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富春山居圖》剪紙版
創作作者:杜錦斌
作者簡介:
杜錦斌,“彩色套色多層剪紙”的創始人,“國畫剪紙”、“工筆畫剪紙”的中國第一人,在中國唯一能將繪圖、剪刻、染色三項技法融為一體的藝術家。
他從14歲開始學習剪紙,至今已潛心研究剪紙藝術20余年,且始終堅持走自己的創作之路。
他,雖從未學過繪畫,卻無師自通,能描繪出精美的圖案,能臨摹大師們的杰作,能將照片轉換成惟妙惟肖的剪紙,就連中央美術學院的老教授在見過他的作品后也連連稱他為“奇人”。
他,所創造的獨家染色技藝,實現了剪紙作品不褪色的奇跡;并以立體而多彩的全新剪紙作品,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剪紙藝術的印象,讓剪紙真正登上了大雅之堂。
他,多次榮獲剪紙藝術大獎,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等單位收藏,其藝術成就被眾多專業人士和機構稱為“代表著中國剪紙藝術的最高水平”,而他卻從不在乎“大師”之類的稱謂。
他,總以文化程度不高為發奮支點,多方勤學求索,終得多方進益收獲,然而他的話語始終質樸,同時擲地有聲:“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只靠國家養著,國家出錢保護老藝人,但他們去世后,傳統手藝就隨之消失,這不是最好的保護,最好的保護應該是傳承,是讓更多人去從事、去投身,是讓它在現代社會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價值……”
他,就是出生于河北張家口蔚縣的杜錦斌,一個低調、質樸、同時虔心、全心熱愛中國剪紙藝術的大師級傳承人。
中國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出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底至10月初,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5年4月,在聯合國中文日活動期間,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的萬國宮舉辦了一臺大型剪紙藝術展覽——《中國禮儀》。展覽在開幕當天即引起了轟動,前來參觀的有世界各國駐聯合國使節、外交官、常駐日內瓦的各國際組織人員。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吳海龍大使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會議管理司司長科琳娜·莫默爾·薇妮安女士代表邁克爾·默勒代理總干事蒞臨開幕式并宣讀了他的致辭。觀眾們對通過活動了解中國禮儀文化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并對展出的中國藝術家杜錦斌的剪紙藝術作品贊不絕口,紛紛表示,這是一場讓人大開眼界的中國剪紙展覽,讓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代表真正展示于全球舞臺,并讓世界領略到它們由歷史走來的豐富燦爛之美。
藏品簡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富春山居圖內容約80%為桐廬境內富春江景色,20%為富陽景色。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屬國寶級文物。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張畫,是一個哲學,一個生命態度的東西,使創作者能夠把積壓了九十年的亡國痛轉成另外一個東西,豁達,擺脫異族統治的痛苦,還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興亡,只是回來做自己,做一個簡單自己。張士誠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幾歲,行于富春江上的時候,也覺得朝代的興亡,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也就有畫中的漁、樵、讀書人的形象,隱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明代書畫家沈周:墨法筆法,深得董、巨之妙。……噫!以畫名家者,亦須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則畫亦高,故論書 法亦然。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 脾俱暢……誠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
明代畫家鄒之麟:知者論子久畫,書中之右軍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圖》,筆端變化鼓舞,又右軍之《蘭亭》也,圣而神矣。
清代畫家、書法家惲壽平:凡數十峰,一封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雄秀蒼茫,變化極矣。
臺灣大學藝研所教授傅申:生于庚寅年,毀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
《富春山居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是元朝書畫 畫家黃公望為鄭燮(無同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國同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過,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描繪了富春春江初秋的秀麗景色,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發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溢”的境界,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此幅作品位重現稀世珍寶,“山水第一神圖”――《富春山居圖》傳世風采九州文博書畫院特邀請書畫大師張海峰在繪國寶《富春山居圖》國寶畫卷完美完整呈現,旨在弘揚中華文化精髓,讓千古稀世書畫珍寶在現世人彌補鑒賞家,收藏者以及投資客的往昔遺憾。
