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喝酒,所以我不會代言酒,我身體沒有病,所以我不會給藥品代言。
我不會和王剛、張國立再合作,我和他們沒有仇,因為他們拍戲總是請假,耽誤拍戲進度。
我起訴自己主演的《欽差大臣》,因為制片方把30集的內容拉成了33集播出。
短短的幾句話幾乎把所有演員都給批評了。
但當他登上領獎臺時,無論是演技派還是流量明星都起身為他鼓掌。
1946年李保田出生在江蘇,和很多人小時候一樣,他不喜歡學習,
而是喜歡上了戲劇,所以整天蹲在戲臺子邊上看戲,并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登上戲臺,
但父親并不希望他學習戲劇,因為這個行當很苦,練十多年的基本功,還不一定能成角,能熬出來的人少之又少。
剛開始還好,因為喜歡看戲不是什么壞習慣,直到這個愛好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
他和父親的矛盾就爆發了,最后父親說了一句“你永遠也成不了角”結束了兩個人的爭論。
對戲劇的熱愛加上父親刺激讓李保田做了一個決定,就是離家出走去了劇團學唱戲。
只是學戲劇并不像他想得那么簡單,雖然成功了進入了劇團,但是他卻只能學丑角。
需要的功夫不比其他角色少,但是上臺的時間卻不長,而且在臺上也不威風。
但是已經和家里鬧掰了,就只能咬著牙學習了。
每當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就告訴自己“丑角”也是渣角,至少能上臺表演。
因為和父親賭氣,很多年都沒有回家看父母,
直到自己因為太勞累而暈倒,劇團的人喊父親把他帶回家。
李保田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人是父親,這一刻再也憋不住了,兩個人的心結才算解開了。
但是不久后父親就去世了,李保田沒有辜負自己的夢想,但卻對不起自己的父親。
多年的打拼后,他已經在劇團里有了一定地位。
但是傳統戲劇卻被另一種藝術形式給擠壓了市場空間,那就是影視劇。
經過深思熟慮,李保田選擇了離開自己熟悉的戲劇舞臺。
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干部進修班,那一年他33歲。
在校期間他參演了很多話劇,并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
畢業后李保田選擇了留校任教。
1984年的時候,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想要拍攝一部關于“梨園”的電影。
于是公開招聘男主角,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戲劇功底。
就有人推薦了李保田,李保田學習的丑角正好和電影的男主角張樂天的身份吻合,
而且李保田還學習了很長時間的電影表演,應對電影表演也手到擒來。
此時的李保田已經38歲,李保田憑借精湛的演技彌補了和角色年齡上的差距。
李保田算是進入了演藝圈,接下來的電影《流浪漢與天鵝》、《人鬼情》、《過年》等也都很成功。
當然讓他蜚聲國際的還有和張藝謀合作的電影《菊豆》,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獲獎無數,為此張藝謀還調大了他飾演的角色的年齡。
1995年他再次和張藝謀合作了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從影的十年期間他基本上把國內能拿的電影獎項都拿遍了。
但是普通觀眾對他可能還不是很熟悉,因為他主演的那些電影在當時不怎么受歡迎。
真正讓他家喻戶曉的還是一部叫《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
這部劇不標榜自己是正劇,所以也沒有拘泥于正史。
編劇把關于劉墉的野史、民間故事、單口相聲和戲劇等全部揉到了一起。
以喜劇的形式演繹了一出官場斗爭,
就連主題曲都富有喜劇色彩,旋律一起,誰都能哼上幾句。
李保田的劉墉成了正義的化身,王剛的和珅成了邪惡的化身,張國立的乾隆則成了一個糊涂蟲。
李保田、王剛和張國立組成了第一代鐵三角。
但是這個鐵三角卻沒有再合作過,因為李保田對另外兩個人有意見,
王剛因為喜歡收藏,聽到哪里有好玩的東西,馬上就請假去瞧瞧。
而張國立當時已經是個全能王了,
主持人、導演、編劇和演員什么都干,
因為這部劇里乾隆的戲份比較少,所以他也是經常請假。
三個主演兩個輪著請假,很耽誤拍攝進度。
后來制片方打算推出《宰相劉羅鍋》的續集,李保田以劇本一般和不想被角色固定拒絕了出演。
這部劇的第二年張國立延續之前的皇帝角色,推出了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
