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吳彥姝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會認識。但如果提到劇中她飾演的某一個角色,能夠想起她的,就很多了,在想起她之后,順便還會說一句:“喔,就是那個老奶奶哈,演技太好了,那么大年紀了,還有少女感”。她確實是演技派,獲得過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也入圍過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然而,當你細細回顧起她的人生,你會發現,她的人生太圓滿了,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吳彥姝,1938年1月1日出生于廣東省廣州市。爸爸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國際金融,回國后先在中山大學當教授,后在山西醫學院工作。母親喜歡文學,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
少女時代的吳彥姝喜歡奧黛麗·赫本。年少的她平日里留心收集赫本的海報,拿著照片找裁縫,做了好幾套赫本同款。
小時候,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的她,經常被父親帶著去看話劇,由此,她也喜歡上了話劇。后來知道山西話劇團招生,高中畢業的她趕緊報了名,并從此踏上了表演之路。
父親本意是讓她報考醫學的,但她害怕解剖。平時走路經過裝尸體的箱子,看見上面寫著一具兩具她都害怕。
對于她報考話劇團一事,父親也持支持態度。在開明的父親看來,行行出狀元,只要她真心喜歡就行。
進去之后的第一部話劇是《劉胡蘭》。當時聽到要演劉胡蘭的她,頓時愣住了,因為這樣年輕的自己,恐怕塑造不好這樣的角色。
由于演了《劉胡蘭》,她還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當年,還是一個小女孩的她,顯得特別羞澀和靦腆。
她在話劇院的那段經歷,我們知道得其實很少。不過,可以看出,她的功夫都是在話劇院練出來的,沉靜的心態也是在話劇院造就的。
她的表演事業已經和人生融為一體,就像她自己說的:
“你走在哪兒都可以對表演發生興趣。表演是源于生活的,實際上是生活的重復。”
當初演《劉胡蘭》的時候,她為了能夠將這個角色演得好,表演之前她去鄉下劉胡蘭母親那里生活了一段時間,和對方同吃同住。
然后再用自己的表演美學,將人物塑造在了熒幕之上,使得人物非常逼真。后來,她出演電視劇時,從不曾偷懶,也是用這個步驟在演戲。盡管在她出現在大眾面前時,她遇到了一個浮躁的社會。
楊絳曾經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吳彥姝老師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時,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淡定與從容。在大家都追名逐利時,她對這些卻看得很淡。
以至于在話劇院有非常出色成績后的她,在退休之后,并不排斥做配角。就算成為配角,她也覺得很開心。
有人想讓她給浮躁的年輕人一點建議。她卻說:
“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浮躁過,這不是誰的建議就能夠解決的,都要自己走過。”
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智慧和閱歷,讓大眾對她喜歡得不得了。她卻一點都不驕傲,繼續演戲,每一個角色都很用心。
吳彥姝從山西省話劇院退休時才55歲。退休時,家人的身體都不好,所以,她就全職照顧自己的家人,等到自己的父母和丈夫都去世之后,她又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旅。
2010年,女兒將她接到了北京。她正式開始觸電熒幕。給到她的角色,都是一些邊緣角色,比如《西游記》中的毗藍婆菩薩。
她并沒有嫌棄,而是用自己在話劇院學到的本領,將一個個邊緣角色演得栩栩如生,讓大眾嘆為觀止。
不僅在演戲上面負責,在戲外她也非常負責。她在拍攝《流金歲月》的時候,年紀已經非常大了,以至于劇組擔心她是否吃得消。
她為了打消劇組的顧慮,拍戲之前還去做了體檢,后來,她拍戲時都會去做體檢,以此讓導演們放心,也讓自己放心。
她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飾演的一個角色,讓她出圈了。而這次出圈,觀眾不僅佩服她的演技,還會問道:
“這個老奶奶臉上,怎么會有少女感。”
一般來說,老奶奶臉上,有的就是滄桑和穩重,但她的臉上,洋溢的卻是少女感,足以可見,她的人生是極度富足的。
對此,她的回答是:
“年輕時父母寵我,結婚后丈夫寵我,如今女兒和外孫寵我,去劇組拍戲同行們又寵我,生活在愛的環境里,我能沒有少女心嗎?”
