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兒媳最心寒的是什么,莫不是已經嫁過來好幾年,婆家卻把自己當外人。
在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心居》中,海清扮演的馮曉琴,面臨的正是姑姐和公公不把自己當一家人的狀況。
盡管顧爸爸經常把“我從來沒有拿你當過外人”放在嘴里,但家里經常出現的情景卻是,兒媳馮曉琴在廚房忙碌,顧家父子卻關起房門,三人在房間里開家庭會。
其實不管她們說了什么,哪怕只是拉家長里短,都會讓馮曉琴心里不舒服。
更何況,馮曉琴偷聽了一耳朵,剛好聽到了姑姐讓丈夫防著自己的話,直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馮曉琴的處境,道出了千萬為人兒媳的女人最忌諱、最心塞的事。
《心居》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除了故事寫實,是由擅長家庭劇的騰華濤執導外,
劇中眾多實力派老演員的加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起來看看劇中都有哪些我們熟悉的老面孔吧。
“市井太太”張芝華(1955年出生)
昕昕大學畢業后就考取了公務員,談了一個女朋友又高又漂亮,從小到大都沒讓我們操心過。
當張芝華略帶上海口音的普通話出現時,相信不少觀眾會會心一笑。
這種市井角色,特別是背景還是在大上海,沒有人比張芝華再合適了。
張芝華除了是一名影視演員,還是一名資深的京劇票友,這是因為,她在上小學時,就經常唱京劇《沙家濱》,代表學校迎接外賓。
1975年,高中畢業的張芝華,考上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學員班,和張瑜,陳沖,郭凱敏等人成了同學。
1979年,陳沖憑借電影《小花》家喻戶曉,張喻和郭凱敏也因《廬山戀》聞名全國。
張芝華也沒有歇著,她憑借《小將》《大刀記》《好事多磨》等電影,開始在演藝圈嶄露頭角。
不過與陳沖,張瑜相比,她的幸運要差一點,這些電影,為她帶來了知名度,帶來了資源,卻并沒有拿到大獎。
不過她在感情方面比較幸運,經過領導撮合,他與當時炙手可熱的小生郭凱敏談起了戀愛。
郭凱敏因《廬山戀》家喻戶曉,他和張瑜成了最早的熒屏CP,很多觀眾都以為他與張瑜是一對。
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兩人的感情,1984年,他們走進了婚姻。
之后,張芝華放棄去北京電影學院深造的機會,全力支持郭凱敏去學習,她在家生兒育女。
等到郭凱敏學成歸來,他們的兒子也出生了。
學成歸來的郭凱敏,已經不甘心再做一名演員,而是想往導演的路上走。
當時的上影廠人才濟濟,如果郭凱敏做導演,在上影廠的機會并不大。
郭凱敏想到了正處在大開發中的海南。
從懷孕到兒子出生,郭凱敏都是家里的甩手掌柜,現在好不容易一家三口團圓了,他卻又要去遠方。
家庭觀念特別重的張芝華,與郭凱敏爆發了結婚以來最大的爭吵,
兩人誰也不讓誰,誰看起來都有理,僵持一段時間后,他們選擇了離婚。
離婚后,一身輕松的郭凱敏去了海南發展,而留給單身媽媽張芝華的,卻是重重困難。
那幾年為了照顧兒子,張芝華推掉了很多戲約,工作基本處于停頓狀態。
陡然離婚,首先擺在面前的就是經濟問題。
為了擺脫經濟困難,給兒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張芝華在離婚的最初兩年,經歷了無數的艱辛苦楚。
她很慶幸父母小時候送她學習了很多才藝,她唱京唱,演話劇,唱流行歌曲,
只要商家有需要,她基本上都能滿足。
兩年后,張芝華的經濟情況慢慢好轉,她也慢慢回到了演藝圈。
1996年,由張芝華,奚美娟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兒女情長》大獲成功。
這部劇,幾乎把當年金鷹獎的所有獎項都攬括了,收視一度爆表。
張芝華也再一次被觀眾認可。
進入新世紀后,張芝華主演的角色,漸漸向母親過渡,
她在青春偶像劇《都是天使惹的禍》中扮演李小璐的媽媽;
在《回家的誘惑》中扮演林母;
在《傾城之戀》中扮演為白流蘇牽線搭橋的徐太太。
正是這些不起眼的角色,奠定了張芝華在演藝圈的地位。
