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央視會不定期更新一些新節目供觀眾選擇,這些新節目的出現既能夠避免市場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能夠增加央視節目的市場占有率。
對比來看,綜藝更加適合全新節目的制作,而新聞類型節目則是集中在針對主播的調整上,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節目的區別,導致該區別出現的原因自然是節目呈現方面的不同。
觀眾觀看綜藝節目需要新鮮感,而新聞節目則需要體現出更多專業性、真實性。
基于此,央視知名新聞節目《新聞聯播》《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等自開播后都未進行太大改變,往往只是針對新聞主播的選擇、直播間背景設計等方面進行調整。
觀眾觀看新聞節目注意力集中在內容本身,而一檔新聞節目想要得到觀眾認可就需要從專業性、客觀性、全面性、即時性進行綜合考量。
所以新聞節目的調整往往集中在增加某一版塊,以此來提高節目本身的全面性以及即時性。
舉具體例子來講,《24小時》是一檔定位于梳理全天新聞的晚間新聞節目,在該節目播出之前,央視新聞頻道已經在播出《晚間新聞》,為何還專門制作這么一檔節目呢?
從制作方的角度出發,《24小時》本身涵蓋財經、文化體育、國內國外等不同領域的最新內容,全面性相較于《晚間新聞》更為突出,更加適合以“總結型”新聞節目的方式呈現。
不過礙于播出時間,《24小時》在市占率、收視率方面的成績并不突出,自然不算是所謂的門面節目。
沙晨、王春瀟、柴璐、姚軼濱、王寧、鄒韻等新聞主播的影響力相較于康輝、剛強等人同樣不夠突出,這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節目在新聞頻道的定位。
即便如此,《24小時》依然會根據市場需要不斷調整,以滿足更多觀眾的需要。
就最近內容的呈現來看,《24小時》特別增加“突發新聞”版塊,而為了進一步提高該版塊內容的重要性,節目制作方特別設計內容的獨立片花以及包裝,大有一副《24小時》子節目的意思。
其實新聞節目出現突發內容的播報并不稀奇,就拿《新聞聯播》來說,康輝、李梓萌等人都曾經以“低頭念稿”的形式完成突發新聞的播報。
不過如《24小時》一般特別設計版塊內容的呈現例子并不多見。
從新聞內容的即時性、全面性出發考慮,在《24小時》節目播出期間,存在出現重要新聞內容的可能性,基于此,設計“突發新聞”版塊是對觀眾的一種尊重,是對新聞節目的一種尊重。
介紹完節目的調整,不妨來看下在全新版塊出現之后,節目主持人的表現能否得到觀眾認可。
突發新聞版塊首次出現在《24小時》新聞節目中,參與該節目播報工作的主持人分別是王春瀟、張仲魯,就內容呈現來看,兩位主播能夠將即時發生的新聞順利播報,在臨場能力的展現上得到市場觀眾的認可。
作為央視新聞主播的老面孔,王春瀟于2002年入職央視工作、張仲魯于2012年入職央視工作,兩位新聞主播多年的工作經歷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任何突發情況,鏡頭前的表現得到市場的一致肯定。
一方面是他們自身能力的體現,另外一方面則是不斷努力后所展現出的綜合素質。
從《24小時》增添全新版塊也能夠看出央視對觀眾的尊重,只有用心制作一檔節目,市場觀眾才會認可該節目,才會認可節目播出方。
就這一點來看,央視值得地方臺學習。
校對丨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