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娛第一大瓜:鄧倫偷稅漏稅。
據以往經驗,明星出事后必定會引發一連串鬧劇。
只是這回的走向,有點出乎意料——
一則名為《我媽塌房了,啊哈哈哈哈》的視頻火了。
借著鄧倫的瓜,播放量破百萬。
視頻中女孩講到,媽媽很喜歡鄧倫,一有機會就給她安利。
偷稅漏稅新聞一出,她立刻給媽媽發消息:鄧倫塌房了你知道嗎?
結果媽媽很長時間沒回消息。
在女孩眼中,媽媽塌房是件好事。
她一直不滿媽媽因為追星,減少了對自己的關心。
如今,媽媽正好可以把更多精力都用在照顧家庭上了。
本身,這只是一則女兒吐槽媽媽追星的視頻。
可真正讓這件事發酵的是評論。
各種謾罵和惡意揣測簡直不堪入目:
「精神出軌?!?/p>
「讓鄧倫跟她過吧?!?/p>
「還好我媽媽心思全在我家人身上。」
字里行間滿是居高臨下的苛責。
最過分的是這一條:「讓你爸打一頓就好了。」
居然還得到了視頻發布者的點贊。
試問,這位媽媽做錯了什么要被這樣攻擊?
至于把媽媽塌房當噱頭,發出來供網友取樂的行為,更是令人無法理解。
隨著爭議進一步發酵,這件事登上了熱搜。
也將「追星媽媽」這一群體推向了輿論焦點。
這不是「追星媽媽」第一次被群嘲了。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假靳東」事件當中,黃阿姨迷戀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冒充靳東的賬號。
年輕人自然能一眼就看出視頻是假的。
可黃阿姨不信。
她堅持認為靳東在和自己地下戀,并且向全網宣布喜歡她,還要給她買房子。
為此黃阿姨特意把頭發剪短了,不敢出門。
生怕戀情曝光影響靳東的事業。
她在「假靳東」的直播間買貨。
甚至千里迢迢趕往長春要與「假靳東」相會。
新聞一出,結果輿論全是一味地攻擊和批評黃阿姨:
「她有妄想癥。」
「一把年紀了還這么瘋?!?/p>
「對不起丈夫,對不起兒子?!?/p>
但,黃阿姨不也是網絡詐騙、殺豬盤的受害者嗎?
身為中年女性,她不諳互聯網的魚龍混雜和復雜套路。
而且這樣的人不只她一個。
在眾多「假靳東」的賬號下,有大量掏心掏肺的留言。
她們大半輩子為家庭操勞,日常生活又無精神依靠。
總算在這里找到了一個宣泄情緒的出口。
騙子固然可恨。
但又有多少人曾關注過這些中年女性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
說白了,在這些冷嘲熱諷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偏見。
潛臺詞即,媽媽們的本職就是照顧家庭,追星就是失職。
無論是追星鄧倫的媽媽還是黃阿姨,都不該被譴責。
她們反而是值得同情的。
其背后是無數囿于家庭而長期缺少關懷的中年女性,只能將情感寄托于「追星」當中。
和「追星媽媽」情況正好相反的,是那位毅然踏上自駕游之旅的蘇阿姨。
她們前半生的情況大抵相似。
日復一日地忙著照顧家庭,完成母親的職責。
婚姻和生活的瑣碎,逐漸消磨著她們的意志。
在認清自己的婚姻名存實亡后,年逾五十的蘇阿姨選擇了「出逃」。
她通過自駕游的方式,重新尋回了人生的意義。
她住進了小小的房車,卻從此擁有了廣闊天地。
每天的生活不再是繁忙的家務,而是在路上的驚喜。
前段時間,蘇阿姨通過努力換了一臺新的房車。
在那支視頻中,她原本非常開心地向大家介紹新房車。
可說到最后卻哭了。
其中有一句話讓魚叔非常動容:
「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家?!?/p>
因為以前在家中,很多東西并不屬于她,沒有她的名字。
這一次,她終于可以掛上自己的名字。
她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真正是在為自己而活。
其實蘇阿姨自駕游之前的生活,何嘗不是許多媽媽的寫照。
她們把一切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家庭,無法大膽追求自我。
很多人沒有蘇阿姨這樣說走就走的條件和勇氣。
因為她們想離開,但沒有辦法。
只能在評論區表示羨慕,并且送上祝福。
在世俗的偏見中,這一輩中年女性的使命似乎就是奉獻和犧牲。
在操勞了半輩子后,如今孩子們長大了,她們終于可以喘口氣。
雖不能像蘇阿姨那樣鼓起勇氣獨自出走。
但起碼可以選擇追星吧。
就算是塌房了,被騙了,也不至于被無情嘲弄。