藏品名稱:《荷風盛世》
藏品材質:宣紙
藏品類型:長卷
創作作者:張之鑄 朱勇 趙永爭
作者簡介:
張之鑄: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中國當代書法名家;資深文物研究專家。
1947年9月生,湖北人,漢族,大學文化。
1968年至1992年,在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服兵役;
1992年退役后轉業到國家文物局工作,先后任人事處處長、副司長等職;后因表現優異,1997年被調至故宮博物院,先后擔任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副院長等職,直至2008年退休。
曾編輯和出版多部著作,如《中國當代文博論著精編(精裝)》。現為華夏珍寶博物館館長。
朱勇: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國家級職業畫家
朱勇,自幼愛好繪畫,在業內也享有“小徐悲鴻”之稱,朱勇跟隨思師王學仲,潛心學習徐悲鴻大師的繪畫技藝并謹記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的教導。所作畫面簡潔、高逸,用筆潑辣、凝重,窮紫酣暢,間參西法,深得徐悲鴻大師繪畫真傳要諦。朱勇用筆墨淋漓酣暢,帶著21世紀的風雷馳聘在畫壇上,給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毅的氣息。
其思師王學仲(山東滕州人,擅長中國花鳥畫、山水畫、書法)曾先后就讀于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專,后在中央美術學院受業于徐悲鴻、黃賓虹、吳鏡汀等前輩名家,被徐悲鴻譽為中央美院的‘詩書畫三怪",是徐悲鴻最鐘愛的弟子。現今朱勇工筆、寫意、山水,花鳥.奔馬齊頭并進,在創作上以傳統為基礎,探索藝術新理念,用筆墨盡情表達自己的人生。
趙永爭(1962年-),字甬正,別署四雅齋主人,號鄉村野夫,筆名文翎,出生于河南西華,中國書法家。 他的書法追求傳統,出版有《趙永爭書法集》《趙永爭書法展作品集》等專集,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收藏,曾獲得“全國百名優秀中青年書畫家”“中國書畫藝術名人”等稱號。
代表作品:
《趙永爭書法集》、《黃泛區書畫印集精粹》、《書畫收藏必攜》
作品入展:
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展;
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
全國首屆書法小作品展;全國首屆“小欖杯”縣鎮書法大賽;
全國“三晉杯”公務員書法大賽;全國首屆“語文報杯”中小學師生大賽;
全國首屆“復圣杯”書畫藝術大賽;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學成果展;
西泠印社主辦的首屆中國書法大展;標準草書學社舉辦的入展“中外草書展”;
《中國書畫報》社主辦的2003、2004書畫年展;中國楹聯學會主辦的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
第二屆全國百名優秀中青年書畫家進京邀請展;慶祝建國50周年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
成就榮譽:
團中央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青少年書法美術大賽書法特等獎;
《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優秀獎;
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04年中央電視臺書畫展書法銅獎;
第八屆當代書畫家作品邀請展特別獎;“夢園世界杯”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金獎;
中華“米芾杯”全國書畫大賽中年組書法一等獎;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書畫大展金獎;
趙永爭“淮河杯”中國書畫中青年組書法一等獎;第二屆基泰“慈善杯”中國書畫大展金獎;
“百姓杯”中國詩書畫大獎賽書法金獎;第二屆詩書畫印“四絕獎”在賽金獎’三峽發電“光明杯”全國書畫展金獎;
“大連開建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青年書法一等獎;中國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大賽一等獎;
98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大賽一等獎;全國東峰碑林書法篆刻大賽一等獎;
“千龍碑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第二屆“汝官瓷杯”全國書畫大賽書法一等獎’“頌神舟”中華書畫大賽獲“頌神舟藝術金牌獎”;另有獲全國書畫大賽銀獎、銅獎、優秀獎一百多次。
授予稱號:
青海省書協、東方書法藝術研修院授予“2003年中國書壇200家”稱號;
湖南省文聯、常德市政協授予“百杰中國書畫家”稱號;
世界禪佛書畫家協會、北方書畫院授予“中國書畫藝術名人”稱號;
全國政協中協中心、全國書畫院協會授予“全國百名優秀中青年書畫家”稱號;
中國收藏學術研究會、世界文化藝術鑒定中心授予“當代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榮譽稱號。
