一點其實真的和教員總結的理論有相似之處,《天道》本無意成神,倒是后來人把它捧成了神,其實人家本來是想教如果看待事物的本質,而大多數人卻把它奉為精神信仰。有點背離《天道》這部劇的初衷了。
丁元英大家可以參,可以悟,能夠參透,能夠悟透,而芮小丹是不太能的,更準確的說,用參或者用悟,芮小丹比丁元英更難以被看透。丁元英就是因為一直在“參”芮小丹,在“悟”芮小丹,所以才一直沒能看透芮小丹,因為芮小丹是自性本來,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也就是說,只要芮小丹還活著,用“參”,用“悟”就是幾乎不可能看透芮小丹的。
芮小丹不宜“參”和“悟”,宜“感知”,因為芮小丹在大多數情況下雖然和丁元英一樣的現實。丁元英是:理性大于感性,并且主動用理性去完全壓制感性;芮小丹是:感性和理性齊行,由感性指引發展的大方向,理性輔助矯正,所以丁元英是:現實到不能再現實的人,而芮小丹是自性本來。
從某種角度或者意義上來說,如果你本性和芮小丹接近,就不需要太多的“參”和“悟”,本能地就能感知到她的境界,你用了“參”和“悟”,用得越多,你反而會離芮小丹越“遠”。在現實中遇到芮小丹這樣的人更是如此,也許你自己就是類似這樣的人,現在只不過是一時錯入了“參悟”中。天道四年間看了5遍,最近剛看完小說,現在在看天幕。之前看就是覺得丁元英說的有道理,知道是好的,但理解不進去,找不到進入的門,記也記不住。
最近在看,能吃進去一點了,增加認知,再推翻認知。但現在就是到不到真正的認知了,只是摸到了門。我心里是好看的女人我喜歡多看兩眼,我看了這些后,明白美女是相對的和不是實相的,在我心里她們就是女人,無美丑之分,平常心對待!覺者是覺悟的人,覺悟是從心上做功夫,先從心上明悟,而后達到自如的行為,覺悟之后行為就會自如的受心的制約,這也是孔子說的: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時候隨心所欲都不會越規矩。
修者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用戒律去規范限制自己的行為達到修心的目的。再簡單的說:覺悟的人是從心自如的制約了行為。修行的人是先從行為上制約自己而達到制心從而覺悟,前者是自如的,后者強制的。大家不要拿自己去跟元英比,要知道他是高人,超凡脫俗,本不是我們可以仰望的,高人都有失敗的婚姻說明婚姻本就是混沌無序的,或許他也想有一段佳緣,但目前的結局是他沒有,惶惶不可得而吐血,雖然他自己調整過來,但終究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