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一部蘇聯和日本合拍的電影《德爾蘇·烏扎拉》,本片是由黑澤明執導,Maksim Munzuk、Yuri Solomin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改編自地理學家阿爾謝尼耶夫的游記《在烏蘇里的莽林中》,講述了沙俄軍官阿爾謝尼耶夫和赫哲族獵人德爾蘇·烏扎拉之間的超越階層與等級的友誼,也讓人看到了赫哲人和自然之間的聯系,展現了人類和大自然原始的共存方式。
1975年上映的這部影片在當年上映后引起很大轟動,并獲得了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獎項,黑澤明對于電影的水準把控確實一流。
但是,本片存在嚴重的“夾帶私貨”行為,由于電影拍攝的時期中蘇關系緊張,蘇聯修正主義為了抹黑我國,特意拍攝了很多類似的電影,而本片的很多情節就對我國有著明顯的抹黑行為,實在令人憤怒。
1.影片中篡改了烏蘇里江流域原屬中國并以漢語命名的領土標識,這在原著《在烏蘇里的莽林中》中處處可見。對此,黑澤明也表達了不滿和擔心。他承認,影片和歷史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很多。
2.影片核心人物德爾蘇·烏扎拉的人物定位存在嚴重問題,片中沙俄軍官阿爾謝尼耶夫問這位老獵人是否是中國人,而德爾蘇·烏扎拉卻說他是果爾特人(赫哲族),這里對話方式就存在很明顯的問題,軍官問的“中國人”包含國籍,而獵人說的果爾特人卻是種族,諷刺性極強,而關鍵的是赫哲族是中國東北的游牧民族,所以從片中能看出這些沙俄的軍官在1910年偷偷潛入了中國境內,十分可惡。
3.片中出現了一位名為李叢斌的中國老人,在被自己的兄弟搶走了女人之后就獨自生活,孤苦伶仃的四十年,沙俄軍官給了他一些水和食物,他就下跪感激,雖然故事發生在1910年,那時候很是有著舊社會的封建傳統,但故意展現這個情景,還是挺惡心人的。
本片分為兩個部分,分享菌看的是軍官和獵人在叢林里相遇的第一部分,而講述獵人進城市的第二部分沒看,后來在搜索相關資料的時候,才發現這部電影是“蘇修”對中國的輿論戰而特意制作的影片,惡意滿滿。
雖然第二部分沒看,但從豆瓣上找到的圖片來看,這一部分也是對中國惡意滿滿,存在著斷章取義和故意抹黑的行為,將惡人與“中國人”相綁定,實在是沒有良知。
本來這部電影的原本故事是老獵人德爾蘇·烏扎拉與沙俄軍官的友誼和對自然的敬重,片中對自然的敬畏以及老獵人的生活方式確實不錯,但是惡意抹黑中國的行為無法接受,本片大家應該以批判的角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