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非常熱鬧的4月院線,在7部華語影片先后一窩蜂宣布撤檔之后,變得無比寂寥、堪稱冷清。
犯罪題材的《最后的證人》《被害人》,關于疫情的《你是我的春天》,講述殯葬師的《人生大事》,言情校園題材的《一周的朋友》,警匪片《神探大戰》,以及《鏡世界》,悉數官宣撤檔。
(片方未正式向公眾發布官宣消息的,也由中影等機構發布了相關內容)
一,迎難而上的“異類”。
4月2日的院線中,幾乎沒有華語新片。
說幾乎沒有,是這個時候有人迎難而上,沖出來一部定于4月2日清明檔期點映的。
《邊緣行者》,由任賢齊和任達華、方中信等主演。
號稱有史上“最囂張臥底”。
各路華語影片紛紛撤檔之時,這部原定于4月15日上映的《邊緣行者》,巋然不動,并未撤檔。
多個城市的觀眾,都可以在4月2日和4月3日,選擇去觀看這部影片的點映。
如此舉動,無異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畫風實在太勇了。
二,負面因素的循環劣勢。
各路影片跑路、并非是對于影片質量不自信,而是迫于疫情影響、營業的電影院數量大幅度減少,在特殊情境下的無奈之舉。
但問題就在于,尚且有半數影院在正常營業,新片大批量撤檔、會讓本就岌岌可危的院線更加雪上加霜。
清明節假期將至,沒有華語新片,影院拿什么來吸引觀眾?
片方希望有更多票房,不愿在疫情夾擊下的冷清檔期當炮灰,可以理解;但這無形中將院線推上了更艱難的懸崖。
春節檔各路院線瘋狂漲價,引發吐槽一片。
然而院選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否開門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不趁著春節檔“撈一筆”、或許下個月就行將倒閉。
高票價導致觀眾心理預期高、更容易對影片做出負面評價;
影院的低營業率導致大量影片撤檔、院線更加艱難。
這是循環的、互為因果的負面相互作用。
三,點映和改檔與否并無確定關系。
如此情況下,《邊緣行者》跳出來點映,雖然僅僅是點映,也顯出幾分“救市”的勇氣。
但點映場次,畢竟比不得正式上映。
《蝙蝠俠》尚且不能救市的情況下,奢望一部點映救市、也過于樂觀。
當然,正式檔期和4月2日有數十天的時間間隔,縱使片方想要撤檔、也未必要選擇三周甚至更久公布(也還來得及)。
貓眼的購票和想看頁面中,熱門評論中就有網友提出:希望影片能延期到五一檔,不要選擇在4月中旬上映。
五一檔是否會被疫情影響,電影院的營業比例是否能穩步提升,彼時是否有各路大片壓陣,目前都尚未可知。
《邊緣行者》的檔期選擇,既然從一開始就避開了更熱門的五一檔,大概也不至于貿然選擇五一檔。
無論如何,期待院線早日迎來熱潮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