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劇,火了。
有人看這部劇,大呼“真實”,贊嘆編劇細膩的筆觸:
也有人看這部劇,憤懣難抒,心中憋了一肚子火:
更有人看這部劇,竟然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戲里戲外產生了微妙的聯(lián)系,紛紛為女主鳴不平:
2022年開年后,一部《人世間》成了全民熱刷的爆劇,可隨著該劇大結局,觀眾目光四射,無從下手,遲遲找不到下一部大爆劇。
終于在它身上,我看到了接棒《人世間》的潛力。
好了,不賣關子了,它的名字是
——《心居》
《心居》二字,看起來是不是有些熟悉,感覺和12年前那部現(xiàn)象級的《蝸居》就差了一個字。
事實上,這部劇就是《蝸居》導演滕華濤的新作。
橫跨12年春秋,歷經(jīng)2個代溝的視野,再度聚焦“購房”的問題,滕華濤對生活細微的捕捉,馬上又掀起觀眾的廣泛熱論。
打開劇集。
一段情節(jié),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句臺詞,都能引起漫天彈幕齊刷刷劃過。
誰能想象,光是一角色領盒飯了,都能讓詞條輕輕松松上了熱搜第一。
這架勢,不減當年的《蝸居》。
口碑方面更是一路飄紅,隨便截個圖都是滿屏好評。
《人世間》播完后,基本上所有劇集都口碑暴跌,而在這熊市中《心居》反而逆勢攀升,成為當下可以說是唯一交口稱贊的作品。
《心居》怎么就這么狂?
正如前文所說,倆字:
真實
《心居》:海清的逆襲
《心居》根據(jù)曾獲得過魯迅文學獎的作家滕肖瀾同名小說改編,是偏嚴肅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光是小說本身就有8.1的高分,為劇集打下堅實基礎。
落實到影視化方面,滕華濤請來原作者保駕護航,并將自己對生活的小心思注入其中,完美融合了娛樂性與現(xiàn)實性,保證了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能“看進去”,還能“看出生活”,看出“真實感”。
陣容方面,有獎項還熱乎的視后童謠,有中年成名、現(xiàn)在如日方中的張頌文,還有剛剛恢復單身,潛心搞事業(yè)的馮紹峰。
當然,在觀看了前三集后,對我而言最大的驚喜還是滕華濤的老搭檔,女演員海清。
2019年,海清曾出過一次“簍子”。
那一年FIRST青年電影節(jié),胡歌在臺上抖了個機靈,稱自己“很便宜,請各大導演用我。”
沒成想,這一句話刺痛了海清,她馬上拉上姚晨、宋佳、梁靜再加上領完獎還沒下臺的周冬雨,拿起手機現(xiàn)場即興了一段演講。
演講內容單刀直入,她說女演員到了中年后位置尷尬,選擇稀少,根本遇不上好劇本。
說到興起,還把發(fā)言說成了吐槽大會。
她說“我們基本沒有傍過大款”,攝影師馬上切給了神色尷尬的周冬雨。
又說姚晨為了演戲,不得不親自投資、監(jiān)制,這才有自己主演的《送我上青云》。
再說宋佳,為了顯年輕,續(xù)簽“小花”的名號,她到現(xiàn)在都不結婚。
最后說梁靜,因為沒有戲演,所以退居幕后,一邊投資一邊尋找機會。
這一席話可以說是把朋友“賣了個遍”。
雖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擺在明面上就有些下不來臺,彼時無論是姚晨、梁靜都只能微微一笑,宋佳甚至在海清說完后,扔下一句“此觀點只代表海清個人立場”甩頭就走。
同時,這席即興的發(fā)言,也在業(yè)內引起熱烈反響。
有人說她矯情,有人說她賣慘,也有人說她講得對,說這就是中年女演員的真實情況。
但后來,海清沒有再回復此事,而是用行動為自己的沖動踐行。
她在《紅海行動》中灰頭土臉飾演戰(zhàn)地記者,在《甜蜜》中飾演谷底翻盤的未亡人,不久前與導演李睿珺合作的《隱入塵煙》更是入圍了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
光是一個扮相,就給人巨大沖擊。
就像海清表達的那樣。
我不是抗拒演媽媽,而是不想演千篇一律的背景板,工具人。
作為女性,我們也有生活,也有思考,也有奮不顧身的時候。
即便演媽媽,海清也要演最鮮活的那一個,最有獨立意識的那個,最有戲的那個。
就像這部《心居》。
作為雙女主劇,劇集開場就給觀眾介紹了兩個女主天差地別的生活水準。
海清飾演的家庭婦女“馮曉琴”,自打入門起就照顧男方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早上天蒙蒙亮就去菜市場,為了幾毛錢與商販勾心斗角。
回家后,上到公公婆婆,下到兒子,一家五口都要面面俱到。
會修公公的眼鏡、能安排婆婆吃藥時間,送兒子上學,給丈夫找衣服….
鏡頭一轉,童瑤飾演的“顧青俞”又是另一番風景。
她在設計感十足的大house中醒來,一睜眼就有保姆全面操持,吃的是烘焙面包,喝的是現(xiàn)磨咖啡。
衣帽間里琳瑯滿目,每天出門都要像逛商場一樣挑一番。
劇集用開頭的一組蒙太奇,明確告訴觀眾:
馮曉琴是家庭婦女,夾在丈夫的大家庭之間,生活完全不能自主,連給大姑子買個生日禮物都要親手編織好圍巾后,再貼上一個3塊錢的假logo充場面。
而顧青俞是商場精英,出手闊綽,走路帶風,隨隨便便就是幾千萬的大合同。
潛臺詞直白且殘忍——
同是女人,但一個在“生活”,而另一個只是在“生存”。
緊接著,劇情猛踩了一腳油門.
