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牌對王牌》第七季開播,觀看完三期的我勉強覺得也許還有救。新一季的王牌還是從前的配方常駐嘉賓和陣容,只不過插播了更多的廣告,這吃相屬實有點難看。
雖說有沈騰和賈玲坐鎮,但是觀眾的視覺都會疲勞,不禁讓人感嘆,《王牌》越來越像《快樂大本營》了。
常常觀看綜藝節目的人,對于廣告并不是很反感,畢竟這些節目組的衣食父母,如果沒有金主爸爸的支持,想要繼續做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只考慮金主,不考慮觀眾的感受,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王牌對王牌》節目的時常1小時40分鐘,但是廣告的插播,加起來的時間就達到了半個小時。這確實讓我覺得很無語,節目已經失去了主次的關系。觀眾的第一感覺,就是在廣告中尋找快樂,絲毫沒有失去了綜藝的本質。
插播廣告也就算了,為了討取金主爸爸的歡心專門為廣告設計游戲環節,這才是讓人無語的事情。好的產品宣傳非常重要,但是不怕適得其反嗎?節目組的導演是為了襯托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
能把一檔綜藝節目做成廣告服務,放眼整個圈子,《王牌對王牌》算是第一家。完全將觀眾放在了一個不重要的位置上,作為贊助商這一次真的很值得。但是觀眾有幾個人,喜歡去觀看平均五分鐘就是一條廣告?
其他的綜藝節目,都是以高質量的內容,來迎合觀眾的胃口。而《王牌對王牌》節目組,是絞盡腦汁地討好金主,反過來倒觀眾的胃口。如果實在沒有什么含金量高的東西,可以選擇體面的結束。
為何一定要將從前的路人緣敗光?在第二期節目中,邀請了不少的嘉賓。譚松韻和白敬亭這對螢幕上的cp,登臺亮相引起了粉絲的高度關注。沒成想節目組一盆冷水,澆滅了大家的熱情,我表示很無語。
相比較白敬亭,偶爾出現在其他綜藝節目,譚松韻這樣的活動行程非常少,來到《王牌對王牌》,相信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對此粉絲們也是格外的期待,守護在電視機旁,想要近距離地了解一下心中的女神。
沒想到節目組很不識趣,特邀嘉賓的鏡頭非常少,而常駐嘉賓反而主角光環無比光亮。相比較白敬亭,譚松韻更像是一個“路人”,一首舞蹈《凈土》,為了給金主爸爸騰地方,直接被節目組一剪“沒”。
甚至還將對方的名字打錯,著實讓我好奇,《王牌對王牌》的工作人員邀請嘉賓之后是否做足了功課?這般的怠慢,甚至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從何而來的勇氣。從第一季走到第七季,這是要“爛尾”的節奏?
自從開播以來,《王牌對王牌》的吐槽,基本上就沒有中斷過,導演吳彤表示廣告植入會有所整頓。不得不說說他真的是一個聰明的商人,經過前六季的消磨觀眾早已沒有了從前的熱情,想要繼續得到關注,就必須“搞事情”。
源源不斷的話題感和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人和事情結合在一起。《王牌對王牌》第七季,即便開篇不是很好的數據,隨著外界的熱議,終歸還是回到了大家的視線里。只是這樣的吃相,難道不覺得很難看嗎?
老成員和新成員的磨合,無疑成為了最大的看點。看著數據圖,不知道吳彤的心中作何感想?新鮮血液的加入并沒有挽救節目的收視率,反而導致百分之50的觀眾,選擇換臺觀看其他的節目,只有一些少數人期待。
數據中21.00之后正好是新人出現的時間,關曉彤等人奉獻的節目內容斷崖式的下滑,代表了什么?《王牌對王牌》成員的含金量拉開了明顯的距離,只是這樣下去沈騰和賈玲還可以強撐多久?
一個家族的團隊,呈現出不一樣的趨勢,導演是否應該調整?雖然第三期中廣告少了很多,但是喜劇人沈騰和賈玲的口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吐槽。放著主業不去創作,每天在舞臺上唱歌跳舞,這是放縱自我了?
雖然歌舞是一種呈現的方式,但是沈騰和賈玲最拿手的,不應該是小品嗎?多個領域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他們有多久沒有演小品了?作為觀眾最喜愛的演員,為了撈金這般的無下限,藝術兩個字是否還是初心?
雖然最近一期的節目,吳彤和其他工作人員被夸,但是“關曉彤”沒有受傷,反而將她間接性的剔除。官宣的配圖中,基本上尋找不到她的身影,長期以往下去,觀眾的心中怎么去想,這是要被“取而代之”?
廣告植入的問題解決,導演吳桐心中就沒有其他的想法?作為綜藝的領頭羊,循規蹈矩地等著外界提出意見,是不是有點太諷刺了?《王牌對王牌》第七季是這樣的開端,第八季還有多少人期待。
嘉賓的舞蹈被“一剪沒”,常駐嘉賓諸多的紛擾,以及觀眾心中的意難平,吳彤都應該面面俱到。既然包攬了所有的業務就應該認真地去對待,而不是在眾人的鞭策下一步步地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既然想要成為綜藝節目中第二個《快樂大本營》,就應該認真地鉆研,給予每個嘉賓絕對的尊重。譚松韻準備了多久,上節目誠意滿滿被這樣對待,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一開始就不應該邀請對方。
再者就是外界的非議,導演一次次地回應著實讓我質疑。明明可以悄悄改變,驚艷到每個觀眾,為何一次次站出來透露。難道真的就沒有一點私心,對此你們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