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鄧倫有過一個熱門梗:
內娛不會完的,內娛完了我們怎么辦。
如今內心健在,鄧倫卻先“完”了。
官方通報了鄧倫偷逃稅案件,他被追繳并罰款1.06億元,娛樂圈再一次向網友證明了人類收入的參差,繼“一冰一爽一薇”之后,又來了“一倫”。
根據相關信息,鄧倫被查的是2019—2020年期間的稅務。
2018年底,娛樂圈爆出轟動全國的“范八億”偷逃稅事件,當時有消息稱相關部門給了其他明星主動補繳的免罰機會,娛樂圈可以自糾自查。
這種大環境下,鄧倫團隊還敢鋌而走險鉆研偷逃稅方法,并存在“經稅務機關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徹底”的問題,膽子委實大的有點厲害。
然而,面對不斷“震驚”全網的文娛圈偷逃稅案件,我們除了露出鞏漢林老師同款“賺那么多居然還逃稅”的不解臉,似乎也沒辦法給出其他的反應。
只能再一次希望文娛圈高收入人士莫再挑戰底線,做守法公民,這么高的收益回報,這么好的紅利優勢,認真工作搞錢,不比圖不義之財毀掉事業強嗎?
事發后鄧倫在道歉信中還在向大眾保證自己以后會好好工作。
但他的商務代言已經一個接一個發聲解約了,能不能繼續在娛樂圈“好好工作”,答案一目了然,如果他還能繼續活躍在熒屏,那對范某、薇某挺不公平?
當然,粉絲也不必擔心鄧倫就此成失業人士,人氣藝人在經濟方面的血還是很厚的,更何況,沒有娛樂圈的活可接,他還有自己名下的火鍋店。
突然有點理解明星為什么那么愛經營副業了,真·劣跡明星保本首選。
不過,鄧倫此次偷逃稅案件除了數字太大讓網友震驚外,還有不少人驚訝的原因,是沒想到這個問題會發生在他身上,因為鄧倫最初給觀眾的印象相當不錯。
他是90后小生里難得臺詞扎實、演技過關的類型,沒有大紅之前便能被挑中出演正劇《白鹿原》,在《十五年等待候鳥》中當配角十分搶眼。
他的影視作品經常能給觀眾帶來不小的驚喜,2018年底又碰上了大爆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完成了自己由潛力小生向人氣小生的質變。
正常情況下,一位基本功好、無負面新聞、作品又耐打的新生代演員,大爆之后要么加把勁向頂流進軍,要么借人氣優勢好好挑扎實的劇本努力轉型。
進可拼一拼年輕的實力派,退可成不缺資源的人氣偶像派,無論走哪一條路,都有很強的操作空間,但鄧倫在大紅之后的事業發展卻很迷幻。
他連續走了三步“歪路”,在稅務案出現之前,就已經打爛了一手好牌。
第一步“歪路”,影視作品大量減產,代表作3年沒變化。
憑借《香蜜》大火之前,鄧倫算是90后小生里比較勤奮的一個,主角和配角資源都沒有放過,平均每年能有兩部作品面世,并積累了不少存貨。
在《香蜜》播出之前,他便已經攢了5部電視劇存貨,可見鄧倫早期產量之高,但憑借《香蜜》收割大量人氣之后,鄧倫的影視作品卻減產的非常厲害。
三年只接了2部主演的電視劇,一部是應該在《香蜜》播出前便籌備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另一部是與倪妮合作的電視劇《夜旅人》。
小熒屏出身的上升期藝人三年多只正經接了2部劇是什么概念?
