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王牌,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合家歡活動之一。
如今《王牌對王牌》也走到了“七年之癢”,成了新的“老牌綜藝”。
但看過最新一季,卻發現它開始變得有點不同。
國綜《王牌對王牌》,竟然也“失格”了。
失了什么格?
“王牌”出現以前,周末黃金檔時段,《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占領著觀眾的遙控器。
“王牌”出現以后,它迅速以輕松,搞笑的調性,在周末娛樂節目市場中,分到一杯羹。
從第一季的5.8到第六季的7.2,豆瓣分數一路上漲,第四季《王牌對王牌》甚至在收視率上完成了大滿貫。
它為什么能成為新一代綜藝“頭牌”?
空前的娛樂性。
先看主持。
“王牌”前三季主持群雖不太固定。
但也有“百變大咖”王祖藍,“頂流”王源,“大提琴公主”歐陽娜娜加盟。
從第四季開始,“王牌家族”成團。
沈騰,賈玲,喜劇界的“扛把子”,有梗有料,沒有炒不熱的場子。
關曉彤,“大大咧咧的小機靈”。
花花,“老成的小孩”。
四個人分工明確,“互相拆臺”就是他們的團魂。
沈騰習慣性坑關曉彤
第六季開始,還拉了勢頭很猛的當紅男團——“時代少年團”的宋亞軒。
進一步擴大流量來源,老少皆宜。
再看嘉賓。
同樣星光熠熠。
楊冪在這里抓過“敵方臥底”。
張彬彬,景甜再現過《司藤》名場面。
謝霆鋒,教大家——“擺pose”。
甚至還有如今基本看不到的——TFboys呆萌”互懟”。
除此之外,節目組還請過很多經典劇集的主創合體,包括但不限于:
《武林外傳》《天龍八部》《西游記》《康熙微服私訪記》《士兵突擊》……上演過一出出團圓大戲。
以至于有網友說:“王牌”就好比是綜藝界的《建國大業》,明星應有盡有。
最后再看它的游戲。
不止玩的瘋狂,還貢獻了不少互聯網上的名梗。
比如蔡少芬的“嗚啦啦拉氏已餿”。
比如沈騰提問,“你耳機里有歌嗎?”
明明應該假裝聽不見的沙溢,老實作答:有歌。
每個周五的夜晚,“王牌”讓很多家庭的客廳充盈著歡笑。
可以說是大量的明星,以及他們帶來的高度娛樂化,成就了過去的《王牌對王牌》。
但如今。
《王牌對王牌》卻“失格”了:
它開始淡化自己的明星娛樂屬性,甚至拒絕單純瘋狂式的娛樂。
為什么?
真正的流量:娛人有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電視節目追求商業價值和收視率的大環境下。
各大綜藝內容一度呈現娛樂至死的“高能”狀態。
選秀打投,劇本真人秀,撕番位搶C位,制造話題,炒熱度博眼球……
凡是能“斬獲”收視率的招數,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
流量有了。
但綜藝節目的內核卻越來越塌。
而且副作用也很明顯,功利帶來的刻意,讓觀眾開始感到不滿。
如《王牌》第五季尚雯婕參加的那期超女懷舊節目,紛紛被網友吐槽販賣情懷,制造話題。
其實綜藝節目的初心是“娛”人,而非“愚”人。
就像央視的良心節目《國家寶藏》《朗讀者》《典籍里的中國》。
河南衛視的系列傳統晚會。
出圈率高不高?
光看各大視頻平臺龐大的彈幕數量,就知道它們的受歡迎程度。
還有改版后的《天天向上》,突出公益和科普主題,瘋狂輸出知識點。
同樣也是大受歡迎。
所以從全新一季開始,《王牌對王牌》開始求變了。
它先從自己娛樂屬性的“失格”開始。
走出“小范圍家族聚會”的模式,不再單純依靠明星來制造話題和吸引眼球。
轉而增加一些與觀眾更有內在共情的主題。
比如第七季的第一期,主題就是宋韻文化。
游戲,不見以往明星對抗的模式,而是服務于當期主題:王牌家族與嘉賓PK飛花令,猜燈謎。
唱歌,也不拘一格,大膽嘗試。
茅威濤與華晨宇,越劇與流行音樂,跨界融合了一首中國風的《煙花易冷》。
最后,張天陽飾演的王希孟,更是與劉濤來了一場古今對話,品鑒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
“先生是否好奇您畫中的江山千年之后變成了什么模樣?”
“今日的江山依舊如您精心調制的顏色,水綠山青,山河錦繡,國泰民安”。
借古喻今,點題應景。
過去是從頭娛樂到尾,一度給人“脫線”的感覺。
如今則是娛樂搭臺,文化唱戲。
更重要的,新一季《王牌》延伸了明星的概念。
節目組請來的不局限娛樂圈明星,還有“行業明星”:
第一期節目,到場的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宋史專家姜鵬。
姜教授對宋朝文化的賞析,讓這場宋韻之旅變得又美又高級。
第二期節目,“反詐”主題,極具現實意義。
請來了“反詐義士”鄭老師“現場擺攤”,還原街頭押注游戲,揭秘騙子的行騙手腕。
以及火眼金睛的一線民警老陳,洞悉萬事,憑嘉賓話術等細節認定詐騙犯。
最后,還在關曉彤領銜的一曲《反詐叉叉》中,魔音穿耳,寓教于樂,真香。
在第三期節目《武俠風暴來襲》中,港圈金牌武術指導元彬作為“行業王牌”,則揭開了武俠經典的拍片秘密。
真刀真槍,貼身肉搏,因此受傷都是常態。
就像趙文卓徒手劈16塊瓦片,手起碟碎。
“武林秘籍”的修成并非一日之寒,背后更多的是默默付出。
節目中請來的這些“行業王牌”,他們分享的人生經歷告訴觀眾,只要精進自己,鍛造職業精神,也能成為自己的“蓋世英雄”。
從為了娛樂而娛樂,到重塑娛樂的價值與定義。
不得不說《王牌》這次“失格”,得到的遠比失去的更多。
對觀眾而言,則花時間博一笑的同時,也充滿了收獲感。
從品味宋韻風雅到識別詐騙伎倆,從俠義精神到書香文化……節目儼然成為了周末黃金檔的“知識課堂”。
或許對綜藝節目來說,求新求變,敢于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才是常青真正的流量密碼。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panda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