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藝術照。紅木屏風,青瓷花瓶,窗花圖樣的沙發布。墻上掛著巨大的毛筆字,“孝”。
母親身穿旗袍,女兒跪坐捧茶,父親一臉欣慰。這是皮克斯新作《青春變形記》的開場第一幕。
“我家的首要規則?孝敬父母?!薄八麄兪侵粮邿o上賜予你生命的人,含辛茹苦給你一個棲身之所。作為回報,你至少能做的是,有求必應?!薄暗绻龅锰^,可能會忘了尊重自己……”嗯,聽上這幾句就知道。這部出自奧斯卡中國女導演之手的作品,是一個映照真實親子關系的“中國式故事”。
一眼看去,女主角美美似乎是集結了所謂“刻板印象”的華裔角色——以孝為先,吃苦耐勞。每天都早早回家,幫母親打掃宗祠的衛生。成績優異并熱愛數學,“卷”到在公交車上奮筆疾書寫數學卷子。
在校管樂隊毫不意外地學習長笛,并表示:“已經初中二年級了,我可沒時間瞎耗。”以及對待“情竇初開”的態度——被母親發現且被狠狠打壓,她逐漸對“性啟蒙”羞于啟齒,自我反思。
不過,這部作品并不只停留于“刻板印象”。塑造它,本身就是為了用一種輕快的、蓬松的方式去破除。比如,利用海報上這只紅色熊貓——美美的家族世代繼承著“變身”能力:一旦情緒失控,就會變成巨大的紅熊貓。而在這部作品里,“紅熊貓”代指的是情緒壓抑,是少女“初潮”,甚至還是女孩自我意識的崛起?!肚啻鹤冃斡洝?/p>
被“母愛”喚醒的野獸
在這只紅色熊貓出現之前——美美,長期處于母親“為你好”的強勢控制之下。她對此并無異議,或者說,尚且年幼的她無法分辨其中對錯。那些美美自認為“想做的事”,其實都是母親為她下的決定。
電子寵物機,DNA動了……放學路上,美美因和朋友們打趣寒暄而遲到了十分鐘——母親捏著美美的臉左看右看,“你怎么遲到了?你受傷了嗎?餓了嗎?”不管小孩是否回復,隨手塞進一個熱騰騰的包子,發問:“今天的課怎么樣?”身體狀況,學習成績。母親唯二關注的事。
等到美美拿出滿分試卷,她得到的夸獎與贊美則是:“真是我的小秀才!今天是優秀學生,明天就會是聯合國秘書長。”“我們的祖先會以你為榮?!边@時,美美本能地因夸贊而快樂。
當她在電視里看到自己喜歡的偶像樂隊時——一旁的母親臉色不屑,美美立刻改口,“不是我,是學校里有些孩子喜歡他們?!毖韵轮猓何抑馈安粍照龢I”地追星,不是現在應該做的事。母親自然聯想到了她的朋友,隨口評價:“你是指米莉婭姆?那個女孩很奇怪?!边@樣的“評頭論足”令美美感到不適,但這時的她尚不明白之中原因。
直到她情竇初開,暗戀上了隔壁超市里負責收銀的帥哥,戴文。美美把對方畫在了筆記本上,甚至臆想了許多二人親密接觸的畫面。
然而 ,進門送點心的母親直接翻看了女兒的筆記,對這些畫作后反應極大。不僅搶奪并撕壞了女孩的筆記本,甚至立刻找到男孩,指著他的鼻子將之吼作“壞人”。那些充滿了女兒私密想象的作品,也被當作對方“影響到純情少女”的證據,展示給所有人看。
絲毫不考慮女兒的主觀感受,自顧自地做完這一切后,她說:“幸好我在這里,那個壞蛋不會再騷擾你了。還有什么我應該知道的事?”女孩捏緊拳頭,強顏歡笑:“沒有,一切都好!”
回到家后,美美羞恥難抑。這一系列恐怖的崩塌,令她將這份“性啟蒙”及其帶來了一系列尷尬“后續”,歸責于自己:“你這個小變態,你在想什么?你干嘛沒事畫那些糟糕、可怕、性感的東西?”“你是媽媽的驕傲和快樂,不要讓她失望!”說著,她把那些畫撕碎,扔進垃圾桶。對著鏡子發誓:“這種事情絕不會再發生?!薄白晕矣钡幕鹈纾瓦@樣被主動且被動地粗暴掐滅了。
那一晚,她做了噩夢。夢里所有可怕的生物,都長著男孩戴文與偶像們的臉。本該是一場春心萌動的美夢,現在卻成了噩夢。理應代表青春酸澀與愛意的臉龐,卻變成女孩“心理陰影”的代名詞。
還記得那個“變身紅熊貓”的設定嗎?無窮無盡的壓抑、尷尬與討好,讓美美在這個13歲的雨夜里失控了。于是,仿佛是在釋放某種本能的憤怒。那個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的“完美女孩”李美琳,一夜之間變成了紅色熊貓。一個處于緊張焦慮、自我壓抑狀態的女孩,一場有關肉體,亦有關精神的反叛。“破”的故事,開始。
始于“初潮”的反叛心
電影原名是《Turning Red》。在這個故事里,“變紅”其意甚豐??梢灾浮爸袊t”,可以指紅色熊貓,可以指情竇初開,可以指壓抑的“憤怒”……結合女主角的年齡,“紅色”及呈現方式,亦可以將這些元素糅合,找到一個極具女性成長意味、又包藏萬般情緒的寓意——少女“初潮”。
如果帶著這個視角,再看紅色熊貓出現之后——前一天發生了那樣可怕的事,第二天女兒在廁所里尖叫,媽媽敲門時問的還是:“你發燒了嗎?肚子疼?發冷?便秘?”盡是生理上的“擔憂”,僅此而已。直到母親忽然想到一個可能性——是不是“那個”來了?