因為她扮演的角色大都俗氣、接地氣的市井小人物,因此被觀眾親切地稱為“市井太太”。
《心居》中,張芝華扮演顧昕的媽媽蘇望娣,是一個既自私又沒有邊界感的婦人。
顧昕和葛玥打算結婚,蘇望娣看馮曉琴的妹妹馮茜茜沒有工作,居然向大伯哥提出借一個人,
讓馮茜茜去照顧兒子媳婦的生活,按外面保姆的行情給馮茜茜開工資。
她的一席話,把馮茜茜氣得跑出了家,吃飯時,馮曉琴也沒有給她好臉色,可人家卻像沒事人一樣,照樣吃得賊香。
張芝華把一個小市民的自私嘴臉演繹到了極致,讓人看到就莫名的討厭。
不出意外,張芝華的這個角色,又要成為她演藝生涯中濃厚的一筆。
張國慶(1955年出生)
在施源的牌友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他說話刻薄,形象猥瑣,看起來就不像個好人。
看過電視劇《潛伏》的,一定對這個人印象深刻,沒錯,他就是《潛伏》中的大漢奸穆連成。
誰能想到,這個看著眼熟卻叫不出名字的演員,居然是國家一級演員呢。
與張芝華一樣,張國慶也是上海人,從小就喜歡滑稽藝術。
1982年,27歲的張國慶考進了上海青年滑稽劇團,從此開始了他的滑稽演員生涯。
《出租新娘》《好紅娘》《討人喜歡》等上海人熟悉的劇目,曾是年輕的張國慶最拿手的。
漸漸地,他在圈內開始有了一些名氣。
1989年,張國慶進入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很快就成了劇團的頂梁柱,主演了多部滑稽戲。
在2000年以前,張國慶的身影,主要活躍在滑稽戲的舞臺上。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影視業的發展,傳統戲曲開始慢慢沒落,張國慶才慢慢把重心轉到影視劇。
很多人說,張國慶往那里一站,就不像個好人。
受形象所限,張國慶扮演的角色,大都不是好人。
比如《大染坊》里的狗仗人勢的周經理;
比如《潛伏》里的大漢奸穆連成;
比如《鐵血淞滬》中的亂世惡人季同賢等等。
張國慶扮演的角色,大都是配角。
但這些戲份不多的角色,卻對推動劇情大有幫助。
而張國慶卻憑借自己精湛的演技,讓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也讓他這個丑角,走進了觀眾的心里。
《心居》中的張國慶,同樣戲份不多。
作為施源的牌友,目前他出現的作用還沒有顯現,不知后面張國慶還有什么好戲等著我們。
“母親專業戶”張蘭(1969年出生)
說起張蘭,很多人不熟悉,但如果說起《情深深雨濛濛》中可云的媽,《半生緣》中曼楨的母親,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從看張蘭的戲開始,發現她一直都在演媽媽。
大家都知道,《情深深雨濛濛》讓王琳的年齡一下子“虛長”了十幾歲,
在扮演九姨太王雪琴時,王琳才剛剛30出頭,因為扮相太老氣,很多人都以為王琳已經四十多了。
可誰又能想到,這部劇中還有一位媽媽,也是30出頭,那就是扮演李副官老婆的張蘭,
她只比王琳大一歲啊,比女兒“可云”也只大6歲。
有時一個角色塑造得太成功,對演員來說也并非全是好事,至少對王琳和張蘭來說就是這樣。
王琳還好,《情深深雨濛濛》播出后的幾年,她努力地轉變形象,沒有再演媽。
但張蘭卻在《情深深雨濛濛》后,又扮演了《半生緣》中曼璐曼楨的母親,
讓張蘭的母親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
不過現在再回頭看,當年曼璐的媽媽真年輕啊。
其實張蘭90年代就出道了,她參演的最早的一部是,是在上海非常有名的《16歲的花季》。
在劇中,張蘭飾演的是陳菲兒的舅媽,一個非常勢利的女人。
張蘭是個特別低調的演員,除了參演的影視劇,幾乎找不到關于她的任何新聞。
這些年,張蘭也參演了不少熱播劇,《我的前半生》《外灘鐘聲》《隱秘而偉大》等等,
但張蘭在這些劇中,她戲份都不重,并沒有引起觀眾的關注。
在《心居》中,張蘭扮演顧清俞的姑媽顧士蓮,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為了讓女兒出國留學,打算將大房置換成小房,差價用來給女兒留學用。
與張芝華扮演的角色相比,張蘭扮演的顧士蓮,不像她那樣咋咋呼呼,卻有一種獨特的嫻靜之美。
“女神”嚴曉頻(1965年出生)