藏品簡介: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本著弘揚中華文化,傳承國粹的宗旨,由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張之鑄題跋卷首,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朱勇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趙永爭聯合創作的《荷風盛世》書法長卷是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巔峰之作,無論藝術鑒賞價值還是時代內涵,都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作品為畫家精心繪制,為廣大愛好者提供鑒賞和收藏。
井岡山(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研究會、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張之鑄,共同見證《荷風盛世》書畫長卷的問世,( 荷風盛世》書畫長卷得到張之鑄院長的高度評價,并對國畫家朱勇先生和書法家趙永爭先生的作品給予高度肯定!張之鑄院長認為建國七十周年和澳門回歸二十周年舉國同慶的大事件,推出《荷風盛世》書畫長卷,即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為祖國的發展做了貢獻。
張之鑄院長特別為長卷題跋卷首“荷風盛世”四個大字,每套長卷的跋均由張院長親筆書寫,非常難得,這為《荷風盛世》書畫長卷提供了十足的價值保障。
藏品名稱:《五牛圖》
藏品類型:剪紙
創作作者:周淑英
作者簡介:
周淑英,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任河北省第九、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其“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父周永明是蔚縣剪紙藝術創始人王老賞唯一的嫡傳弟子——中國第二代著名剪紙藝術大師。周淑英從小受家庭藝術熏陶,酷愛剪紙藝術,師從其父,練就了剪紙藝術刻、畫、染全套功夫,藝術風格與其父周永明一脈相承,并且開創了6種新技法,是中國河北第三代剪紙藝術正宗傳人。
周淑英 的父親周永明是著名的蔚縣剪紙大師,是蔚縣剪紙藝術創始人王老賞的嫡傳弟子。他開創了周派螺旋刀、針尖刀和套染、暈染新技法,創作了馳名中外的“百種臉譜”,戲劇人物、花鳥魚蟲800多種剪紙作品。從小在父親的熏陶和指導下,周淑英很快成長為優秀的剪紙藝人。22歲即在京津舉辦剪紙展。1995年世婦會期間,她代表河北省婦女進京參加“百名女巧手大獎賽”獲優秀獎,為大會制作的會徽剪紙被選用在北京巨型宣傳畫上。之后,周淑英到中央美院民間藝術研究室進修學習,畢業后成為該院專講蔚縣剪紙的客座教授。期間創作的包含中華古老民俗傳統代表作品《生命樹》曾轟動一時,她還被全國和省婦聯命名為“雙學雙比女能手”。創作的5套21種剪紙作品在北京博物館展出,受到前國家總理朱镕基的夸贊。之后她的作品連獲國際國家省級獎項20多個,發表作品100多幅。周淑英是在中央美院進修學習的蔚縣藝人,她學習各地流派剪紙藝術風格特點,不斷總結、創新、發展。并先后研究開創出六種點染技法;雜染法、鋪蓋法、霧染法、疊染法、潑墨法、混沌法,不僅增填了周派剪紙的品種和技法,也使蔚縣剪紙更加富有神韻。
藝術成就:
1995年,周淑英應邀參加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第四次世婦會會徽即是她的設計杰作!而且這幅作品被刊登在聯合國第四次世婦會巨型宣傳畫上。同年,周淑英代表河北省婦女參加了世婦會首屆“中華巧女手”大獎賽,一舉奪得大獎,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親自為她頒獎。
1996年,被中央美術學院聘請主講“彩色剪紙”課。
1999年,在全國婦聯舉辦的“雙學雙比十年成果展”中引起強烈反響。《清明上河圖》、《農家樂系列》、《百蝶圖》、《生命樹》等作品被胡錦濤主席觀看后,激動的說“只有中國婦女才能創作出如此優秀之作”。
2001年,在文化部主辦的“中國剪紙新世紀回顧展”中,她的作品獲一等獎。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辦的“華夏風韻”展,其作品榮獲金獎。同年9月,海峽兩岸港、澳、臺,大陸四地舉辦的剪紙大賽“山花”獎中,其作品獲大獎。
200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為她頒發了“燕趙技能大獎”和“三三三人才工程獎”。
2005年赴法國、比利時等國進行展出和現場表演。
2010年1月23日,周淑英創作的《彩福圖》被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收藏。
2010年5月周淑英將應邀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并在世博會上舉辦了個人剪紙作品展和進行現場創作表演,被中國名家書畫院、北京人民畫院和中國文藝協會授予“世博藝術杰出人物“榮譽稱號。在世博物會上,省委書記張云川、副省長孫士彬看到周淑英剪紙牡丹圖后連連贊嘆,“太漂亮了,太艷麗了,太了不起了”。張云川、 孫士彬對周淑英說,“你這門技術一定要傳下去,可不要失傳了啊。
2010年6月29日,周淑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剪紙藝術新聞發布會,展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成就,受到中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2010年7月,周淑英應邀前赴臺灣進行文化交流,并在臺灣舉辦《周淑英剪紙藝術展》和進行現場創作表演。
2010年8月,在首屆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上周淑英剪紙作品榮獲銀獎.
