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汪海林憑一己之力將孟美岐夸上熱搜后。
飄發(fā)現(xiàn),在娛樂圈,不僅自夸容易鬧笑話,同行夸同行,也處處是風險。
同行互夸,夸得好是一舉兩得,為他人積好評,也為自己攢人情。
前有例子:
倪萍阿姨對后輩年輕演員的夸獎:
夸楊紫:“交流自然,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演員。”
夸易烊千璽:“以后有他的電影我都看,你不相信是這么小的孩子演的,圈粉了……”
三言兩語,不僅看出了老前輩對年輕演員的愛護與提攜,還凸顯出了幾分不落潮流的可愛。
夸得不好,或者是被夸對象不爭氣的,就是給自己挖坑了。
眾所周知,內(nèi)娛有的是前腳剛被夸完,后腳就塌房的流量小花和愛豆。
所謂夸人八百,自毀一千。
說的就是墨鏡王。
我合作的演員里面
我認為最拼的一個演員
最努力的一個演員
是劉德華
但是我碰到楊穎后呢
我發(fā)現(xiàn)她比他更努力
雖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有些夸獎不過是商業(yè)場上的體面話和禮貌語。
但這也證明,在內(nèi)娛,夸人——想要夸得合適,夸得到位,還要夸得起作用。
真是一門考驗人的技術活。
既然夸人是門技術活,那就分技藝高低。
三流的夸人技術——立標桿夸,不留余地地夸。
前有楊穎比劉德華敬業(yè)。
后有王一博不輸影帝梁朝偉。
看于冬夸王一博,有顏值又有實力,演技讓人意想不到,沖擊力很強,雖然有些夸大,但也不至于離譜。
直到提到梁朝偉。
雖然兩人有對手戲,但這種拉資深演員給新演員抬轎的夸法,字里行間都透著一個“虛”。
梁朝偉是誰?演藝圈公認影帝,演員行業(yè)標桿,天花板級人物。
“不輸梁朝偉”,恐怕王一博本人聽了都得連連后退,趕忙接上一句千萬別。
對作品沒有幾部,口碑還沒有打出來的新人演員而言,夸他們有演技,或者演技有進步,最忌虛捧。
低調(diào)、謙虛,比演技更重要。
至于汪老師把孟美岐夸成“下一個周冬雨”這種直接比肩金馬影后的夸獎,更讓人一時聽不出是夸獎還是諷刺。
周冬雨從2010年憑借《山楂樹之戀》靜秋一角出道,到2016年靠《七月與安生》拿下影后,前前后后也經(jīng)歷了6年時間,在多部作品里打磨,還經(jīng)歷了尷尬的轉型期,這才熬出頭。
而孟美岐的代表作,《誅仙》?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夸人也是一樣。
不是夸得越狠效果越好,有時恰恰相反,夸得越狠對被夸的人越不利。
尤其是夸一些演技欠奉,作品寥寥的偶像,往狠里夸就像鬧笑話。
因為他(許凱)是個天才型演員
跟周迅一樣
反倒是那些平平常常,有一說一,留有余地的夸獎,更能讓人信服。
比如楊超越參演《理想之城》和孫儷合作。
導演劉進上節(jié)目時,被問及楊超越在劇中的表現(xiàn)如何,先是毫不避諱地表明,當時對定下楊超越的擔憂。
隨后又對楊超越在劇中的表現(xiàn)做出了肯定。
短短四句話,從新人演員的表演屬性到其年齡與角色的契合度,評價具體又中肯。
這種夸獎,才叫有效夸獎,不拆自己招牌,也不給他人埋坑。
留有余地還不算難。
更難的是,如何中肯地對比式夸人。
王千源的一次采訪,就給上述的拉踩式夸獎,做了一次正確示范。
媒體問他,在電視劇《在劫難逃》中與鹿晗合作:
“你會有一些擔心嗎?“
面對這樣引導式的提問,夸也不是,不夸也不是。
王千源的回答堪比危機公關:先是轉移炮火,把問題轉回自己身上,變被動為主動;
我合作的時候
過多的是擔心過自己
會不會因為對手沒演過戲
自己演得很輕狂
然后再正面回應問題,夸獎對方擅長唱歌。
接著話鋒一轉,靠著自己過硬的職業(yè)素養(yǎng),硬生生地把評價別人變成了夸自己。
當然話里話外也有對鹿晗在現(xiàn)場配合度的肯定與認可,但藏得極深。