《心居》中的嚴曉頻戲份不多,但她扮演的葛玥的媽媽,一出場出眾氣質就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今年57歲的嚴曉頻,雖然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印跡,但優雅的氣質卻是比年輕時更勝。
很多人認識嚴曉頻,是因為當年那部大火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她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她去?國,因為那里是地獄。
《北京人在紐約》開篇的這句話,30年了,不少觀眾仍然記憶猶新。
其實《北京人在紐約》,并不是嚴曉頻的成名作,更不是她的第一部作品。
嚴曉頻出生在上海一個演藝家庭,父親嚴翔是著名的話劇演員。
受家庭影響,嚴曉頻17歲就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后分配到了上海電影制片廠。
算起來,她和張芝華還是同事。
專業科班畢業,也令嚴曉頻的起點比一般演員高。
1987年,她就分別在《午夜兩點》和《太陽雨》中扮演女主角,并多次代表中國電影代表團出訪他國。
按這樣發展,嚴曉頻的演藝事業很快就可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但那些年流行出國熱,嚴曉頻的新婚丈夫出國留學了。
兩個月后,嚴曉頻也追隨丈夫的腳步,以陪讀的身份去了美國。
1992年,鄭曉龍帶著北京電視制作中心的一行人,去了美國拍攝《北京人在紐約》。
剛到美國,他們就在中文報名上造勢,吸引了大批演員來試鏡。
這其中就包括正在美國的王姬。
但嚴曉頻能出演郭燕,純粹是一個巧合,也是鄭曉龍慧眼識珠。
那時嚴曉頻在一個中文電視臺做主持人,她從報紙上得知姜文等人來紐約拍電視劇,于是就去看他。
那時劇組大部分演員都已經定下來了,只有郭燕這個角色,
試有好幾個演員,鄭曉龍一直都不滿意。
嚴曉頻和姜文在攝影棚聊天時,剛好鄭曉龍走過來了。
沒有打招呼,鄭曉龍就讓嚴曉頻走幾步,嚴曉頻還沒明白是怎么回事,鄭曉龍就說,郭燕的人選有了。
原來,鄭曉龍看到嚴曉頻,覺得她和劇中人物郭燕特別符合,剛剛走的幾步,更加確定了他的判斷。
就這樣,都沒有試戲,嚴曉頻就成了《北京人在紐約》的女主角。
《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后,在全國引起轟動,姜文和王姬分別獲得金鷹獎最佳男女主角,嚴曉頻雖然沒有獲獎,卻也在國內成名了。
不久,嚴曉頻和丈夫回國,1994年,她又主演了由黃蜀琴導演的倫理類電視劇《孽債》,扮演回城知青趙有亮的妻子梅云青。
《孽債》在上海電視臺播出后,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并獲得“飛天獎”三等獎和“五個一”工程獎。
嚴曉頻這次還是未能獲獎,不過觀眾已經對她很熟悉了。
嚴曉頻的表演風格比較生活化,她能準確地抓住人物心理的那個點,沒有表演痕跡,演什么像什么。
也正如此,她塑造的角色,很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但誰也沒想到,事業如日天的嚴曉頻,卻在1996年隱退,回家生兒育女去了。
此后一直到2008年,嚴曉頻才再次復出,不難看出,相較事業,嚴曉頻對家庭看得更重。
上天也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相較很多80、90年代成名的女演員,嚴曉頻的事業不算成功,但她卻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嚴曉頻與老公結婚三十多年,感情一直都很好。哪怕她隱退多年,復出時依然閑適淡然,如果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做靠山,很多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這些年,嚴曉頻的角色,也多以媽媽婆婆為主。
比如《錦心似玉》里羅二娘的婆婆,相較古裝劇的造型,嚴曉頻還是更適合演現代劇,至少看起來沒有那么顯老吧。
在《心居》中,嚴曉頻扮演的丈母娘,僅出場一次,就看出不是一個好惹的。
