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顧廷煒跟顧廷燁的關系很好,他很欣賞自己的二哥,也很欣賞自己的二哥,他只希望兩家能夠和睦相處,所以,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媽媽秦氏為什么要讓他繼承王位,他還和秦氏作對,后來她發現自己說服不了自己的媽媽,所以就搬走了,顧廷煒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過自己的媽媽謀殺顧廷燁的事情。
顧廷煒在電視劇中,對錯、殺伐決斷、重感情,絲毫看不出“媽寶”的影子,雖然他在劇中的角色并不多,但看過這部電影,他也會為自己的角色感到惋惜:“竹子也能長出好的竹子。”
不過,在原著中,顧廷煒就是一個十足的“悲哀”花花公子。顧廷燁與盛明蘭成親的頭一日,顧廷煒登門拜訪寧遠侯府,顧廷煒與顧廷燁在院落中碰面,商量著要種些槐花。
秦氏一聽到這話,立馬就是一頓臭罵。顧廷煒一只手摟著顧廷燁的肩膀,一臉燦爛地說道:“娘,我從小就這樣,二哥何曾取笑我?我從小就爬不起來,因為害怕被懲罰,所以沒告訴你,每次都是二弟背著我!二哥,對不對?”顧廷煒本來是打算和顧家的人稱兄道弟的,但是,他這個秦氏之子,卻不能選擇。顧家人三個兒子,顧廷煜雖然身子骨不佳,但智計過人,膽識過人,他的父親顧偃開對他很是同情,經常會照顧他。
顧廷燁和他爹最相似,所以顧偃開對顧廷燁更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就算是顧廷煜,也羨慕不已:“我爹忙于軍事,能抽出兩個小時就已經很好了,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教導你了。他對你的照顧,可比我和三哥多了一倍。”一個是出色的哥哥,一個是疼愛的姐姐,一個是顧廷燦,一個是顧廷煒。他的父親并沒有把他放在心上,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作為一個將軍家族的繼承人,顧廷煒也就跟著幾個保鏢練了幾招。
老爹和母親都不喜歡他,顧廷煒沒有勇氣,沒有心機,沒有靠山,他就按照秦氏的計劃,任憑她去做。自從知道顧偃開不喜歡自己之后,秦氏就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顧廷煒的繼承上,再加上秦氏的叮囑,顧廷煒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畏懼。他就是擔心顧廷燁真的像他娘說的一樣,坐上了侯爺之位,會對他不利,他不得不聽著娘的話,在秦氏的慫恿下,趁著混亂之時潛入城內,想要刺殺明蘭和她的兒子,結果被人用弓弩射殺,這是一種無辜而又沒有任何意義的死亡。
而那些沒有靠山的人,當然會緊緊抱著最后的希望,因為秦氏的疼愛,是顧廷煒人生中的最后一盞明燈,若是被秦氏奪去了,他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他也就什么都做不了了。顧廷煒是個可憐的孩子,但是他并不是一個單純的人,至少他想要殺死明蘭和他的兒子,就算他是一個傻瓜,只要是善良的人,都會察覺到他的所作所為,而顧廷煒,就是因為“貪”。若是真的能成,既便如自己的娘娘所愿,日后寧遠侯府的榮華富貴,也就是自己的了。
這是一部比原著更好的電視劇。顧廷煒在原著中出現的次數并不多,但從秦氏的表現來看,顧廷煒不過是個傀儡,她要讓他站著,他就不能讓他站著,也不能讓他站著。俗話說的好,為人處世,為人處世。還有一句話,叫做“世間萬物皆有其父”。可是,我們卻只能從秦氏那里看出她的私心,她從來不在意顧廷煒的要求,不去征求他的真心,只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渴望強加給他。
有的家長,就是這樣,他們總是想要你盡忠職守,想要你照顧他們,想要他們的無止境的欲望,而有的人,卻因為百善孝,一而再再而三地維護自己的利益,直到一發不可收拾。
所謂的血脈,可以說是世間最神奇的一種,但并不是有了血脈,就必須要有一份孝心,在那些自私自利的家長眼中,所謂的親人,不過是光天化日之下,光天化日之下,光天化日之下,與這種人談論什么孝道,那就是將自己推向絕路。
我很欣賞電影中對顧廷煒的改造,雖然秦氏依舊很邪惡(在劇中,秦氏也有一顆溫柔的心,當她意識到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時,就將顧廷煒扔進了深淵,就意味著他脫離了所有的計劃),但是,顧廷煒在這種原始的環境下,卻能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脫離原來的家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顧廷煒給了所有人一個機會:如果你不想要家人,你可以自己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