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楊云溪以自己為例,講出娛樂圈演員們的真正薪酬情況。她敘述了四點:第一,圈內(nèi)人大概把演員分為四種,不同演員的收入天差地
楊云溪表示,在這個行業(yè)里,大家會把演員分為四種:著名演員、普通職業(yè)演員、流量演員、跨界演員,而眾人常說的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片酬的演員,大多都是流量演員。
普通演員的片酬和勞動付出還是成正比的,楊云溪拿自己舉例:她說出演《我的兄弟姐妹》時,自己大概10歲,拿的是童星的片酬,一集900塊,一共拍了10集,這部戲賺了9000塊。
同時期的成年演員,一集大概是5000塊,大多數(shù)人就是七八集的戲份,所以一部戲就是40000左右,而賺這些錢,拍攝周期大概是兩個月。這樣算下來,普通演員的薪酬的確算是合理范圍。
第二,以前演員片酬按集算,后來就變成了打包的模式所謂的打包模式,就是劇作方會衡量演員在這個戲中飾演的角色重要程度、拍攝時長、以及個人價值,開給出一個價錢。
楊云溪在2005年時就接了這么一部戲,她扮演的是男女主角的女兒,一共拍了一個半月,因為當(dāng)時她在童星圈小有名氣,所以打包價錢是50000。
第三,演員拍廣告、做代言參加商業(yè)活動,賺得錢比片酬多楊云溪也坦言,自己小有名氣以后,接了一些廣告代言的工作,因為賺得比拍戲多,所以在童星時期,她還是存下不少錢。想必這就是當(dāng)下很多年輕明星為何作品拿不出來,代言卻一大堆的原因所在了。
第四,流量藝人拍戲,多的可以拿到整個演員片酬的90%楊云溪直言很有流量的藝人,他可能并非專業(yè)演員,有的只是一個偶像轉(zhuǎn)型的演員,但他們依然能拿到整個演員片酬的90%,其他人,演技再好,資歷再老,就去分剩下的10%。
其實個人認(rèn)為這是個十分不公平的現(xiàn)象,一個藝人能紅,當(dāng)然他有他的能耐,但問題在于當(dāng)下的營銷、炒作手段太多,有的人根本不是靠實力紅起來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最重要的是兩點:提高演員的入行門檻,并嚴(yán)格監(jiān)督入行后的學(xué)習(xí),另外,還得整頓市場上很多不合適的炒作手段,這樣才能為娛樂圈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