可以說藝人基本已經放棄用作品去進行人氣的維穩與突破,這一點,用《香蜜》三位核心演員的作品數據對比,便可以發現個中區別。
楊紫、鄧倫、羅云熙三人都是通過《香蜜》這部爆劇實現人氣質變的,隨后楊紫在有另一爆款《親愛的,熱愛的》加成之下,仍舊接了4部新劇。
當時還屬于第二梯隊的羅云熙就更拼了,一口氣接了7部。
客觀來說,作品產量并不能代表一個演員是否努力,大眾也一直呼吁人氣演員擁有更多選擇權后,能夠謹慎挑好劇本,不要胡亂接劇割韭菜。
中生代的胡歌翻紅之后,便對新作品選擇非常謹慎,但,他放棄了對數量的追求,卻讓觀眾看到了自己為觀眾負責以及想向大銀幕轉型的努力。
從接電影配角刷臉,到接一向叫好不叫座的懸疑文藝片,胡歌在新的轉型之路上并沒有那么順利,卻也讓觀眾挑不出毛病,愿意為他的堅持點贊。
與鄧倫同年走紅的白宇、朱一龍,因為早期資源實在太差,他們有了選擇權后不約而同都奔向“接個好劇本”的目標,產量也沒有多么高。
但他們追求作品突破的小目標,是完成了的。
三年時間,朱一龍有了一部《叛逆者》,白宇有了一部《沉默的真相》,這些作品讓他們擺脫只有流量沒有新作的魔咒,演員是向前走的,而非原地踏地。
反觀鄧倫,如今回顧他的代表作,還是《香蜜》之類的老作品,唯一一個讓他底氣有過變化的,是首次進軍大銀幕的郭敬明電影《陰陽師》系列。
因為這部電影讓他從電視劇演員變成了電影演員,但最終結果如何,大家已經知道了,碰上了導演翻車,熱度剛起來就被“埋”,大銀幕之旅夭折。
如今流量拼不過《香蜜》同組的演員,實力又因作品的斷層原地踏步,3年前和鄧倫同期走紅的藝人,其實大多數都已經把他遠遠甩開了。
第二步“歪路”,割韭菜不手軟,上升期當起了“綜藝咖”。
鄧倫走紅之后影視作品便減產,那么他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除了熱衷給發小當伴郎外,他的工作重點基本都轉向了綜藝,一年可高達四檔。
2020年鄧倫粉絲脫粉回踩發的小作文其實挺專業,不僅羅列了他在影視和綜藝方面分配不均的問題,還指出他目前的工作選擇明顯是以錢為主。
演員過度接綜藝的危害性就不用多說了吧?
實力派的鄧超、孫紅雷因為綜藝形象太多深入人心而影響觀眾入戲,路人緣很不錯的雷佳音直言擔心受綜藝影響,周迅、章子怡等人也不敢接娛樂類綜藝。
適合把工作重心放在綜藝上的演員只有一種:綜藝感強。
比如喜劇人沈騰,他可以拿穩這碗飯,或者對演員職業已經沒那么大野心的類型,專業演“有錢人”的王耀慶和需要綜藝反哺人氣的沙溢,便是典型代表。
鄧倫顯然不符合這些條件,他與專業綜藝人的能力相差甚遠,真人秀之于他來說,只不過是在消耗影視劇積累的人氣,是快錢路線。
如今稅務問題被實錘,似乎也印證了那些回踩粉絲的看法,曾經以“好好做人,認真演戲”為目標的鄧倫,或許早已在金錢的誘惑下背離了初心。
第三步“歪路”,危險的撈金方式,作“完”最后一血。
知道結果后回看鄧倫走紅后三年多的信息,你會發現他撈金的方式早就不怎么體面了,近三個月社交平臺的發文,80%都是廣告代言相關。
爆雷之前,他身上背了十多個商務資源,會跟粉絲互動新店選址事宜,這些行為與扎實的好演員非常不搭,更像一位擅長利用人氣紅利吸金的商人。
但即使這樣,只要粉絲不介意,路人也不會關心。
娛樂圈事業心不強卻對錢很上心的藝人并不是沒有,大眾不喜歡也無可奈何,只要不爆大雷,他們能享受很長時間的行業人氣紅利。
然而,之于演員已經不怎么體面的撈金方式,居然也滿足不了鄧倫團隊的胃口,最終以“大膽”踩雷的方式葬送了自己的藝人事業,委實是不作就不會完蛋。
三步一目了然地“歪路”走下去,再好的演員條件都撐不住腦子有坑的貪心操作,可惜一個曾經的好苗子跑偏,也希望其他藝人,清醒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