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華燈初上》三季已追完,在大結局后碼字一篇談談感受。
會有劇透,介意者慎入。
綜合而言,葉秋臣認為最成功的是第一季,懸念埋得剛好,所有角色均有兇手的可能性,猜測空間很大,又是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
第二季看完,基本上已經猜到誰是兇手了,也匆匆回顧了一下店里所有女人們的過往。
第三季做結,完成度只能是中規中矩的水平,但故事豐滿了其中所有的女性角色,是其成功之處。
說實話,此劇最聰明之處,并非是讓我們猜到誰是兇手,而是分成了三季來播。
看評論,也有很多人與我想法相同。
網飛這個分三季播出的操作,不僅吊足了胃口,也給予觀眾更多的時間去分析和解讀,加深印象,提升熱度。
若是24集通篇播完,絕沒有現在的效果。
這就是留白,給觀眾足夠的回味時間,再告訴你真正的答案。
除此之外,剪輯也是功臣,如果不是這種亂序的時間切換,也不會有如此神秘的氛圍。
第一季的劇情,是給所有人都安上一個合理的動機,讓每個人都有成為兇手的可能性。
羅雨儂和蘇慶儀表面上是閨蜜姐妹,實際上卻因為江瀚這個男人產生了隔閡。
王愛蓮喜歡的男同學是蘇慶儀的前男友,她自己和蘇的關系也勢同水火。
李淑華一直被蘇慶儀看不起,在發生了那件令人心疼和惋惜的QJ事件后,蘇的第一反應是瞞著羅雨儂把她勸走。
季滿如被蘇慶儀搶了她最喜歡的男人,提到蘇的名字時都會恨到牙癢癢。
百合與男友要去蘇慶儀的家里找他們的貨,營造出亡命之徒的感覺。
江瀚與何予恩這兩個與蘇慶儀有關的男人,似乎也都與這個案子脫不開干系。
觀眾們在第一季末尾去猜兇手,是沒太大意義的,因為誰都可以是兇手,就看編劇怎么寫,更想要什么后續劇情。
據說這部劇的本子改了很多版,很合理。
也許躺在角落里的其他劇本中,就有其他人成為兇手的劇情。
但《華燈初上》并不是一個破案劇,它的核心是講女人的故事,一群心里都缺愛的女人聚在一起療傷的故事。
為什么離開世界的是蘇慶儀?
因為在光里面,只有蘇慶儀是一個沒有“愛”的女人。
她冷靜理智,聰明自私,冷血無情。
還記得羅雨儂和百合說的話嗎?
百合說,太聰明的人很容易放手。
蘇慶儀就是那種什么都可以放手的女人。
自己親生的兒子,自己最好的姐妹,她統統都可以不要。
她最愛的人是她自己,雖然她為江瀚割過脈,但那并不代表江瀚的存在更重要。
蘇慶儀在意的東西,只是她被拋棄了,而且那個男人說的是他還會選擇羅雨儂。
一直在暗中比較,暗暗較勁的那股小火苗終究壓不住了,她就想用自己的命去換來江瀚的惋惜,以及永遠記住她的存在。
雖然很少流露真實情緒,但骨子里的東西是藏不住的。
蘇慶儀,是一個占有欲很強的女人。
不惜任何代價,包括死亡。
羅雨儂與她剛好相反,這兩個人能做多年的姐妹,也是奇跡。
羅雨儂是一個保護欲很強的人,因為從小在家庭里缺少愛,所以她想為自己營造另一個“家”,光這家店就是她的新“家”。
在羅雨儂看來,店里的姑娘們吵鬧打架,就像是家里人在鬧別扭。
她想的總是通過自己的付出,讓一切都能達到家庭成員相處的和諧。
收留花子,替阿季還錢,給百合忠告,這些都是。
有人說她是圣母白蓮花,但羅雨儂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習慣了這種模式。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被保護,所有人都想被付出。
蘇慶儀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她只會把自己身上所有的不幸歸咎于旁人。
于是她把這一切不幸的根源,歸咎于羅雨儂的施舍。
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她那個禽獸不如的繼父。
蘇慶儀搞偏了該恨的人,她只是找個人去恨,以滿足自己空虛的內心和靈魂罷了。
她說的話越刻薄,她的人生就越悲哀。
套了一個殼子在生活,終究活得不瀟灑,很憋悶。
花子和阿達兩個人,看起來似乎并不像,但其實他們都有內心里最痛的地方,就是渴望被愛,渴望被認可,渴望不被看成一條狗。
阿達對著潘文成說,你還記得檜木身邊那個小弟是誰嗎?
如果不翻回去仔細看,觀眾可能也沒有留意過這個小角色。
花子和阿達,都曾是他們人生中的小角色。
但他們卻是蘇慶儀這個案子最關鍵的人物,兇手。
店里其他的姑娘們,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愛子很倔強,百合很執拗,季滿如很念舊。
她們都不是完美的,他們都有很嚴重的缺點,個性中也有很致命的缺陷,但這就是她們的人生。
愛子和她媽媽說,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病。
哪有正常人?
劇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病”。
在尋愛的路上,磕磕絆絆好多次,依然還是選擇硬著頭皮繼續磕磕絆絆病。
江瀚最后的錄音,潘文成嘴里說的約會,都是他們心里藏著的愛。
幸運的是,他們說出了口。
就連看起來冷漠的葛志浩,他也有自己的愛情,雖然有些特別。
那段百合男友與葛志浩的戲,是在釋放欲望的同時,表達那種特別的愛。當百合與葛志浩面對面的時候,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我們都知道了真正的答案。
真的所有問題,所有情感都可以說出口嗎?
不是的。
追完大結局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劇中的所有角色,回想了他們經歷的人生,他們構架的這個故事。
帶著幾分瘋癲,幾分狂野,幾分不屑,幾分戲謔。
《華燈初上》里,是一群以愛為名的瘋子。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