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幾天,各地的氣溫都有明顯的回升,南方甚至有入夏的感覺,但接下來幾天又有一波寒潮來襲,不少農民都在積極應對,因為這是很多果樹都處于花期,容不得有半點閃失。除了正在開花的,現在也還有一些果子正在采收中,比如沃柑、枇杷、芒果等,幾天后的降溫還伴有降雨,勢必也會影響到采收工作,要是被耽誤了,又可能影響到市場行情,甚至是錯過清明節前的銷售旺季。
不過即將到來的降溫,并不會像2月底那么厲害,至少在南方地區出現降雪或霜凍的幾率不大。要說2月底的寒潮中最慘的果子,非砂糖橘莫屬,寒潮不僅使得砂糖橘被凍傷,還丟失了數天的采摘時間。作為冬季比較熱銷的水果,砂糖橘在春節期間是頻頻登上熱搜,但卻沒能帶動產地的銷量與價格,這也是近幾年砂糖橘經常遇到的狀況,廣西當地一些過果農還調侃砂糖橘是“殺人桔”,已經很難賺錢了。
憑借3個多月的果期,砂糖橘理應沒有銷售壓力,但種植面積過大,市場消耗不了,就導致11月份最早上市的砂糖橘起點雖高,進入12月份就很快跌到2元以下。也不得不說3個月的果期里面,包含了元旦、春節、元宵等消費熱度高的節日,出現價格波動的概率大,也是賣出的好機會,這種情況在2020年就上演過,一些果農在春節前賣出了較好的價格。于是,在去年12月底(寒潮到來)之前,很多果農選擇了蓋膜,還是想賭一下春節前后的行情,對于當時1.5元左右的價格并不滿意。
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果農們感到無奈,春節前砂糖橘價格沒漲起來,反而人工采摘費用貴了不少,再扣掉蓋膜的錢,比當初1.5元的利潤還要低了,所以沒賣出去。春節后一直到初十左右,才開始有果商到產地去收購果子,但并沒有很走量,過了10多天就遇到了前文提到的寒潮。進入3月份后,果農開始大量拋售砂糖橘,價格直接來到了6毛錢一斤,別說種植利潤,壓根都不夠種植成本,而且果子還被商家嫌棄,凍傷的都要挑掉。
而近幾日,砂糖橘徹底涼涼了,有收購商表示,產地一些熟悉的果農只需要給采摘費就行,隨便挑著摘,但商販卻不愿意收。因為凍傷果太多,果期也將過去,發泡、變味等問題嚴重,加上現在采摘費要3毛一斤,果子到市場上不好賣,就都賠進去了。所以果農也只能無奈放棄采摘,雖然接下來砂糖橘也會自動落果,但在開花前,也是要清園的,只能自己把果子打掉了。
又一年砂糖橘結束,這一季很多果農都賭錯了行情,有不少都在后悔,要是去年12月份就賣掉也不至于現在這樣。但過去的終將過去,已無法挽回什么,如今只能往前看,堅持種植會怎樣,改種有什么好項目,這些都該好好思考了。畢竟已經連續幾年遭遇低價了,最后果子沒賣出去,或是不夠本錢,慘淡收場的次數也不少。砂糖橘是好果子,但供過于求之后,繼續種植也只能在出售時間上去做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