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閃光的樂隊》完成收官。
三個月里,音樂人們都放大了自己的閃光點。唐漢霄頻繁制造金曲、李玉剛突破國風界限、吳莫愁大膽玩轉(zhuǎn)舞臺…在尋求拓寬邊界的音樂人中,楊坤的表現(xiàn)倒是讓人印象深刻。《萱草花》、《愛河盡處》都曾讓我聽到落淚,許多聽眾也都淪陷在他的歌聲中。說實話,以前對他在音樂中的情感處理并沒有太深印象,直到《歌手》和《閃光的樂隊》兩檔音綜出現(xiàn)后,那種開口即鼻酸的聽歌狀態(tài),讓不少人打開對楊坤的全新認知。對于這樣的轉(zhuǎn)變,我也有幸采訪了他。40分鐘的交談,他分享了自己對作品的處理細節(jié),以及這些年在音樂上的感悟與成長。雖然談話時間有限,但足以讓我斷定他是一位有態(tài)度、有溫度的音樂人。出道21年了,他依然用力創(chuàng)作、拼命歌唱。音樂這條路上,他從未想過停下腳步。
遠離浮躁,歸于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
《閃光的樂隊》最后一站,楊坤又一次唱哭眾人。
一首新作《愛河盡處》,讓我們感知到他如今的創(chuàng)作面貌。
對于創(chuàng)作本身,他依然忠于自己。
盡管樂壇日漸趨于浮躁,他還是不停地去觀察生活,體悟人生百態(tài)。
在他看來,優(yōu)質(zhì)的音樂作品永遠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情感這件事,容不得半分虛假。
我想,現(xiàn)場音樂人與聽眾對《愛河盡處》的反應,已經(jīng)證明了他真摯的音樂態(tài)度。
采訪中他也談到,這首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在閃光樂隊的旅程,因這首歌開始,也在這首歌中落幕。”
早在節(jié)目邀請時,他就與導演約定要唱《愛河盡處》,這也是他參加節(jié)目最大的心愿。
講述歌曲故事之前,我們先感受一下現(xiàn)場。
5分鐘的表演里,充滿精心設計的小細節(jié)。
4/4拍的節(jié)奏念白、跳動的芭蕾舞者、加速的時鐘、閃爍的燭光…
這一切的設計其實都聚焦一個主題——懷念。
“這是我寫給曾經(jīng)的女友的作品,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世了。”
聽完這句話,我一時間不知該如何繼續(xù),擔心觸碰他的傷疤。
不過他并沒有絲毫避諱,話音剛落又繼續(xù)說道:
“她是一名舞蹈演員,在我最落魄的時候陪著我,那時我剛開始北漂,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收入,為了找地方唱歌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是她收留了我,一兩年后,迫于流言蜚語和現(xiàn)實的壓力,她不得不選擇與我分開,雖然已經(jīng)分開二十多年,但直到幾年前我才得知她因病離世的消息。”
他的言語誠懇又內(nèi)斂,能感受到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但早已釋懷。
正是在這樣的經(jīng)歷下完成了《愛河盡處》,以此懷念并感謝他的前女友。
開口第一句,情緒的厚重感就撲面而來。
“秋天的風 夏天的吻和淚痕
寂靜的夜深 寂寞像雪崩、
My love my love
舊日的情分 如千吻之深”
對于如何與聽眾快速共鳴這一點,他拿捏得極其精準。
每一個咬字、每一個落音,都充滿凋零感。
他的情緒就像一條線,串聯(lián)著所有樂句。
正如他歌中唱的那樣,令人內(nèi)心生疼。
這種情感處理其實早在《歌手》舞臺已經(jīng)有了展現(xiàn),只不過并沒有成為大眾共識,這次通過《閃光的樂隊》徹底放大這一魅力。
針對如何快速捕捉作品情緒,訪談中他也表達了一些觀點。
“以前唱歌會特意做一些設計,但對聽眾來說或許處理太過頭,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實踐發(fā)現(xiàn),有時候收著唱會比爆發(fā)演唱更有效果,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可能是我嗓子所帶來的優(yōu)勢。”
現(xiàn)場Live上線后,不少聽眾都沉醉其中。
“被楊坤這首歌一下子整破防了,單曲循環(huán)中。”
“又一次被坤哥的浪漫感動到了,這首歌唱得真的好好聽,太有感覺了。”
或許也是因為他參加綜藝太少,大家并沒有太多機會聽他的Live。
不過還是要承認,在情感處理方面,他確實精進很多。
經(jīng)過多年的聲音探索,他對自己的音樂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盡管音樂道路上他已獲得很大成就,但他從未想過止步不前。
音樂對他而言并不是一份工作,而早已融入生命,成為他表達人生悲喜最直接的方式。
化繁為簡,催人淚下的歌唱
《愛河盡處》之前,楊坤也多次因感人至深的演唱登上熱搜。
《萱草花》、《夢里花》、《世界上不存在的歌》等抒情作品,至今還在不少人耳機里循環(huán)播放。
盡管《夢里花》只唱了幾句,卻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聽眾神經(jīng),更有不少網(wǎng)友強烈要求出完整版。
不過,他在節(jié)目中演唱的幾首抒情慢歌,最讓我情緒激動的現(xiàn)場當屬《萱草花》。
現(xiàn)在翻看歌曲評論區(qū),網(wǎng)友也是哭成一片。
第一次看到這場表演,眼淚無法控制地往下流。
雖然在《歌手》舞臺,已領(lǐng)教過他對抒情作品的掌控力,像《長子》、《我比從前更寂寞》這樣的作品,但這次節(jié)目后,我徹底成為他的忠實聽眾。
