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眾在看電視劇版《大決戰(zhàn)》時對一些劇情表達了疑慮,為什么國民黨軍在包圍圈里居然能和包圍圈外的指揮官打電話?這符合歷史嗎?這屬于穿幫嗎?
筆者看了幾個劇版《大決戰(zhàn)》“打電話”橋段后確認,這肯定屬于穿幫,歷史上不會出現(xiàn)這種不符合現(xiàn)實的情況。
那為什么劇版《大決戰(zhàn)》會出現(xiàn)這樣的穿幫呢?看到該劇導演是高希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可是影視劇行業(yè)出了名的“穿幫達人”啊。
一、影版《大決戰(zhàn)》比劇版更專業(yè)
從技術上講,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軍隊之間聯(lián)絡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信件、有線電話和無線電,這三種形式在電影版《大決戰(zhàn)》中都表現(xiàn)得比較好。
信件,相對來說最不方便,速度慢效率低,在大決戰(zhàn)時期的應用很少,但在特殊場合有特殊作用。
電影版《大決戰(zhàn)》有一個橋段,杜聿明率徐州三個兵團南撤路上接到了老蔣的空投親筆信,命令他轉向去營救黃維兵團,由于信件中的措辭非常嚴厲,杜聿明不敢違抗,直接導致徐州集團被包圍。
老蔣之所以采用空投親筆信的方式,一方面可能是杜聿明司令部在快速南撤,電臺沒有搭建起來,蔣介石的命令又是十萬火急,于是采取了空投方式。另一方面老蔣用這種方式讓杜聿明不敢違抗命令,畢竟“見字如面”。
有線電話,通訊最方便,拿起來就打,總臺小姐姐幫忙轉接,想找誰就找誰,但存在安全性的問題和距離問題。
這個安全性一方面是容易被竊聽,另一方面是容易被掐斷,因此在己方的絕對控制區(qū),原則上是可以暢通無阻打電話的,但在戰(zhàn)場上是很容易被對方的人或炮火掐斷的。
影版《大決戰(zhàn)》里多次出現(xiàn)的打電話的場景都比較符合現(xiàn)實,在各自的大后方,一般通訊都可以通過電話聯(lián)絡,而在前線己方控制區(qū)域也可以實現(xiàn)電話聯(lián)絡,比如廖耀湘兵團炮轟黑山,前沿下命令用的是電話,因為他們是攻擊方,攻擊陣地和炮兵陣地之間可以鋪設電話線。
《遼沈戰(zhàn)役》里的錦州之戰(zhàn),孫海英飾演的國民黨軍官“繳槍不繳女人”,用沖鋒槍掃射的電話班就是負責保障戰(zhàn)場電話通訊的。
劇版《大決戰(zhàn)》里有些電話通訊的橋段就非常不專業(yè),比如被包圍的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和北平總司令部進行電話溝通,傅作義和被包圍在新保安的郭景云直接打電話等,這都屬于典型的“騷操作”,我軍不可能把你包圍了還“貼心”幫你留著電話線讓你們暢聊。
影版《大決戰(zhàn)》里陳長捷被俘前和北平通訊時手里拿的是無線電臺,這就比較符合歷史現(xiàn)實。
無線通話,這是戰(zhàn)場上最常見的通訊方式,遠距離可以用大功率電臺,中距離可以用步話機,再近還可以用“大哥大”。
大功率電臺就不說了,這玩意是基本操作。影版《大決戰(zhàn)》中國民黨軍多次進行空地對話,也就是飛機飛到包圍圈上空,人在飛機里和包圍圈里的軍隊通話,杜聿明和廖耀湘,顧祝同和黃維都搞過,這種方式也比較寫實。