我想,聽到這話的人,很少有不羨慕和驚訝的。因為,她的人生真的是完美的,從事著自己最喜歡的事,而任何一種親密關系,也都是完美的。
不過,她的幸運,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因為,她不是一個依靠別人生活的女性。家人之所以會寵愛她,是因為她會給家人愛,所以值得被愛,她獨立而自由。
她說:
“女兒覺得我有能力一個人過好日子,也有自己的事業和愛好,所以我們有親情但互不干擾。我覺得只要有愛,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個人也能把日子過好。”
真正的親密關系,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應該是這樣的。不依靠,但互相依賴、互相成就。
就像陳銘說的一樣:
“頂峰的愛情,是一種自足的愛情,當一個人從主觀上不需要愛情了,那她在客觀上,就做好了迎接愛情的準備了。”
越是想要被寵愛的人,越是沒有。因為只想要得到別人寵愛的人,內在是虛無的,在獲取寵愛時,沒有能力回饋給別人,久而久之,別人也就不會再施與愛了。
她的愛情故事,也是很美好的。
她的丈夫也是名人,叫張一非,他1929年出生于山東威海,比吳彥姝大9歲,是國家一級作曲家。
代表作主要有《我愛美麗的心靈》《河邊修起高灌站》《煤炭工人多光榮》《春天的山西》《煤海贊歌》。
在遇到丈夫之前,吳彥姝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對方是她的同事,和她一樣從事的是話劇業。
遺憾的是,年輕的時候,總是不懂愛,以至于留不住愛情。所以,盡管兩個人愛得轟轟烈烈也只得以分手收場。
分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只得把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中,事業給了她很大的安慰,讓她能夠對抗失戀的苦。
也是這次失戀,讓她成長為一個真正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都獨立的女性。因為怕為此受到失戀的苦,她建造了一個沒有愛情的精神世界,以至于無論是失去還是得到,她都不在乎。
一段時間之后,她就從感情的創傷中走了出來,遇到了大她9歲的張一非。對方和她,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兩人很自然地就結婚生子了。由于在對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兩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一直到丈夫去世。
丈夫去世之后,她就開始了演藝事業。有的人說她這么大年紀了,應該休息了,但她自己卻不這么認為。她說:
“身體是一個機器,你要老放著它,不動它的話,它也會生銹。沒有一個好的狀態,你也不能工作。”
而她之所以在市場上如此受歡迎,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演技,還因為她的皺紋,天然的皺紋。
薛曉路在采訪的時候說:“吳彥姝是最少人知道的一個演員,但是是最早定下來的一個演員。因為一看到(她),我就覺得奶奶是她,我就喜歡她的皺紋。現在老年人都沒有皺紋,梳著光光的白頭發,我希望有一個有質感的老太太,她的皺紋特別慈祥。”
她的態度也非常好:
“作為演員,你不能說不。你要是說不行,人家別的演員怎么辦?”
在最近的熱播劇《心居》中,她短暫地露了一下臉,就已經在人們眼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就是多年來的點滴積累。
回顧她的一生,不得不說,她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有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很早就找到了自我,一生都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婚戀生活很完美,和孩子的關系也融洽。
從她完美的人生中也可以看出,真正的幸福,確實和金錢是沒有關系的。當年她和老公結婚時都是工薪家庭,婚后和我們一樣要省吃儉用。
而女兒到了北京之后,一樣有很高的房貸要還。她到了北京和女兒一起生活后,還說和女兒一起還房貸。
這些,絲毫沒有折損她的幸福。這么大年紀了,在她臉上洋溢的,依然是少女感和純粹感,
就是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