馮曉琴想買一個學區(qū)房,但奈何囊中羞澀,所以安排丈夫向姐姐借錢。
而丈夫的姐姐,也就是馮曉琴的大姑子,正是生活水準高她幾個level的顧青俞。
晚上,顧青俞過生日,大家齊聚一堂圍坐晚席,本來是借錢的好機會,但丈夫難堪大任,練了一天的話術,最后只憋出一句話:
“姐,我想跟你借錢。”
顧青俞先是愣了一下,馬上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立刻用“我也要買房,買2000萬的豪宅”搪塞了回去。
好家伙,一個想買250萬的學區(qū)房,另一個馬上用2000萬的豪宅駁回她的借錢申請。
看到這里,光是討論“大姑子該不該借錢”的問題就引發(fā)網(wǎng)友遮天蔽日的刷屏,有人說“她一年掙幾千萬,借一百萬怎么了?”,也有人說“錢是自己的,不借又能如何?”
但先別留戀這個問題,更絕的還在后面。
問,馮曉琴為什么要買房?
當然是脫離現(xiàn)在的生活,脫離公婆一家,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生活。
再問,大姑子顧青俞為什么不借錢?
她說,她知道馮曉琴在這一家的付出,只要要求小一點,少一點,我肯定會給的——
“但你不能搬出去撒手不管啊。”
這時候觀眾可能又要問了:
她是兒媳婦,你是女兒,你倆都有照顧老人的義務,為什么都讓馮曉琴承擔了呢?
還沒等觀眾開始爭論,角色自己解答了。
“這天底下的道理分兩種,有一種可以擺在臺面上講,另一種說出來可就難聽了。”
什么到道理呢?
其一,馮曉琴原本是安徽人,嫁到上海,在上海落了戶是拜公婆所賜。
所以,大姑子認為馮曉琴的付出是應該的。
其二,是顧青俞掙得多,在她的價值體系中,同樣是照顧老人,她付出的時間,可就“值錢太多了”。
這一席話,立馬冒犯到了觀眾。
有人怒罵大姑子“精致利己”,有人勸馮曉琴“抓緊離婚”,當然,也有人說“大姑子說的沒錯!”
姐妹們,把“真實”打在公屏上。
你以為這就完了?
大姑子機關算盡,丈夫那邊又爛泥扶不上墻。
工作散漫、態(tài)度敷衍、交代的事兒沒有完成的,借著上班時間去網(wǎng)吧是家常便飯,連送個孩子都能摔斷大拇指。
總之,就是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剩。
最令人頭疼的是,他的立場還不堅定。
作為馮曉琴身邊唯一的親信,他一邊是丈夫,一邊又是兒子、弟弟,明明拿到兩派陣營的入場券,卻在雙方人馬之間反復橫跳。
妻子馮曉琴讓他去跟姐姐借錢,他去了。
姐姐問她是不是馮曉琴指示的,他又認了。
妻子馮曉琴問他,想不想買房,他說想買。
東窗事發(fā)后,爸爸又問他想不想買房,他又說買不買隨便。
總之,是哪邊都想討好,最后哪邊都拿他不當回事兒,最后把媳婦賣了,姐姐得罪了,爸爸也說他是窩囊廢。
哎,女怕嫁錯郎!
看到這里,彈幕又驚起唉聲一片:跟我家那玩意兒一樣!
當然,看到這里觀眾還有疑問:
為什么童瑤當了海清的大姑子?
一方面,劇集中的設定是海清比童瑤大,但為了趨炎附勢,就跟著丈夫順口叫姐姐。
為此,童瑤的角色還吐槽了一下。
另一方面,這么做的設計也是為了照顧兩位演員的專業(yè)領域。
童瑤雖然是大姑子,但劇中是走“都市麗人”的路線,承載更多的感情戲份。
她與馮紹峰所飾演的“施源”青梅竹馬,但長大后卻物是人非,地位相差懸殊,那段錯過的愛情,肯定會為顧青俞自私的性格進行成長和改觀。
同時,海清的角色雖然是“弟妹”,但年級比童瑤大,而且她依然是拿手的家庭戲。
但這一次,海清拿到了主動權。
雖然被環(huán)境逼到角落,但馮曉琴始終沒有放棄活出自我的訴求,這股子倔強被海清拿捏到豪顛,一顰一笑都是戲。
比如,她派丈夫去跟大姑子借錢,結果丈夫沒說兩句話就開始聊閑天,甚至順著姐姐說話。
頓時的憤怒、哀怨,恨鐵不成鋼全寫在臉上。
再比如,眼見大姑子身上沒戲,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公公身上,掏心掏肺跟公公苦苦哀求,想讓他借點錢。
但話音剛落,公公那頭卻是面面相覷,不置可否。
望著公公的海清,從希望到疑惑,最后尷尬地舒了一口氣,憤而離席。
層次鮮明、情緒洶涌,整段戲,把馮曉琴孤立無援的酸楚都演盡了。
更別提第二集情緒爆發(fā)的高能戲份。
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圍剿,海清怒目圓睜,揭竿而起,把這些年所受的委屈一五一十講了個通透,情緒飽滿強烈,臺詞鏗鏘有力。
一場戲就讓彈幕的熱門全部傾倒,包攬彈幕封神榜前三名。
總之,看完前三集《心居》,其貼近生活的劇情又不缺失戲劇感的走向,著實令我目不轉睛。
而海清的表演,也完美將馮曉琴那股子不安現(xiàn)狀,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倔強和堅強詮釋地淋漓盡致。
正如海清所說的那樣,
即便演媽媽,她演的也是最有戲的那個,最有個體意識的那個。
加油吧,海清!加油吧,中年女演員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