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之下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
近年來,全球疫情反復、大國博弈、地緣經濟、通貨膨脹、氣候災害……外部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讓企業生存與發展愈加充滿挑戰。如何在變化之中主動防范風險、實現逆勢增長,正在成為所有企業管理人員的必修課。
另一方面,發展數字經濟將是國家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引擎。
面對世界格局、國家政策、生態競合等多重機遇與風險,強化數字化思維,提升數字技能和數據管理能力,全面推動業務數字化轉型,將會是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穩中求進、持續創新的重要抓手。
困境依然
當前,眾多企業已經開啟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紛紛擁抱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但是數字化的真正轉型并非簡單地將先進技術、軟件或設備等投入使用,根據麥肯錫的數字化轉型報告,全球范圍內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率平均在20%左右,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隨機的、不成體系的,普遍缺乏面向數字化管理的組織及職能再設計。
數字化背景下,高效協作將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當前組織中的協作普遍面臨困境,以企業中的項目協同為例,項目人員時常會面對多項目并行工作的情況,各團隊群組間海量的聊天信息彼此獨立,各項目間不斷更新的事項進度也彼此獨立,需要額外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甄別匯總整理,尚可更好進行工作協同。
與此同時,在大多數企業中,諸如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合同管理、項目管理等業務系統往往由不同廠商建設,而系統間的數據分別獨立,眾多相同業務數據需重復錄入,工作繁復且難以保障數據時效性,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難免貽誤應變時機。
在種種不確定性中,能生存下來的企業未必是最聰明、最強壯的,卻一定是足夠數字化的。行穩方可致遠,只有通過數字化手段及時、多維、有的放矢地掌控各項重點信息,管理人員才能科學決策、智慧管控,進而謀求長足發展。然而,目前仍有大量業務信息都是在被動驅動下才能形成匯報,這無疑將不利于對資源進行高效全面的統籌調度。
近年企業級協同辦公市場高速發展之下,各種應用及系統百花齊放,卻各有所專。現實是,依然難以有一個統一入口的數字化管理協作平臺,能夠突破聊天群組與業務系統信息孤島,幫助企業成員智慧管理決策;同時也足夠敏捷靈活且持續迭代,幫助企業穿越周期、常進常新。
應變而生 開啟大協作時代
有協作就有群組。在大部分組織單位中,尤其以國有單位為代表,大多為金字塔結構的組織架構,每個科室或部門會有自己的工作群組。
依據企業固有組織架構建立的群組是最穩定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不一定能準確反映崗位配合與匯報關系。如某些工作可能只由部門中的幾位同事負責,或者需要跨部門甚至跨組織溝通,此時通常會由負責人按照工作中的角色選取特定人員新建群組,有些時候,涉及到匯報或審批等工作流程的,還要另外登陸相應IT系統查閱處理。
毫無疑問,這種去中心化的群組協作方式相對靈活,可以隨時隨需發起,“有事先拉群”也已成為當代多數人的工作習慣,而在幾乎所有協同辦公平臺中,群組聊天也是最基礎的功能模塊。
所以這就是協作的未來了么?
在聆客看來,無論是按照組織架構或是角色架構而建立的工作群組都沒有問題,只是其底層邏輯似乎都是“先聊天,再工作”,聊天過程中冗余信息與重要信息并存,又與各種業務應用脫節,群組零散且缺乏高層管控視角,顯然不會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破局,似乎大家都未有答案。
1. 大協作,重新定義協作架構
2012年誕生至今,專注于解決協作問題的聆客歷久彌新。基于十年的行業服務經驗,聆客認為未來的協作必定要打破扁平化的群組框架,重新構建自頂向下、可統籌管理、有統一標準的“大協作”方案。
“大協作”方案以業務領域協作關系為藍本構建,其在保留以往去中心化群組的同時,更為關注于幫助組織中的執行層、管理層與戰略層構建貫通全協作過程的數字化匯報路徑。根據平臺內基層群組的匯報關系和業務領域等屬性,聆客能夠自動關聯相應管理層團隊與戰略層團隊,打破壁壘,智能分發實時協作進度與關鍵業務信息,助力全局化管理決策。
2. 以高效過程協作為使命
協作起始于聊天,但不應止于聊天。僅僅依靠對協作架構的“破”與“立”還是無法實際為組織提升效能,“大協作”的聊天群組必須要深入到協作場景中,有機整合該場景過程中涉及的業務系統,構建成為統一的場景化協作窗口。甚至,群組也可以是在一次協作過程中由系統生成的,無需再手動拉取。
以一次項目啟動會為例,會前涉及到場地預定、時間協調、參會提醒,會中需要簽到、記錄,會后還有紀要整理、結果匯報、待辦跟進等多項工作。在大多數平臺中,會議場地預定有一個獨立的系統,如簽到、記錄以及會議紀要或許也能借助一些線上工具完成,但是時間協調、參會提醒、結果匯報等環節仍需要負責人投入不少時間分別對接。而“大協作”方案能夠針對此類協作場景提供全過程的協作入口,在創建一次會議時即可自動完成場地預定與建群,自此所有關于會議的后續工作皆通過群組內提供的相關會議工具完成,其中會議紀要、待辦事項等重點信息還會智能推送至相關領導。在會議結束后,群組亦能按需切換為項目群組,轉而根據項目屬性提供相應工具與系統入口,真正實現全場景全角色“邊聊天,邊工作”的蝶變式過程協作。
3. 以創新工具集保駕護航
上述舉例是大多數人在現今工作中都會遇到的情況,卻只是聆客“大協作”海量協作場景中的其中一種。在未來,協作模式必將隨著企業、行業、領域發展而更新,協作人員的組成與架構也不會一成不變。而在聆客的行業與領域協作模板接連不斷推陳出新的背后,是持續演進的聆客低代碼平臺、多層級架構設計器、協作模板設計器等豐富的工具在提供創新支撐,這也將成為聆客支撐組織增強自身韌性、擁抱變化、保持領先的源泉。
在不可預測的風起云涌中,數字化已經成為種種不確定性中唯一的確定性。應變而生的聆客“大協作”將以領域協作架構為基座,根據多年服務行業客戶而沉淀的行業、領域模版,結合豐富的業務接入工具,基于統一平臺整合業務系統,以事務驅動信息的場景化智能分發,精準高效推動組織數字化發展。
后續我們將結合行業客戶具象需求、通過實際應用案例一一解析:
1. 聆客“大協作”實現全場景全角色高效管理協作的實際場景
2. “大協作”如何以人為核心,以事件為抓手,幫助行業客戶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迭代
3. 創新工具如何支撐聆客大協作的實現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