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無論貧富,都要吃它,寓意全家在新的一年團圓好運常伴
清明節外出踏青,祭奠祖先,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每當有重要節日的時候都有相應的美食,清明節也不例外,吃青團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清明將至,無論貧富,都要吃青團,你知道吃青團的原因嗎?
清明節吃青團子并不是從現代開始的,在古代的時候,講究清明節的三天之內不能動火做飯,于是大家就會準備一些不需要開火的食物,像是餅,包子等等,而這時候青團就變成了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
老人們說,清明吃青團除了有紀念先人的意思,還寓意著一年都有健康和好運相伴,自己在家做的青團,軟軟糯糯,一口下去滿滿都是春天的味道,簡單易學,比外面買的還好吃,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青團的做法吧。
首先我們來制作面團,把艾葉清洗干凈,在放入鍋中煮至軟爛,在放入糯米粉中揉搓成不粘手的面團即可,在給它分成等量的小面團。
接下來我們要來制作餡料,餡料的現在多重多樣,可以把紫米蒸熟放入沙拉醬,也可以是把紫薯蒸熟當餡料,還有豆沙都是可以的,我弄的是蛋黃肉松的,把咸蛋黃蒸熟或者是烤熟后給它碾碎,在放入肉松,沙拉醬,抓拌均勻。
把面團按扁后放入適量的餡料,給它包裹好,在放入蒸鍋中蒸半個小時皆可。
這樣我們的青團就制作完成了,皮薄餡大,淡淡的艾草香加上糯米的軟糯,軟糯清甜的好吃極了,小伙伴們清明將至,無論貧富,都要吃它,寓意全家團圓好運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