于是,她壓低嗓音問:“是不是初潮?”聽到這個猜測,原本想關心女兒狀況的父親猛然停頓,步步后退。許多女孩的成長生活里,都經歷過類似的一幕。在這一段劇情里,空氣間流動的尷尬,躲藏與回避,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東西。
包括之后的……過量準備一大堆衛生巾,說著“你現在是女人了”的母親。完全缺席,毫無存在感的父親。以及第一次面對“紅色”,不得不控制情緒,保持冷靜對待的自己。
由于不放心女兒,控制欲過強的媽媽跟到學校里,在窗戶旁“監視”美美上課。被發現后,她跟工作人員產生爭執,引起全班圍觀。這時,她沖著教室揮手喊女兒,“告訴他們,我是你媽!”接著,她掏出了一包衛生巾:“美美,告訴他是因為你忘記了帶衛生巾!”
這包衛生巾的突兀出現,讓全班同學發出了仿佛看見怪物般的聲音。下一刻,受到劇烈情緒刺激的美美,變成了巨大的紅熊貓——青春期的成長“秘密”,變成了被大聲告知天下的“笑柄”。
這之后,慣于接受母親一切要求,從未忤逆的美美,發現自己變了。變得無法完全“忍耐”母親給她的愛。
一些傳承,與一些變化
“初潮”之外,“紅熊貓”仍有額外含義——尋找自我。并且,這種自我意識的蘇醒,是貫穿戲內戲外的。作品發生在 2002 年,其中包含了許多豐富的時代元素。比如,書包上的電子寵物機,滿墻的家庭大合照,放著翡翠臺的老電視……于中國導演石之予而言,那正是她的 13 歲生活。
電影里,曾經經歷了同樣事件的母親,選擇將“紅熊貓”徹底封印。在她的心里,“紅熊貓”有著黑暗的一面,會破壞一切。只有完全壓抑它,才能回歸正常生活。而美美卻在一次次嘗試中發現:她或許可以選擇和母親不一樣的路。在朋友們“愛”的陪伴間,屬于她的那只紅色熊貓始終躺在軟乎乎的絨被里——被包裹,被關愛,被接納,被親吻。
比起拒絕、抑制甚至封印,接受體內的“紅熊貓”讓美美生活得更加舒適,自在。這樣的認知,讓她開始探尋真正的自己:我到底渴望什么?我在熱愛什么?我的未來想要成為什么?
故事之內,通過與母親前所未有的溝通,碰撞與對峙,美美不僅找到了自己的路,還完成了與母親的和解。在“紅熊貓“的幫助下,她看見了母親的童年生活??匆娫浀哪赣H哭著說,“我厭倦了追求完美!我在媽媽眼中永遠不夠好,對任何人都是。”一如當下的美美,因“被沉重地愛著”而痛苦迷茫,努力讓所有人開心卻對自己太過苛刻……反過來,這一次是選擇了新方向的女兒,帶著被困在竹林里的母親從少女一步步走向“成年”。
而故事之外,導演石之予給出了一個虛擬與現實相輔相成的答案。與美美同樣的。她逐漸發現自己與傳統文化,與相傳相守的規則之間,并非完全是支配與遵從的關系。我們可以互相“不同”。進展至此,“紅熊貓”便擁有了更豐富的含義——它既是自己的性啟蒙,自己的自卑敏感,自己的情緒。亦是,自我意識的崛起。
2018 年,石之予創作的《包寶寶》作為《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動畫,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那部作品同樣講述“母愛”,以及東亞系的親子關系。到了今年,她一舉執導了皮克斯的首部華人主角的長篇動畫,大獲成功。
石之予《包寶寶》
無論是東亞親子關系的重重問題,還是女性成長中的諸多困境……故事內外的走向,都讓人窺見了一抹輕快的光亮?;蛟S,這些問題確實能在一個浸泡無限可能的新世界里被討論,被思考,被療愈。最終,被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