《萱草花》本就是帶有淡淡憂傷,楊坤沙啞的音色和特殊的咬字,又為作品疊加了一縷傷感。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開放。”
“高高”處理是點睛之筆,氣大于聲的演繹,像是一種哀嘆。
每一個樂句處理都恰到好處,特別是嗓音表現(xiàn)出的故事感。
獨特的氣息頓挫,給作品增添了不少悲傷色彩,像是說話過程中的突然哽咽,特別讓人心疼。相比早期《無所謂》、《空城》的唱法,這次他往回收了不少。
正如他說的那樣,現(xiàn)在一直在嘗試做減法。
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情感,更容易讓聽眾理解演唱者。
為了詮釋好《萱草花》,他重新梳理過往唱法,用口語化的方式娓娓訴說既傷感又美好的故事。
對抒情作品的處理,他在《世界上不存在的歌》中也有很好的表現(xiàn)。
相比《萱草花》,楊坤在這首作品中的情感更為克制。
他沒有把情緒鋪得很滿,樂句間的情緒分配相對均勻。
聆聽過程中看似心如止水,實則暗潮涌動,這種演唱的處理往往是最難的。
不僅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要準確拿捏聽眾的情緒動態(tài)。
采訪中,他也談到自己這些年在演唱上的轉(zhuǎn)變,特別是對情緒的研究。
以前他總想著把嗓音開發(fā)到極致,以此拓寬演唱邊界。
處理悲傷的作品,他會拉滿情緒,甚至讓情感溢出。
不過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感動聽眾,還給他們帶來不少聆聽壓力。
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他意識到極簡主義唱法,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最復雜的情感,往往事半功倍。
就這樣,他開始出現(xiàn)一首又一首令人動容的佳作。
從《長子》到《愛河盡處》,太多聽眾在他的歌聲中淪陷。
在真摯情感的流露下,他也逐漸刷新大眾對他的認知。
不卑不亢、精進不休地生活
《閃光的樂隊》舞臺上,楊坤從未停止給聽眾驚喜。
眾多優(yōu)質(zhì)的舞臺背后,他也講述很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談起北漂經(jīng)歷,讓他感慨萬千。
剛來北京那會兒,他背著吉他到處尋找機會。
沒有固定工作,更不存在穩(wěn)定收入。
在貧困潦倒的的生活狀態(tài)下,光搬家就有55次之多。
后來遇到《愛河盡頭》的女主角,也就是他的前女友。
在她陪伴下,楊坤的生活倒是有了好轉(zhuǎn),可事業(yè)依然沒有任何起色。
迫于流言蜚語和現(xiàn)實的壓力,最終彼此分道揚鑣,而楊坤也只好回到地下室。
經(jīng)歷一番波折后,他患上抑郁癥,可即便內(nèi)心極度焦慮,他依然沒有放棄音樂夢想。
一家酒吧接著一家酒吧,只要有演唱的機會,他都會去嘗試。
熬到30歲那年,他遇到了陳琳。
只要有機會,她就帶著楊坤跑演出、參加演唱會,甚至幫他完成了人生第一張唱片《無所謂》。
記得《閃光的樂隊》After Party環(huán)節(jié),他也感謝了陳琳的知遇之恩。
為了懷念她,楊坤每次演唱會都會通過原音重現(xiàn)的方式與陳琳合唱,告訴她自己現(xiàn)在越來越好,也有很多人喜歡他,不再是以前那個無人問津的大男孩了。
這段北漂,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即便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他也在采訪中毫不猶豫地說道:
“我不愿意再經(jīng)歷那段時光,對我來說簡直太糟糕了。”
前不久時間發(fā)行的《我愛北上廣》,正是基于北漂的經(jīng)歷完成創(chuàng)作。
這段沉重又痛苦的經(jīng)歷,他選擇用輕快自嘲的方式表達,
作為過來人,他希望給予在外打拼者前進的動力,而不是用苦大仇深的情緒把大眾拉進現(xiàn)實的泥潭。
常聽楊坤的朋友,我想也能感受到他這些年的創(chuàng)作變化。
在音樂創(chuàng)作這件事上,他從未停止過。
兩三年,他就會發(fā)行一張錄音室專輯。
這次釋出的兩首新作,自然也暗示著新專輯的到來。
他在嘗試拓寬音樂風格的同時,也在精簡自己的演唱方式。
經(jīng)歷這么多之后,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也明白了做音樂這件事。
他拼命創(chuàng)作、敢于抨擊,這不僅是真性情,更是他對音樂的極度熱愛。
《閃光的樂隊》最后一站,張亞東對他的評價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說實話,楊坤有什么其他成就對我沒什么意義,但是到現(xiàn)在還是這么用力寫歌這件事情,實在太打動我了,他是一個非常真摯的人。”
這句話,我非常感同身受。
這不僅是因為我直接與他對談的關(guān)系,更多是他這些年在音樂中的表達,或是音樂綜藝中的種種表現(xiàn),讓我很確信這一點。
他的創(chuàng)作從不流于表面,更不會追求流量給他帶來的巨大加成。
這些在他看來,都只是樂壇的短暫浮云。
它們就像沖向天空的煙火,五彩斑斕的顏色讓萬人矚目,可短暫地綻放后,卻化為灰燼消散在無人問津的角落。
在楊坤的音樂觀中,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音樂邏輯。
他清楚地知道音樂創(chuàng)作本質(zhì),更知道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唱作人。
音樂對他而言不是匆匆過客,而是同他見證成長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