相反,塌房之后,她們更需要陪伴與安慰。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就是:
「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不著家,該不該阻攔?」
正方的觀點是應該阻攔,反方的觀點是不該阻攔。
這個辯題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媽媽」,一個是「追星」。
在辯論的時候,正方一直在把話題往「追星」這個方向引。
他們用飯圈的現象,去不斷夸大媽媽們追星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
諸如影響正常生活,導致家庭關系破碎等等。
好像在追星這件事中,媽媽的身份就是原罪。
事實上,比起追星,很多強加在媽媽身上的枷鎖,或許更可能導致這些事情的發生。
盡管最終是正方獲勝。
但魚叔認為,反方的觀點更加值得我們深思。
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媽媽,追星只是一種行為。
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媽媽是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必須照顧家庭的一員。
因為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媽媽就是必須著家的。
如果媽媽因為追星不回家洗衣做飯帶孩子。
我們的潛意識里會有一絲責備。
就像反方一辯小鹿說的:
「一說起媽媽,唱的都是《燭光里的媽媽》,為什么不能有燈牌里的媽媽?」
媽媽不著家,恰恰說明這個家可以不那么依賴她。
她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反倒應該感到欣慰。
而且對于大部分媽媽來說,她們已是中年人。
她們追星,和年輕人追星有著本質的不同。
追的不是飯圈的名利場。
而是生命的活力,是年輕時候的自己。
是柴米油鹽之外的一點期待和浪漫。
還有很多媽媽追星,只是為了能和兒女有更多共同話題。
在導師發言環節,蔡康永所說的話點中了要害。
他說媽媽的敏感程度跟孩子不一樣。
孩子被媽媽阻攔的時候,總是會想盡辦法去反抗。
如果是媽媽被孩子阻攔,媽媽很可能會下意識地退縮。
她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錯了?
所以,一個媽媽能夠去瘋狂追星需要莫大的勇氣。
而這種勇氣的源頭,是她們可以暫時卸下「媽媽」這個頭銜。
作為家庭中獨立的一員,去聽從內心的召喚。
蔡康永還說:
「一個人只擁有回憶的時候,他就只能陶醉在回憶里面?!?/p>
正如很多媽媽,她們在聊天時只能一遍又一遍咀嚼往事。
因為她們不敢去暢想未來,也無法擁有現在。
便只好沉溺于過去。
如果一個媽媽開始追星,那就表示她敢于去創造現在。
「她不用只靠回憶把自己撐下去,我們應該恭喜她?!?/p>
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有臺詞:
「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她也曾是花季少女。」
韓劇《請回答1988》里東龍的媽媽說:
「我的人生一直被叫做大龍媽媽,東龍媽媽,我不高興這樣,我的名字叫趙秀香?!?/p>
其實媽媽們都曾經是少女。
是我們的出現中斷了她們的少女時代。
她們在「媽媽」在這兩個字后面,生活了幾十年。
現在我們長大了,她們也終于有機會重新做回少女了。
媽媽們要找回自我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追星未嘗不是一種新的嘗試。
事實上,追星也好,跳舞也罷,哪怕是打麻將,干什么都好。
她們不該被「媽媽」的身份綁架,應該有自己的喜好和精神世界。
在結辯環節,反方的小鹿說:
「我們還年輕,沒有感受過那種被時代甩開的恐懼。而我們的媽媽很可能正在經歷這一切。」
所以,追星的媽媽們,她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跟上這個時代。
她們是在追逐這個世界。
難道我們樂見的是媽媽耗盡熱情,空虛地度過每一天嗎?
媽媽們不該是這樣子的。
追星塌房的「媽媽」們,也不該被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