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騙術,你遇到過多少種?
我記得小時候,那是在零幾年左右,經濟發展迅速,家鄉工廠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批外來務工人員。
人種占比變化帶來的是文化的多樣性,每逢節假日,廟會、菜市場、十字街都人聲鼎沸,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同時,也引來了不少投機倒把的騙子。
有拿著殘局象棋找對手的,有拿著彈珠球桌守株待兔的,還有攥著撲克猜大小王的…
因為年紀尚小,這種人群聚集的地方對我宛如高山天塹,無法越過層巒疊嶂的我只能駐足眺望,期盼著能參與這場“大人的游戲”,甚至幻想自己贏了錢屁顛屁顛的樣子。
直到我被騙了。
那是在菜市場,我又碰見如蟻群亂舞的人們,坐在中間的是操盤手,游戲的規則很簡單,就是“猜瓜子”。
只見他右手拖碗,左手抓起一把瓜子,一個甩手就扔進碗里幾粒,旋即用木板蓋上。
問,碗里有幾粒瓜子,猜錯通吃,猜對返一倍。
看起來,這就是拼個眼力勁兒。
我注意到他每次扔完瓜子都會停頓一下,再拿起木板。
彼時,自認天才少年的我看上癮了,開始心算每一局的結果,三粒、五粒、六粒、還把把都猜對了。
猜到最后我甚至不由自主呢喃出來,恨不得讓周圍人都知道我的能耐,而周圍人也對我青眼相加—
這群大人竟然給我騰了個空!
我受寵若驚,小小的自滿膨脹到顱頂,再加上慮猜慮對,手不自覺伸向褲兜。
是時候,實現夢想了……
“四粒!”
我盯準了機會,逮到一個勝率最大的間隙,操盤手就像白送我一樣頓了許久,我鎮定自若扔出二十塊錢,心中已經期待著周圍人向我投來“神童”的眼光。
撒拉……木板在碗邊掛出嘶響,一粒又一粒瓜子像報幕一樣顯現。
一粒,兩粒,三粒,四粒…
等等,怎么有五粒?
不對啊,我分明看到了有四粒,怎么又蹦出了一粒?
沒等我整理好表情,操盤手已經開始下一局,周圍的人也像從未與我發生過交集一樣杵在我的兩側。
二十塊,本是我爸爸給我這個周末的零食費,它失去的同時,代表同樣被我賭輸的還有在小團體中的話語權。
完了,今晚連糖三角都沒得吃了。
我感到收到壓抑,奪路而逃,但我又不服,就靜靜坐在角落盯著他們,像個沒人要的抹布扔在一旁。
終于,夜幕低垂,我親眼看著那些輸了錢的,那些給我騰空的大人們,他們挽著操盤手的臂膀,消失在歌聲中。
這才明白,不是我擠進人群,而是他們放我進來的。
福禍相依的是,后來我對賭博敬而遠之,這也讓我規避很多悲劇的發生,但有一件事仍心心念念—
那一粒瓜子,是我看錯了嗎?
直到最近的一檔綜藝,又喚起了我的童年記憶,結束了這場延綿二十年的心魔。
《王牌對王牌第七季》第二期是以“反詐”為主題,不光請來了“反詐APP”的代言人警官老陳,連嘉賓都是警匪片主演,甚至游戲都與反詐息息相關。
有意思的是,當節目進行到一個科普競猜類游戲時,節目組請來一位公益戒賭師,模擬街頭詐騙的戲碼,沒想到能影響掃熒屏前的我。
戒賭師先玩的是“猜38”。
他拿出一個紙片,兩面分別為“3”和“8”字,放在一個酒盅中,晃一下再蓋上蓋子,只需猜對數字即可。
游戲前,賈玲還信誓旦旦嘲諷戒賭師:
“這么幼稚的游戲,能騙到錢嗎?”
開始游戲后,賭癮高漲的賈玲趴在最前排,死盯著酒盅里的紙片,在蓋子之前分明看到了一個“8”字。
賈玲頓時喜笑顏開,并掏出全部積蓄壓在“8”號。
沒成想,酒盅一開,竟然是個“3”字,半場綜藝的積分全部付諸東流。
賈玲不服,又執意開一局。
這一次,她看到酒盅中還是個“8”字。
怎么辦?要不反著來?