這波夸獎,既給足了提問者面子,又沒有違背本心隨意恭維,起到了夸獎別人的效果,還順帶夸了一把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不愧是對比式夸獎的優(yōu)秀例子。
如果說,對比式夸獎是容易給人埋坑。
那么,另一種夸人技術,不吹不黑,可是太敷衍,算是二流技術——模版式的夸。
模板一,夸干凈。
夸干凈鼻祖張藝謀。
張藝謀評價周冬雨眼睛干凈,是因為當年周冬雨出演《山楂樹之戀》時,只有17歲,不諳世事的眼神里自然是清澈如水。
這類夸獎,放在年齡較小,社會閱歷不深的年輕演員身上,還不算違和。
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動輒夸干凈。
《隱秘而偉大》的發(fā)布會上,導演王偉對李易峰的點評,是張藝謀夸周冬雨的同款復制:眼神很干凈、很純粹。
要知道,2020年《隱秘而偉大》播出時,李易峰已經(jīng)33歲。
年紀大是一回事。
更尷尬的是,從2018年開始,李易峰明顯是想卯了勁練演技,在演員這條賽道上站穩(wěn)點。
而導演避開演技不談,夸眼神干凈,看看一旁表情復雜的李易峰就知道,這話中不中聽。
夸演員眼神干凈,是形容一個人的外形或氣質(zhì),但和業(yè)務能力沒太大關系。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安全的夸法。
避開專業(yè)能力不談,只夸氣質(zhì),總不會給自己和對方,招來不必要的質(zhì)疑和罵名。
因此,眼神干凈永遠是正確好用的詞匯。
連《國劇盛典》的頒獎詞,都忍不住拿來用一用。
模板二,夸努力。
夸演員努力認真,在娛樂圈夸人話術排行榜上,一定能名列前三。
不過,不同夸干凈來得簡潔。
夸努力,往往要用一通,說了很多又像什么都沒說的語言藝術來表達。
鄭曉龍夸關曉彤(兩人在電影《圖蘭朵》中有合作)。
一上來就夸努力認真。
接著夸心靈美。
再來夸夸專業(yè)能力。
接著再夸努力的態(tài)度。
這么多句話下來,飄截圖的手都酸了,有效信息也只看到了一句很努力、很認真。
至于說把那些在“片場不搞特殊,想要積極塑造好人物的心情,把角色吃透”等等屬于演員分內(nèi)的事情拿出來夸,也只是為行業(yè)日漸敗壞,演員日益墮落積累素材。
此番夸人操作在內(nèi)娛實屬常規(guī)。
在正午陽光新劇《相逢時節(jié)》中,雷佳音與張藝興有對手戲合作。
當媒體提問到雷佳音和張藝興演對手戲感覺如何?
明明是要聊演技,大頭的這番長篇大論著實是在打小聰明,借機跑題——我覺得他好像比我努力
肉眼可見的努力
我就覺得他沒有自己
主持人也不放棄,看話題跑偏,又插話打斷,繼續(xù)追問:
關于演技會有一些交流嗎?
他真的會問一些問題
會去問,會去交流
我就只能說靠你自己去感受
很認真、很努力
夸了這么多,能提煉出的有效信息只有一句:認真和努力。
至于其他的話到底啥意思?
“我就只能說你自己感受。”
除了干凈和努力,內(nèi)娛夸人常規(guī)套路三:拗專業(yè)術語。
這類夸法最高明的一點是——
不僅顯得對方專業(yè),同時也顯得自己專業(yè)。
最常見的專業(yè)術語,莫過于:有層次。
當然,也有正面例子。
比如把這詞用到爐火純青的陳凱歌導演。
上綜藝節(jié)目,夸黃奕表演有層次。
一套“首先,但是和最后”的邏輯詞下來,有理有據(jù),讓觀眾直接頓悟什么叫做表演上的層次感,并在恍惚中覺得夸得比演得好。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有層次”用得如此有理有據(jù)。
電影《狙擊手》的放映現(xiàn)場,杜江接過話筒談感受,作為演員自然也繞不過聊演技。
只是這波夸演技的場面話,也實在沒夸出點什么。
除了常規(guī)操作夸眼神干凈清澈,就是一波“層次”“感覺”的專業(yè)術語疊加。
《中國電影報道》
看完后你只覺得,仿佛是說了些什么,但說了些什么呢。
“有層次”這三個字不僅出現(xiàn)的頻率高,用膩了,還能加上定語、換個形容,就又上一個層次了。
比如胡先煦就曾問《二哥來了怎么辦》的導演對自己在片中表現(xiàn)的真實評價是什么?
