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一直以來都是每年最搞笑的綜藝之一,快樂的源泉來自于節目的核心沈騰和賈玲,自從這兩位入駐節目以來,節目的關注度開始與日俱增。
如今第七季正在熱播中,常駐嘉賓的陣容還是原班人馬,沈騰、賈玲、華晨宇、關曉彤,主持人依舊是沈濤與王牌小師弟宋亞軒。
沈騰與賈玲是《王牌對王牌》的靈魂,少了他倆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每期節目也不可能光讓他倆玩。
沈騰和賈玲的喜劇包袱這些年已經被節目掏空了,而且觀眾也會對他倆有審美疲勞,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質疑沈騰與賈玲的搞笑能力。
所以必須要讓大家都融入進來,這樣才能增加節目的觀賞性。
常駐嘉賓除了沈騰和賈玲以外,就只剩下華晨宇和關曉彤了,這兩人的參與感一向不高,這不光是華晨宇和關曉彤的問題,這是所有偶像明星的通病,在綜藝節目中能夠拋下偶像包袱的人并不多。
如果不能完全放得開,是很難在綜藝節目中貢獻喜劇包袱的,所以鏡頭只能更多地給到能貢獻笑點的人身上。
但這并不意味著華晨宇和關曉彤是“多余的”,《王牌對王牌》的觀眾都清楚,在節目中有一個特別的環節,那就是幾乎每期節目都會讓關曉彤跳一支舞以及讓華晨宇唱一首歌。
關曉彤的身材很好,也有一定的舞蹈功底。
華晨宇已經是華語樂壇九零后歌手的領軍人物了,他的歌迷非常多。
所以讓這兩位展示下自己的才華,既能豐富節目的看點,也能讓粉絲們高興。
只是這樣的方式在一開始確實很有效果,但是時間長了以后,吐槽的聲音也隨之而來,畢竟《王牌對王牌》是一檔以搞笑為主的綜藝,經常在節目里穿插唱歌跳舞的環節很讓人出戲,而且說實話很多歌和舞蹈都有點尷尬。
節目組自然會留意觀眾的意見,所以從第七季開始,華晨宇和關曉彤的鏡頭開始變少了,都說《王牌對王牌》飛行嘉賓的鏡頭少,但是很多時候關曉彤的鏡頭還不如飛行嘉賓多。
華晨宇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這兩位的地位逐漸邊緣化,想要改變局面必須依靠自己的改變,率先做出改變的人,是華晨宇。
不唱歌的華晨宇,為自己打開了新的出路
在《王牌對王牌》第七季第四期節目中,關曉彤和宋亞軒跳了一支舞,華晨宇并沒有唱歌,他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然而卻收獲了意外的驚喜,第四期節目的主題是“諜戰懸疑”。
以電影《風聲》為背景,四位常駐嘉賓加上王牌小師弟宋亞軒,再加上三位飛行嘉賓章子怡、黃景瑜、岳云鵬,一共八個人進行角色扮演。
八人之中五位是平民,一位是“老鬼”(好人),三位是“臥底”(壞人)。
游戲結束時各位的身份也都揭曉了,“老鬼”是華晨宇。
三位“臥底”分別是章子怡、楊迪、賈玲。
游戲雖然輸了,但華晨宇早就分析出了“臥底”的身份,只是為了制造節目效果,大家選擇繼續“裝傻”。
華晨宇分析的過程絲絲入扣合情合理,當他懷疑一個人的時候,只需要靜靜地觀察誰經常與他配合就可以了,在華晨宇推理的時候,他懷疑楊迪是臥底,而此時章子怡和賈玲一起幫楊迪說話。
章子怡和賈玲的玩法并不高明,以為是在幫隊友解圍,實際上恰恰連自己都暴露了,華晨宇就是基于這一點成功地判斷出了三位臥底。
其實在第七季第二期節目的時候,華晨宇就有過高光時刻,當時白敬亭憑借高超的智商和豐富的經驗,成功找出了三位“壞人”。
但那期節目推理成功的不僅僅是白敬亭,還有趙又廷與華晨宇,只不過很多人質疑華晨宇的推理是因為吳彤開了“金手指”,把答案寫在小黑板上,才讓華晨宇有了判斷的依據。
但這一次,華晨宇的推理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整個過程令人信服。
華晨宇這一次之所以發揮得如此優秀,是因為他很專注,第四期節目一開始很多人說華晨宇怎么不說話,其實他是在觀察,只有用心觀察每一個細節,才能準確的找出臥底。
可如果他在中途還要唱歌的話,勢必會分心,那樣的話注意力就無法集中,也就無法如此快速準確地找出臥底的人選。
華晨宇犧牲掉了一首歌的時間,卻讓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王牌對王牌》畢竟是搞笑綜藝,與其唱歌跳舞,不如放開一點專注一點,多貢獻一些笑點,觀眾緣慢慢就累計起來了。
不唱歌的華晨宇,才算是真正地融入了《王牌對王牌》。
不唱歌的華晨宇,反而擁有了更好的路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