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送養對于我們外人來說確實是姐弟二人的人生最優解,但是沒有人可以做到任何事情都做到極度理性對待。這部電影反應出了現在社會中存在的重男輕女現象,講述了身處在這樣環境中兩位姐姐的故事,本身就已經足夠,畢竟劇中不論是姑媽,姐姐還是弟弟其實就本身來說都沒有錯,真正有錯的歸根結底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講述在這種環境下的是非對錯,沒必要過分糾結姐姐最后是否送養弟弟。
說的簡單點最后就要看在女主心中對父母和弟弟的感情更重要,還是自己相對輕松的能夠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更重要,但不論選擇如何都是姐姐在內心感情與理性掙扎之下的權衡利弊。這樣的選擇是對是錯,對于女主來說都是她當下最想要的就夠了。就是不管怎么樣,我認為編劇對于整個故事的講述邏輯是有問題的,因果關系并不明晰,人物的行為動機也不夠明確,多半都靠自己半蒙半猜和生搬硬套的強行解讀。
我也不是一定要爭個對錯的結局,但我希望不論哪個結局在影片前面已經有足夠的因果邏輯進行支撐,并且不同的結局的支撐邏輯并不相悖,然而我認為它似乎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感覺這部電影就強行制造矛盾,相戀五年的男朋友和自己的夢想有矛盾,直接分手;弟弟和自己的夢想有矛盾,直接分手。她不想不會去想第二種解決辦法,很多事情明明退一步或者換個角度就可以解決。
或許我覺得這個女生應該是不滿意她目前所有的一切,對工作的不滿,對家庭的不滿等等。所以覺得去北京讀研究生是一種重新開始,然后就不惜任何代價去達到目標。姐姐至少長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弟弟呢,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可以任人擺布的無根小草,父母去世難道受傷害最大的不是他嗎,本來父母千嬌百寵,一瞬間每天只想著求姐姐不要拋棄自己,連爸爸媽媽都不配想,他那么小,太可憐了,我真的看不下去。
我一直在想這個事和很多事一樣就是無解的,就是個死局,不存在皆大歡喜,因為養育弟弟基本上是超出了安然的能力范圍,她要真自己養,除了消耗自己,感動自己,也不見得對弟弟成長更好。從理智上說,把弟弟送給一個好人家收養基本上是對所有人最好的結果了。但是拋棄親人的罪名也是心里的一道疤。姑媽在擺俄羅斯套娃的時候,是不是說了俄語的,你好,謝謝,再見,我愛你(記不太清了)。
如果是這幾個詞以及是這個順序,我覺得也是對整部電影的詮釋,第一次見面你好,謝謝你那么愛我,雖然說了再見,但是我愛你。我的第一想法就是,我不可能去撫養一個我十八年都沒有見過的孩子,都說血濃于水,但我跟你只有單純的血緣關系,原生家庭的影響并不能改變長久計劃的我,自己生活本來就夠累的了,選擇一個富裕家庭對自己對他都好,我并沒有覺得安然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安然做出的選擇是我最喜歡的。把父母的家產分成兩份。一份給自己一份給弟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安然真的好棒呀。一分兩半,找一個合適的家庭讓弟弟去生活,其實,更加有利于雙方的成長,一個在不幸福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去面對那被偏愛著的小孩,一路坎坷磨合,對雙方的青蔥歲月都是一種痛苦磨難,和最美年華的耗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