導演先是假裝認真地說了一句:湊合嘍。
然后又在對方的追問下找補了一句:
我覺得你在喜劇的表演層次上
拿捏地非常好
表演層次還沒弄懂,這又出來了個喜劇的表演層次?
坐在一旁的小胡用臉上的表情詮釋了這一刻的迷惑。
看到這兒,飄真的想求貴圈,夸人詞匯庫該更新了。
這一類夸獎,聽得懂聽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問了,我夸了,大家都有面子就行了。
夸人眼神干凈、認真努力、有層次,固然是穩(wěn)妥的好話,但未免過于千篇一律。
相比之下,那些走心又過腦的夸獎,才有夸的必要與意義。
什么叫走心又過腦的夸獎?
客觀實在,具體可信,無虛詞溢美。
比如劉奕君夸吳曉亮(兩人在《掃黑風暴》中有合作)。
當被問到覺得吳曉亮在戲中的表現(xiàn)時,劉奕君先是用了“非常好”來直接肯定。
接著是舉片場例子佐證。
《掃黑風暴》,飾演賀云的吳越與飾演孫興的吳曉亮有一場對手戲。
劇中母子二人在地下室的相認同框。
據(jù)劉奕君說,這場戲吳曉亮設計了兩種方案。
一種是由回頭的笑到笑容逐漸消失,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更明顯;另一種是走的時候留下一個抹淚的背影,更為客觀、含蓄。
劉奕君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這兩種方案后,再次對吳曉亮的演技給予了肯定與夸獎。
雖然通篇只用了一個“好”字,但一旦有了具體事實來佐證,便用不著再說其他華麗詞藻,專業(yè)詞匯,更不用顧左右而言他。
有事例,有細節(jié),就足夠有信服力,聽的人也會相信被夸的人確實好。
在套路成災的娛樂圈,像這樣具體的夸獎真的不多見了。
不過,歸根到底,想夸得讓人聽著舒服,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基于實力與事實的夸獎。
基于事實的夸獎,不僅讓人相信被夸的人確實好,也會讓夸的人有底氣。
比如,于謙夫婦和吳京夫婦就曾在節(jié)目中主動夸獎過張譯的演技。
-看完了以后我都不知道是他
-整容式演技
-我沒想到這演員是誰
因為有過硬的專業(yè)能力和扎實扛打的作品擺在那,所以無論怎么夸,你都不覺得是在作秀。
再比如業(yè)內(nèi)對李雪健老師的夸贊,再高都不讓人覺得虛。
但如果對方?jīng)]有承受得住贊美的實力與底氣,再多人夸也是徒勞。
也因此,稍微清醒一點,對演技有追求的演員都知道,想要配得上外界的夸獎,必須要沉下心來打磨專業(yè),讓自己有配得上夸獎的實力。
面對外界形形色色的夸獎,張譯就曾表達過自己比較清醒和成熟的認知:
當然,飄無意苛求內(nèi)娛人均必備謙虛品格。
畢竟,比起面對夸獎時的謙虛,一份藏在謙虛品格之下,面對行業(yè)應該具備的敬畏心才是最稀缺的個人特質(zhì)。
人人都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鼓勵和夸獎。
但其實真正能夠引導一個人,一個行業(yè)進步的,恰恰是那些不順耳甚至有些難以入耳的省察與批評。
比如曾經(jīng)怒斥演員將背臺詞當作成績來炫耀的演員王勁松,話語字里行間都透著一股對行業(y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怒氣。
這段話因為照應內(nèi)娛演戲靠摳圖、臺詞只說12345的羞恥行為而風靡全網(wǎng)。
當時飄看這段話,也覺得很解氣。
但讓我印象更深的,是他另一段針對演藝圈存在的“人氣很高、酬金很高、演技卻平平”的演員的發(fā)言:
雖然不如上一段發(fā)言那樣有情緒煽動性,但字字句句都是站在整個行業(yè)之上,溫情又不失力量與格局的理性反思。
今天的內(nèi)娛,不缺情緒煽動,也不缺眾星高捧;
缺的就是這樣的一份理性反思。
見多了虛虛假假的客套作秀,聽多了真真假假的套路夸獎;
難得的是平靜下來聽一聽這些客觀冷靜的批評。
在當下,不僅夸獎不再真誠,連批評都淪為商業(yè)作秀和為宣傳博眼球的工具。
當套路與真心的界限被模糊,也就分不清是做戲還是真實。
一切皆為戲,反噬的依舊是舞臺上唱戲的人。
真到病入膏肓,就得刮骨療毒,割肉去病。
到那時,疼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