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漫長的事情,也是腳踏實地的。
牛群不是救世主,他的角色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環,而且是無足輕重的一環。結果我們讓一個無足輕重的環節去承擔整個項目的結果,這種想法本來就是滑稽搞笑的。
如何看待,首先要建立在正確的認知和預期上。
牛群老師的相聲百看不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他從小便扎根于相聲事業中,一心一意地在文藝工作上兢兢業業。
我們總以為相聲演員脾氣就是很好的,總以為他們不會因為觀眾的謾罵感到受傷。但他們真的有好好練習基本功,會因為背詞熬到凌晨,即使在臺上會有尷尬也要硬著頭皮表演。
他們真的沒有很堅強,只是一旦上了臺怎么也要把節目表演完,觀眾花了錢也一定不能辜負他們,面對批評也只能心平氣和笑著說自已學藝不精,最后只能在后臺默默流淚。
下一次上臺之前,觀眾看到的又是滿臉笑容,努力逗觀眾開心的他們。不是所有人都會把努力亮出來,不是沒看見就不存在,不是不表露就不難過,只是干一行愛一行,
牛群始終是文藝工作者,不了解官場,憑一時的興趣,說話也沒考慮后果,憑一時的熱情,承擔不了的。
記得當年牛群在春晚表演的相聲,至今都仍然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他的相聲,和自己的人物形象融合為一體,讓人看得十分舒服自然。不得不說:牛群老師,真牛!
牛群馮鞏這樣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他們所帶來的經典讓我們記憶深刻。馮鞏作為牛群的老搭檔,二人的默契十足。
在事業上,牛群和馮鞏相互扶持,互幫互助,相互鼓勵打氣,共同在相聲界打拼下了不小的名聲。
在工作上,馮鞏是牛群的貴人,在生活上,馮鞏還是牛群的知己。多年的相伴,二人的默契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當牛群決定退出相聲圈去當縣長的時候,馮鞏也在精神上和經濟上對牛群進行了支持和理解。
但最后的結果卻是,牛群在當縣長上不盡如人意。蒙城縣坑了牛群,毀了這么好的相聲演員。牛群太想為老百姓辦實事了,可惜光有好的愿望是不夠的。
在事業上不盡人意,在感情方面牛群和劉肅也沒有處理好關系。兩人外傳一直和睦,可是卻悄無聲息地辦了離婚。也許是雙方事業過于忙碌而無暇顧家?才導致了如今的分離?
同時,許多觀眾一直喜歡牛群和他的相聲,更希望牛群和老婆趕緊復婚,愿他們能破鏡重圓,畢竟沒有什么其他原因,在一起互相照應一下,孩子也能安心的工作。
牛群滿腔熱情地對待蒙城,可是蒙城對牛群好嗎?我見過一些用名人招商引資的地方,他們把那些用赤誠真心對待他們的人,當作一塊肥羊爭先恐后無情割肉,連骨頭都往肚里塞。
看了牛群的心酸經歷,有誰還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什么好心好報?事實上牛群給蒙城縣帶來了一些錢,但別忘了,一個不難發達的縣城需要改變提升的東西太多了。
如果是村里,那很簡單,有錢投資生產就好,畢竟我不用考慮文教衛生。但現在不同,什么都要顧及,錢一攤平,其實就難見效果了。
但如果下面的村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只是上面的縣有人忙前忙后,那等于就是一個無底洞,這個人能力再強,也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
可惜的是牛群把基層工作想得太簡單,基層既不是民風淳樸,也不是勤懇務農。很多書生紙上談兵說為老百姓做實事,是真的想象不到基層工作最大的阻力,反倒就是老百姓。
村是磚頭,鎮是鋼筋,現在只是刷墻,如果磚頭都是爛的,你再刷墻也是辛苦徒勞。最后回到牛群,如果認知與預期錯誤,那不是看待,那是攻擊。
應該就是當地人想借他這塊牌子提升地區知名度來招商引資,發展當地經歷,牛群也樂于當這塊牌子,于是一拍即合。
只不過,牛群去了之后,真的想有一番作為,而不想僅當一塊牌匾,于是就會出現博弈,就會有利益沖突。
加之其之前一直混文藝圈,缺乏斗爭經驗和手腕,他所在的地方又是相對閉塞利益牽涉復雜的地方,流水的縣長怎能斗過鐵打的老爺?何況還是副縣長,所以被排擠是很正常的。
但看了看回答,大多數人還是覺得他做了不少好事,在推動當地發展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很念他的好,這大概也能給牛群那么一絲心理安慰吧。
我依稀記得后來蒙城人民發聲說他們對不起牛群。牛群是真的懷著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去的,只是被勾結起來的官商和被蒙蔽的人民坑了
假設一下,時光倒流,再給牛群一次選擇機會的話,估計他是不愿當這塊牌匾的,他會踏踏實實跟馮鞏繼續合作。
如今已經72歲的老藝術家牛群不僅僅失去了搭檔,還失去了妻子,只能獨自孤零零的生活。
曾經的牛群看著、聽著很風光,實際那個位子如坐針氈,沒兩把刷子沒點耐力,根本就干不了。
可以有理想,但實操時不能偏離現實,不然再崇高的理想也會從某種程度變成惡。半路出家加上之前沒有管理經驗的牛群,遭受打擊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