2011年6月,年春節周淑英隨同中國對外友好協會赴臺灣參加文化交流,并成功舉辦剪紙藝術展,受到臺灣同胞的歡迎和喜愛。
2012年春節,周淑英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新春晚會,《九龍圖》、《生命樹》、《天下第一福》、《農家女》等作品在中央是視臺1、2、3、4、7套播出。北京衛視、河北衛視等20家省級衛視進行了轉播。
2012年1月,周淑英歷經3年創作了9.9M長的彩色剪紙《九龍圖》,并在省會石家莊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等600多家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報道。
2012年3月,周淑英參加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展出50多幅作品,受到中央領導李長春、李援朝、劉云山、孟建柱等領導的接見,周淑英還受到20多個國家駐華大使館領導的接見,周淑英的作品受到中央領導和駐華使節的高度稱贊。
2012年6月,周淑英攜剪紙作品赴韓國參加韓國麗水世博會,她的作品在中國館集中展示,與各國觀眾進行交流,并進行了現場創作,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歡迎。
2013年,李長春等中央領導到周淑英藝術館視察和指導。
2013年她曾赴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舉辦剪紙藝術展和交流。受到總統的接見。
2014年周淑英參加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引起轟動。
2014年周淑英參加外交部駐華使節新春茶話會,并展示了剪紙技藝。
藏品名稱:元一書法、朱磊一筆龍、七彩牡丹
藏品材質:宣紙
藏品簡介:
元一書法《康壽》
創作作者:元一
作者簡介:
孟天宇,字硯耘,號巖松,道號元一子,法號瑞超;男,漢族。1946年5月生,大專文化,是著名書法家。
書法家孟天宇,現任國家職業標準書法技能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漢字書寫評定委員會副主任、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副主席、海峽兩岸書畫印名家聯誼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九州書畫家協會主席、《書畫產業報》社社長兼總編、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書法培訓總指導兼博士生書法客座導師,京華藍天書畫院院長、北京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書協會員等職、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聘請孟天宇為特聘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
朱磊《一筆龍》
藏品尺寸:8平尺
創作作者:朱磊
作者簡介:
朱磊先生是一位有才、有識、有實力的青年書法家,近年來其書法作品不斷在全國書法大展中獲獎,也是在當今書壇很受關注的青年書法家之一。朱磊書法家現任海外華人書法家協會,非洲分會坦桑尼亞華人書法家,他的作品多次參加書法大展并獲獎,眾多榮譽集于一身。
龍,是中華民族靈異神奇之獸,為我民族之圖騰,寄托著先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可遮天蔽日,小則隱穴藏形;升則騰于宇宙之間,隱則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者,可比世之英雄也。
中華龍的精神博大精深,可概括為: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團結凝聚精神;吉祥嘉瑞、潤澤萬物的造福人類精神;騰飛云天、奮發向上的開拓進取精神和風雨與共、與天和諧的天人合一精神。
書法家朱磊先生認為,龍字書法為歷代書法家重視,不乏佳作妙品,但局限于方塊字形之囿,多為縱勢,神韻雖具,終覺局促拘謹,氣勢不足,靈氣不夠。書法是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朱磊書法家更是將這些特性很好地融入到書法作品中,并以中國最為獨特的龍文化為人們展現了中國書法的無盡魅力。
朱磊書法家的草書“龍”,經反復探索,一筆寫就,形神兼備,妙趣橫生,大有仰天長嘯、叱咤風云、氣吞山河的神采飛揚,氣韻飄飄。書如其人。 朱磊先生草書“龍”行天下,奔逸絕塵,遒勁不羈,如龍飛舞,極盡變化之能事!