此外,國民黨軍還有很多無線電臺可以實現(xiàn)中距離通訊,其中最有名的橋段就是廖耀湘通過無線電臺用明語發(fā)布撤退命令。
如果距離再近,達到一千米左右,那還可以用“大哥大”,也就是手持無線步話機,長相類似大哥大,《亮劍》里的楚云飛曾經秀過一次,影版《大決戰(zhàn)》里沒有展示這個玩意。
電視劇版《大決戰(zhàn)》在處理戰(zhàn)場通訊時的手段非常單一且不專業(yè),包圍圈內的軍官和包圍圈外面遠在上百公里外的長官通電話,這就是明顯的穿幫,電視劇這么拍估計是圖省事,不用找那么多道具,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劇組的制作風格和水平有關。
二、“穿幫之王”高希希
正常情況下,凡是影視劇,不管制作多么精良,穿幫似乎總是難以避免,幾乎找不到沒有穿幫的影視劇。
既然影視劇都有穿幫,憑什么有些劇組和導演在穿幫方面經常引起爭議呢?原因就在于穿幫的次數和水平,在這方面,劇版《大決戰(zhàn)》的導演高希希幾乎算得上是“穿幫之王”,本文簡單舉幾個例子。
高希希第一次因為穿幫登上新聞是電視劇《垂直打擊》,劇中有多處明顯穿幫被網友們群嘲,比如女主角是一位傘兵,但腳上穿的戰(zhàn)靴卻是意大利奢侈品牌。
更搞笑的是,劇中有一個命令特寫,看命令抬頭很唬人,而且還是絕密文件,其內容卻是劉若英的歌詞。
有記者采訪了高希希,他居然也非常驚訝,告訴記者自己回頭去看看電視劇再說。
電視劇《甜蜜蜜》是高希希的一部代表作,主角是鄧超和孫儷,這部劇收視率不錯,但也是因為穿幫太多經常被拿出來調侃。
《甜蜜蜜》是年代劇,鏡頭里卻經常出現(xiàn)不屬于那個時代的東西,比如鋼琴家郎朗的宣傳海報,二十一世紀的出租車造型等等,甚至還有某方便面品牌的LOGO,而且貌似還不是植入廣告。
記者也采訪了高希希,他直接承認了那些穿幫的存在,告訴記者已經改掉了。
還沒完,2010年高希希導演的大制作《三國》播出,該劇又一次成為網友們找穿幫的絕佳素材,而且《三國》里的穿幫還有很多種,堪稱穿幫大全。
有道具穿幫的,比如出現(xiàn)在人物近景里的礦泉水瓶子。
還有出現(xiàn)在趙云七進七出長坂坡時天空中的直升飛機。
有場景穿幫的,《三國》里有一條“萬用道路”,劉備兵敗、曹操送陳宮、袁紹迎劉備、劉備去新野等各種橋段居然都經過這同一條路。
如果你說這是一個交通樞紐,去哪兒都得經過這里,那也好說,但明顯這是一條山野小路,不至于讓劉備屢屢經過。
更有意思的是,這條路的辨識度還很高,路邊有一棵枯死的歪脖子樹,不知道這是導演故意為之還是懶得去處理了。
《三國》最絕的大概就是臺詞穿幫了,比如公孫瓚和袁紹互吹時的“天下何人不識君”,把唐代的詩句提前用了。
還有劉備那句很硬氣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直接把清代的詞提前穿越回去了。
由于各種穿幫太多,高希希的《三國》也就成了網友們的快樂源泉。
所以,當有網友提出劇版《大決戰(zhàn)》有穿幫鏡頭和劇情時,一看到導演是高希希,相信很多觀眾都有一種感覺,這要是沒有穿幫,那就不是高希希了。
話說高希希導演的作品為什么頻繁出現(xiàn)各種低級穿幫呢?筆者認為,一是太急,蘿卜快了不洗泥。二是太粗放,不去琢磨細節(jié)。三是太懶,不多做檢查。四是太自信,穿幫再多也不耽誤收視率,那下次他的作品還會繼續(xù)穿幫。
倒是給網友們增加了許多找茬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