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對王牌》第七季播出后,一晃眼的功夫,已經播出到第四期。
對于這四期節目,觀眾給出的評價也不太一樣,有些人覺得還不錯,也有人覺得這節目還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尤其前兩期,節目中廣告多到令人發指,嘉賓看提詞器的動作好不遮掩,后期剪輯極其混亂。
好在經過調整之后,從第三期開始,《王牌對王牌》終于回到這檔節目應該有的水平。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節目組和導演稍微有點心,節目就不至于太爛。
現在,隨著節目水準有所回升,其口碑也開始上漲。
但對有些觀眾來說,對這檔節目依然不太滿意,原因很簡單,因為節目中有些嘉賓的鏡頭實在太少。
追《王牌對王牌》的觀眾都知道,這檔節目每一期都會請至少4位飛行嘉賓,4位飛行嘉賓加上《王牌》節目組的5位固定嘉賓,在加上主持人沈濤。
這樣一來,每一期節目至少會有10個人在臺上。
但《王牌對王牌》的節目時長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在固定的時間,要把10位嘉賓的鏡頭全給到觀眾,這就注定了有些嘉賓的鏡頭多,有些嘉賓的鏡頭少。
問題就出在這里。
有時候有些嘉賓因為比較慢熱,或者在節目中的表現沒那么精彩,就會被節目組剪掉,成為傳說中的“一剪梅”。
在《王牌》的舞臺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大家可以會想一下,目前已經播出的4期節目中,大家可以回想起哪些飛行嘉賓呢?很少有人能勸說出來,因為有幾位嘉賓他們在節目中的存在感真的很低,低到觀眾根本記不住他們。
這時候,就出現了觀眾,尤其是某些嘉賓的粉絲不服氣的情況。
這些觀眾和粉絲會覺得,自己家的偶像來到節目,結果卻沒幾個鏡頭,這對明星不公平,對自己也不友好。
但是,把某個嘉賓鏡頭少的原因歸咎于節目組,有道理嗎?
答案是,沒有道理。
為什么沒道理呢?
因為在一檔時長有限的節目中,節目組如果要保證這一期節目有看點,肯定會把最精彩的鏡頭剪進去,而不會浪費時間放一些沒用且無聊的鏡頭。
就拿《王牌對王牌》舉例,大家都知道這檔節目中,沈騰和賈玲的鏡頭最多。不是因為他們更紅,也不是因為他們咖位更大,是因為他們有梗。
就拿第七季的四期節目來說,張若昀不紅嗎?白敬亭不紅嗎?趙又廷不紅嗎?都是當紅的一線明星,但他們講笑話拋梗的能力,的確不如沈騰和賈玲。
在比如說黃景瑜,最近幾年,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他的人氣和流量,肯定不如張若昀和白敬亭。但是,節目中黃景瑜靠著“霍霍”成功出圈,鏡頭并不少。
綜藝節目,說白了就是誰更能“霍霍”誰的鏡頭就更多,誰更一本正經誰的鏡頭就越少。當然,有一個人是例外,就是小岳岳。
小岳岳屬于那種,他越是一本正經,觀眾就越覺得他搞笑的類型。
但這種本事屬于是天賦,其他人學不來。
所以,在綜藝節目中,鏡頭的多少,全靠自己把握。
沈騰這樣的,你把他放到任何一檔節目中,他都能把節目玩出花來。不管在什么樣的節目里,沈騰的鏡頭都會很多。
但是,像華晨宇和關曉彤,即使沈騰和賈玲拼命拽他們,他們的戲依然不多。尤其是第四期節目中,華晨宇作為有特殊身份的人,算是這一期節目的四個主角之一。但他白白浪費了這個機會,全場也沒說幾句話,被人刻意去問他,他都不說。
這總不能怪節目組吧?你不說話,節目組怎么給你鏡頭?
其實華晨宇還算是好的,因為是常駐,和節目組有長期合作關系,節目組應該是會特殊照顧的,不然的話華晨宇的團隊也會和節目組溝通。
但是對于那些飛行嘉賓,只是偶爾來一起,節目組不會顧及面子問題和合作問題。這時候,如果他們自己不努力,鏡頭少也正常。
對于鏡頭這東西,有些人是刻意給自己加戲,比如黃景瑜、沙溢和楊迪就是。他們會努力,讓自己盡量對這個節目有用,鏡頭自然會狠多。
還有一種嘉賓,屬于天然呆萌,比如第一期的劉濤,還有第四期的岳云鵬和章子怡等,他們不刻意,但身上就是有笑點。
所以,這些人的鏡頭也很多。
當然,雖然鏡頭多少的主要原因在嘉賓本人。
但節目組也有一定的責任,因為節目市場有限,如果大家都表現的很好,這時候節目組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更多的情況是,誰表現的好,誰的鏡頭就多。
所以,嘉賓鏡頭少,真的怪不到節目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