賈玲把僅有的一張票壓在“3”號,而旁邊已經贏了一局的關曉彤信心大漲,把全部積蓄壓在對家的“8”號上。
酒盅一開,果然,是個“3”字。
雖然贏了,但賈玲并不高興,她知道酒盅里的紙片分明是可以被操控的,哪邊壓得多它就吃哪邊的賭注。
緊接著,戒賭師又換了個游戲,我一看驚了。
正是我小時候玩過的“猜瓜子”。
跟童年一模一樣,戒賭師拿來一個碗,甩出幾粒瓜子,只需猜出碗中是幾粒即可。
更與記憶重疊的是戒賭師的手還是一如既往地慢,甩出瓜子后特意給所有嘉賓了一個足以觀察的間隙。
四粒瓜子。
此時,立即有人壓4粒瓜子。
而賈玲由于前面游戲的教訓,雖然嘴上念叨著有4粒,但還是選擇劍走偏鋒,選擇壓5粒瓜子。
有人壓4,有人壓5,這應該輸不了吧?
沒成想,戒賭師一開蓋,碗里竟然躺著6粒瓜子!憑空出現2粒!
又是全盤皆輸,莊家獨贏。
這憑空出現的兩粒瓜子讓嘉賓集體驚愕,不信邪的賭徒們又想挑戰戒賭師。
但無論怎么玩,碗里的瓜子數量總是與自己看見的不一樣,即使有人猜對,瓜子也像是戒賭師的親信一般,每次都能分好最大的一份留給莊家。
賈玲從不信邪到劍走偏鋒,再到輸成“傾家蕩產”,直到最后仍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是該怪運氣,還是怪眼力。
直到最后,場上年紀稍長的兩位老油條沈騰、沙溢窺見了貓膩。
他們發現,戒賭師每次開盤時,用來蓋碗的球拍都是緊貼著碗邊滑開的,就像有滑軌一樣慢慢抽開。
球拍背面有東西?
他們將球拍一翻,果然背后有兩粒帶磁鐵的瓜子!
原來就只是這種小伎倆!
原來,我小時候聽到木板刮擦碗邊的嘶響,正是操盤手在暗度陳倉!
看到這里,我醍醐灌頂,有如被人扒光底褲一般惱羞:
這幾乎改變了我一生的賭局,竟然只是幾粒帶磁鐵的瓜子,而它背后的原理,更是隨處可見的磁鐵玩具。
而上一個游戲“猜38”,同樣也是桌子下有磁性機關。
賈玲的游戲結果就像一個縮影,正如戒賭師所說的那樣:十賭九騙,想在別人操盤的游戲中,最后無一例外都會輸得盆干碗凈,更別提還有幫兇在旁邊拱火,騙到家破人亡也并不罕見。
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不賭為贏”,不參與就不會輸,不賭才是真正的贏者。
近年來國家高舉“反詐”大旗,作為綜藝之王的《王牌對王牌》響應號召,在第二期中全部引入反詐元素,從游戲到科普,讓觀眾熟悉了騙術也深知賭博的危害。
達則兼濟天下,事實上,作為收視王牌的《王牌對王牌》發展到第七季,早就超脫了對流量的追求,轉而肩負起文化科普與傳導價值觀的責任。
這個厚重的肩膀,在新一季中更能體現出來。
比如第一期,《王牌對王牌》以“宋朝文化”為錨點,特別請來各領域的專業人士,為觀眾提供爆笑娛樂的同時,也在悄然間科普宋朝的文化。
士兵的薪酬是根據身高發放,司馬光砸缸是虛構故事,宋朝人喝酒要后會玩“飛花令”,喜歡擼貓等等…
第二期是“反詐”,第三期是“武俠”,帶領觀眾回顧那個煙波浩渺、劍氣縱橫的武俠世界。
每一期都有全新角度,莊諧并重寓教于樂,不光能笑還能有收獲。
怪不得《王牌對王牌第七季》從播出到現在已經30多天,自開播起就空降熱度榜首并持續至今,誰也無法企及分毫。
王牌,果然是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