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跑到電影院補完了最近姍姍來遲的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這部由《東京愛情故事》、《Mother》、《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最高的離婚》的腳本擔當坂元裕二的新作,雖然延遲了一年在國內上映,還是激起了相當大的反響。
原本是沖著蘇打和村花隨便看看,而且日站君也習慣了日影日劇那種輕描淡寫講了好像沒講的風格,做足了心理準備,結果看完居然被直接一刀。
這劇太真實了,確實如影評人所言:“坂元裕二出刀是凌厲的,只聽見風聲,心已千瘡百孔。”,直接讓網友們破了大防,仿佛兩個主人公活出的樣子,就是當年的自己。
因此,我在破防的同時,趁著今天周末與大家分享分享,順便做個推薦:這片子,著實不錯。
(以下關于電影的部分內容有劇透,想看還沒看的,先收藏一波之后來探討,已經看完的可以肆無忌憚)
01
他們注定在一起嗎?應該在一起嗎?
·他們注定在一起嗎?·
可能在影片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兩個人——八谷絹與山音麥,真的很難不在一起。就像片中出現了兩次的鏡頭:涂滿黃油的面包一定會把黃油那一面掉在地上一樣,命中注定。
他們都會為碰到別人不熟悉的動畫導演押井守(曾執導:攻殼機動隊、機動警察、天使之卵等作品)而興奮。
他們喜歡同樣的作家,都喜歡做筆記,都喜歡拿電影票做自己閱讀書籍的書簽。
他們甚至同步到同一場展覽都分別忘記去看,卻在這個命運的時刻相遇。
有這樣相同興趣取向的人在身邊,可能沒有任何人會懷疑他們在一起的結果。
確實,一些小小的曖昧,讓兩個人逐漸靠近,共通的興趣讓他們彼此越來越融洽。
而最終走在一起,一定是必然,不是嗎?
然而,我們依然能從一些小細節和小臺詞里看出,為將來的將來所發生的矛盾而埋下的種子。
如果按照世間標準,按照一般流程來看,“積分卡早已積滿”,注定要在一起。
但是這種“注定”,也是否成為了兩個人的最初也是最終的錯覺?
·和諧與不和諧音,改變與現實·
“戀愛如同派對,總有一天會結束”,派對上的人們往往會享受轉瞬而逝的快樂,沉醉于聲色犬馬之間,而對日后的未來充耳不聞。
而讓他們強制性的共同面對未來生活的,是現實。
純粹的快樂將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亡,每一個年輕人,終將會面對來自社會的考驗。
小絹會面對面試的苦惱,而小麥則在家里停止提供生活費后,面對讓自己無法不妥協的境遇——自己的愛好,換不來足夠的金錢。
當你乘上社會這輛大車,就會被一些東西推著前進,曾經的純粹被摧枯拉朽般摧毀,我們把它叫做“面對現實”。
社會讓小麥因此而改變,這是他改變的開始,也是兩個人關系落幕的起始。
他們不再一起看電影、看展、聊文學、暢談興趣,小麥張口閉口都是工作,已經活成了社畜的形狀。
兩個人的生活軌跡,從此漸行漸遠。
他們互相遷就,卻不再多交流,他們都想要維持現狀,而小麥在這段關系中,仿佛早已經被社會捶打成為了無聊的大人。
曾經“和你維持現狀”的愿望成為夢幻泡影,在這一刻,“維持現狀”的誓言仿佛一個可笑而略具諷刺的奢求,隨著他的改變而一去不返。
直至兩個人都覺得“不重要了”,這一個曾經契合無比的派對也終將落幕。
·他們應該在一起嗎?·
然而,在結束之后,沒有了共同生活的束縛,兩個人反而找回了曾經的自己。
他們重新找回了對于生活的熱愛,各退一步,反而各自成為了更好的存在。
他們真的適合在一起,應該在一起嗎?假如沒有成為戀人,他們是否會一直保持這樣的友誼?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假如,已經發生的事情,也永遠不能挽回。
02
花束般的戀愛,是一把當代生活的手術刀
阪元裕二的劇本,仿佛如同一把手術刀一樣,從各個角度,剖析出了當代人們對于感情與生活的態度。
也因此在日本上映之后,幾乎所有看過的年輕世代,都把這部劇稱為“復雜而又現實的人生劇本”。因為其中的各種細節,都體現出當代年輕人真實的感情與人生觀。
從劇情來說,整個影片節奏平靜而柔軟,但是其實不難看出,兩個主角關系的接近與確認十分迅速,非常貼近年輕人真實的感情節奏。
吃飯、聊天、約會,分享興趣,他們快速因為這些外在的事物彼此認同,卻鮮少有著對對方未來人生觀、價值觀的了解。甚至在場景里多次出現的“家庭快餐館”,也在暗示著這段戀情的速度。
被一個快速的時代推著走,缺少挖掘自己與對方的機會,也因此我們看到小麥忙于工作之后無瑕顧及其他,而這真的因為“過于忙碌”嗎?日站君覺得并不是,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沉迷于其中。
為了工作,他會拋棄掉一切,以前的興趣都讓他覺得索然無味。
漫畫永遠停留在第七卷,不再玩游戲、看電影,放棄文學作品,也不再關注工作以外其他的事情,這一切的一切,看似生活壓力,其實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現實生活,只是過早的將他催化成了真實的自己。這一點,八谷絹不了解山音麥,而山音麥可能也不了解自己。
而當遇到由此產生的不合的時候,人們經常會把這種情況歸結于“為了生活”,而實際上,這可能僅僅是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改變后的自己的推辭與逃避的理由。
究竟什么是生活?有的人為了賺取金錢而生活,有的人則為了享受快樂而生活。
而年輕人們在這種價值觀碰撞之后,才會發現:哦,原來我們其實彼此不了解對方,更不了解自己。
接著,他們又在出現摩擦不繼續彼此了解的情況下,急于進入下一個過程——婚姻。
這些都是否像極了現在被各方壓力催促,隨便湊合生活的“我們”?
此時的小麥,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意識的典型代表:我們就像完成一個任務、一個目標一樣追求戀愛、結婚、生育,走完一輩子——而其中卻少有對對方的了解與感情。
也因此,多數人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存在的關系,最終只能成為不咸不淡、靠一紙證書維持的結局。
而小絹卻不愿意為此“降低標準”。是啊,我們可以選擇和自己不再喜歡的人結婚,生個孩子,沒有感情的牽手逛街,過完平和沒有波瀾的一生——但是這一切,真的都值得嗎?僅因為大家都是如此,就應該這樣做嗎?
人們在進入社會后,成為各種樣子,有的人成為了山音麥,有的人成為了八谷絹。兩個人的故事,仿佛映照著我們千萬人不同的選擇。
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03
它是一場關于成長的思考
“我們之前的職業生涯都很漂亮,就只差一步。”
這是山音麥與八谷絹在最后對于過去的坦然。雖然最終走在了不同的路上,但是這段如花束一般,初時絢爛而最終枯萎的5年間的戀愛,卻都為彼此帶來了成長。
在影片最后,他們揮揮手告別,沒有后悔與遺憾,只有如些微余火般溫暖的惋惜殘留。
在我們的人生里,是否也有過和他們一樣,揮手告別過去,笑著前行的時刻?
亦或是如李宗盛《給自己的歌》中唱的:在心里埋葬了抹平了,幾年了仍有余威?
這些,都是每一個年輕人成長的煩惱,也是我們自己需要經歷與思考的,人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