她多少有些看不起女婿顧昕,特別是女婿身后的那個家庭。
而顧昕與前女友孫琦還不清不楚,后面應該有這個丈母娘放大招的時候,期待著。
吳冕(1959年出生)
吳冕一出場,就是滿臉憔悴,她扮演的施源的母親,是一名癌癥患者。
算起來,吳冕應該是《心居》眾多老演員中,最早獲得視后的一名女演員。
早在1989年,吳冕就憑借《漢正街》獲得了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之后,又憑借《上海一家人》獲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
吳冕雖然是圈內公認的實力派,但能叫出她名字的觀眾卻不多,這與她低調的個性不無關系。
1959年,吳冕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爺爺曾留學英國,回國后成了著名的獸醫。父親在念大學時,響應祖國號召去了朝鮮。
優渥的家庭條件,令吳冕有一個特別歡樂的童年。
爺爺喜歡西洋音樂,小時候的吳冕最喜歡待在爺爺的書房,一邊聽音樂,一邊聽爺爺絮叨在國外的趣事。
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 隨著特殊歷史時期的到來而結束,爸爸和爺爺相繼打倒,家庭陡然變得拮據不說,周圍人看她們家的眼神,也都是異樣的。
這讓少年的吳冕備受打擊,她開始沉默不語,在學校里,除了基本的交流,她可以一整天一言不發。
這段經歷,對吳冕的一生都影響巨大。
好在吳冕上高中后,爺爺和爸爸都平反了,她也順利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從上戲畢業后,吳冕本來可以分到上海電視制片廠,但極為看重家庭的她,卻追隨愛人高原去了哈爾濱。
這期間,不斷有劇團向吳冕發出邀請,但都被她拒絕了。
高原的父親在特殊時期逝世,吳冕不忍婆婆一個人在哈爾濱,因此謝絕了很多邀請。
一直到1988年,武漢話劇團再次向吳冕發出邀請,婆婆知道后,對吳冕說,你不要因為我荒廢了事業,你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吳冕聽婆婆的話去了武漢,第二年主演《漢正街》就獲得了飛天獎。
這是吳冕第一次主演影視劇,在哈爾濱時,她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鮮少嘗試影視劇。
吳冕的實力是有的,在上戲時,她因為普通話不標準,自卑過一段時間,但之后卻是以更高的勁頭,在專業上下苦功夫。
學校里吃過的苦,在她畢業后得到了最好的回報,1994年,吳冕在主演的《望父成龍》中,憑借劉夢這個角色又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優秀演員獎;
90年代前后,吳冕拿獎幾乎拿到手軟,而幾乎每一部以上海為背景的電視劇中,都有她的身影。
比如《兒女情長》中的童建蘭,《孽債》中服裝廠職工凌杉杉等等。
1992年,在繞了一大圈后,吳冕又回到了上海電影制片廠。
之后,她再沒有離開上海,成了上海演藝圈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當時有報紙評價吳冕是繼陳沖、張瑜之后,上海灘升起的第三顆新星。
如今,近30年過去了,吳冕的知名度確實與二位有差距,但她塑造的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卻是陳沖、張瑜不能企及的。
同時,吳冕也憑借自身深厚的表演功底,贏得了同行的尊重。
有著“香港四小龍”之稱的狄龍,第一次與吳冕合作時,不免有些瞧不上。
但一場戲下來,吳冕的專業折服了狄龍,他親切地稱吳冕為“吳老師”,姿態一時間也低了很多。
2021年是吳冕的豐收年,這一年有四部她參演的影視劇播出,雖然都不是主角,但她也很滿足。
《心居》中,吳冕扮演的施母,對當年施源沒能讀到好的學校多年來一直耿耿于懷,不知后面還會為我們帶來哪些精彩的故事。
一圈盤點下來,才發現這些演員大都是上海籍的,怪不得演起家長里短,那么自然接地氣。
這里面有國家一級演員,有飛天獎視后,還有金鷹獎得主。
能請到這么多實力老演員,騰華濤這塊招牌還真不是吹的。
不說了,追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