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對王牌》的第7期,一開始,關曉彤就提到了“墨子”,這句話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更多的人,卻沒有料到,那位在課本上寫著:“心志不堅,智謀不成,不能言不能成”的人,竟然是中國第一位英雄。關曉彤在《王牌對王牌》表現亮眼,現場化身百科全書
關曉彤的話得到了不少專家和學者的認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種武功大行其道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在報刊和期刊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俠”一詞最早見于《韓非子》,其詮釋為“以武為禁”,“以國為民”。《史記》、《漢書》中,都有游俠、豪俠、氣俠、輕俠等稱號,他們的特征就是忠心耿耿,對錯不分,往往以懲惡揚善、懲惡揚善為己任。
許多專家和學者都相信,春秋戰國時,他們的觀念就是受了“以己之力而活”的墨家的影響,他們認為,“以己之力而活”,認為“以己之力而活”,是世界上所有災厄的源頭,并提出“兼愛而不以己”的理念來改革社會。墨家學派,在這方面向來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所以被稱為“墨俠”。
《墨子.經上》對任俠的“任”作了一個闡釋,即:“任,士人自毀其利也。”《墨子.經說》中還對“任”作了更多的解釋:“任者,為己之惡,為大人之所迫。”墨家的忠貞之心,對后世的武者來說,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俠”生于亂世,屬于“士”中的練家子,他們與文人、謀士、術士的區別就是,他們往往以“義”為起點,以“權”為行為方式。四大公子,每個人都有幾千個隨從,甚至還有一些武林好漢,那時候的“士”在社會上的位置很高,正所謂“得士者生,失之則亡”,武林人士可以隨意挑選自己的主人,但一旦遇到了,就會下定決心為之赴湯蹈火,曹沫、專諸、豫讓等都具有這種精神。
到了秦、漢兩代,因為天下統一,俠客的身份大打折扣,江湖好手也喪失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封建主義的強盛,使得俠客們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而“以武犯禁”的特點,又與統治者的集中權力相違背,所以,統治階層不得不對他們進行鎮壓。在這個時代,武者們為了活下去,必須要找到一個強大的勢力,所以,他們從救死扶傷,到為自己的親人復仇。
大唐的開國皇帝中,有不少都是赫赫有名的勇士,李唐皇室也是漢族的土豪,長久以來的文化交融,讓他們養成了一種崇尚武力的習慣,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世家子弟都會效仿任俠的原因。因此,從唐代到現在,歌詠游俠的詩詞已經超過了一百多篇。
唐朝的武者等級普遍偏高,如郭震,哥舒翰等名將,姚崇,張說,李白,陳子昂,王之渙等等。但自從安史之變之后,大唐就一落千丈,實力大減,邊疆貧瘠,英雄們不得不另辟蹊徑,所以許多昔日的英雄都淪為了藩鎮的附庸。但總體而言,在封建時代,只有那些身居低賤之輩,才有能力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百姓,而那些行善積德之人,則是拯救百姓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