大受歡迎后又推出了三部續集。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那部他戲份不多的《宰相劉羅鍋》,
找來了多年沒有演戲的王剛想拍續集,結果被拒絕了,
因為李保田的劉羅鍋太經典,于是又找了一個紀曉嵐來代替劉墉,重新構建了故事。
制作了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王剛、張國立和張鐵林的新鐵三角也算形成了。
雖然他在演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卻不贊同自己的兒子學習表演,
和當年自己的父親顧慮一樣,別人只看到已經成功的少數演員,卻沒有看到大部分都是失敗的。
他自己作為老師深有體會,自己帶的一個班沒幾個人能成為大明星。
他給兒子的規劃是學習繪畫,但是兒子李彧并不感興趣。
到了17歲的時候兩個人的矛盾終于爆發了,李彧說自己不要學畫畫,要學表演。
看著這熟悉的一幕,李保田收起了脾氣。
說學表演可以,但是不要提我的名字,我也不會幫你。
話說得很硬,但心還是軟了。
之后就讓兒子李彧在《宰相劉羅鍋》里飾演了一個小角色。
劉羅鍋的成功讓很多廣告商看上了他,酒、藥等廣告代言全來了,但卻被他一一拒絕了。
李保田拒絕的理由也很直接,我不喝酒,所以我不會代言酒,
我身體沒有病,所以我不會給藥品當代言人。
后來李彧粗略計算了一下那幾年被父親拒絕的代言,合計有兩千多萬,
按照他對于代言人的理解,估計有很多明星要哭了。
或許李彧真的缺少演戲的天賦,從1994年他就開始考中央戲劇學院,
連續考了5年都沒有考上,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偶像劇興起,
戲劇學院招生對相貌的要求也變高了。
1999年的時候一直考不上大學的李彧動起了其他的腦筋,就是當導演。
但是投資人提了一個要求,就是李保田必須在每一集里都露面,
李彧想著自己的戲,讓父親客串一下問題應該不大,劇本都不看就簽了合同。
拿著這個合同制片方還找到了張豐毅,張豐毅聽到有李保田參演,也是劇本都不看就簽約了。
后來拿到劇本后李保田和張豐毅都懵了,質疑對方是怎么看上這個劇本的,
想拒絕但是巨額的違約金會讓李彧傾家蕩產。
最后還是演了,因為這件事情好幾年沒有和兒子說話。
這次失敗也讓李彧看清了自己,又去考戲劇學院,沒想到這一次竟然成功了。
到了2003年李保田的事業再次迎來了一個高峰,
這一年他有兩部電視劇播出,分別是《神醫喜來樂》和《王保長新篇》,
兩部小人物演繹大時代的電視劇都很受歡迎,尤其是前者讓他獲得了飛天獎和金鷹獎。
但是在頒獎典禮上他卻吐槽起了《神醫喜來樂》的制片方,
說制片方把20集的電視機生生給拉成了26集,不尊重藝術。
因為他自己也是導演專業畢業的人,所以對影片的精華還是了解的。
可能現在的觀眾會很迷惑,注水后才26集?
有了這次的經驗,他之后再接片子,都會在開拍前和制片方預定好最終的集數,
而且有個附屬協議,如果制片方未經他的統計擅自拉長電視劇,
不僅要補新增集數的片酬,還要支付違約金。
這種條件現在的制片方肯定不會簽,
因為現在的電視劇前十分鐘前情提要,后十分鐘下集預告。
拍二十集拉成六十集都是有可能的。
即便是這么嚴苛的條件,他依舊是片約不斷。
其中有一部叫《欽差大臣》的電視劇就觸了這個雷,
拍攝的時候是三十集,結果播出的時候是三十三集。
然后被李保田起訴了,最終賠了190萬,
制片方也喊冤道當時想找李保田商量“注水”時,沒有找到他本人授權。
雖然李保田勝訴了,但是卻得罪了很多的影視公司,被十幾家公司聯合封殺了。
之后又有了李保田“戲霸”的新聞,
原來在拍一場戶外戲時,一條大街上零零星星只有十多個群演,
和劇本里熙熙攘攘的街道相差甚遠,
于是他就停拍了,說什么時候人夠了再拍。
這兩個新聞對李保田的影響很大,之后就很少有電視劇來找他拍戲了,
當然《王保長新篇》和《神醫喜來樂》的續集還是找到了他,因為被人演可能沒有人看。
還有就是參演一些影視劇的配角了,當然也可能是年齡的原因,減少了接片量。
后來他的兒子李彧注冊了短視頻賬號,名字就叫李保田兒子,
粉絲也是在評論區詢問他什么時候帶老爺子一起拍短視頻,
好多人是為了看李保田關注了他,但是李保田始終沒有在他的視頻里露面。
到了2020年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節上,李保田獲得了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獎,
上臺的時候,臺下的明星全部都起立為他鼓掌,
上一次有這個陣勢的還是李雪健登臺時。
為何李保田和李雪健能讓實力派和流量派明星一起起立鼓掌,
精湛的演技是一方面,主演還是德行這一方面他們無可挑剔。
單單就對接行業廣告這一條就讓多少明星汗顏,更不用說其他的了。
所以即便是李保田說的話傷了很多明星的心,但是他們依舊欽佩他的“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