俗話說一葉知秋,一個“龍”字便是朱磊先生書法之精品,曾榮獲新加坡國際書法金獎。
《七彩牡丹》簡介:牡丹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花卉,它有著雍容端莊、富貴吉祥、繁榮昌盛、清高傲骨、美好期盼以及國色天香的寓意。可以將牡丹花送給女性稱贊其有著令人驚艷的美貌或者是優雅高貴的氣質,也可將其送給朋友,希望朋友能夠事業順利,富貴吉祥。
牡丹花曾是國花,是百花之王,帶有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因此其帶有雍容端莊的寓意。經常用牡丹來代指氣質出眾不同于常人的女性,稱贊其氣質高貴,有著端莊典雅的美麗和令人心儀的雍容華貴之感。
牡丹花在唐代最為出名,因此人們想到牡丹花時多想到唐代的富強繁榮,不少人期盼看見其所象征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所以牡丹花還有著美好期盼的寓意,代表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與期盼。
藏品名稱:梅蘭竹菊玉雕、陜甘寧邊區銀行紀念館鳳首精品紫砂壺
藏品簡介:
梅蘭竹菊玉雕:一套/4幅
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是中國玉雕的傳統題材,后來被人們廣泛引用到玉雕、瓷器等工藝品作品之中。它們表現了高潔堅貞、清雅淡泊的品質,因為一直為世人所鐘愛,備受玉石收藏界的追捧。
梅蘭竹菊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于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
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梅者,處士也。具有高潔堅貞之品德,且有玉骨冰肌之姿質。其形態,蒼老而矍鑠。為有暗香,非凡花可比。
蘭稱君子,又喻美人。生于幽谷,淑慧而雅淡。不爭于世,孤芳自賞。其香清逸;其性幽嫻,玉骨冰姿,人見人憐。
竹,具有崇高堅勁之節;有虛懷若谷之心。清雅拔俗,有如逸士;有歲寒之心,風欺雪壓,尤見精神。
菊,有傲骨嶙峋之態,能一枝獨秀,挺立于秋風中,不畏嚴霜。又喻晚節。菊,花之隱逸者也,令人忘慮消愁,怡然自得。
“和田玉四君子”映襯出的不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屬性,而呈現出的一種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種人格力量,一種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內涵注入到了玉雕作品之中。
通過玉這個媒介,人們寄托理想實現自我價值觀念和人格追求,最終才讓“和田玉四君子”成為從古至今收藏界的文人墨客們托物言志,寓興自我,展示高潔品格的絕佳玉雕題材,整體設計很獨特很大氣。
陜甘寧邊區銀行紀念館鳳首精品紫砂壺:
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間,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紫砂壺,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4號井本山綠紫砂壺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致、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紫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鐵礦。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干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
泥料過粗制作時費功;泥料過細制作時粘手,坯體表面會引起皺紋,同時還會引起干燥,燒成收縮增大,在成型過程中系用精加工這道關鍵工序,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層致密的表皮層。由于表皮層的存在,產品燒成的溫度范圍擴大了,不論在正常燒成溫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層容易燒結,而壺身內壁仍能形成氣孔。因此,成形時的精加工工藝,具有把泥料、成型、燒成三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作用,賦予紫砂表面光潔,雖不掛釉而富有光澤,雖有一定的氣孔率而不滲漏等特點。
紫砂,茶之器也。它可以是禮品、也可以是商品,但都改不了它的品質,是一個手工藝品,只有用原礦紫砂手工制作的紫砂壺,才是真正的紫砂壺,此紫砂壺具備“色不艷,質不膩”品質,要有玉的質感砂和肌理感,以神獸鳳嘴引以壺嘴,寓意鳳翔九天,一賞二嗅三飲四聽五摸,壺出嘴之聲,壺嘴忌誕水,注水七寸不泛花,直泄杯底無聲響,品質上乘,具備所有紫砂壺特點,再加上此紫砂壺是紀念陜甘寧邊區銀行紀念館開館紀念品,對國業家業為當年邊區銀行人員傳世的發展奠基了基礎,不忘古訓,正道不欺,自是福氣,藝術跟中國革命歷史意義相結合的工藝品,價值更高,存量奇少,為精品中的佼佼者。
聯系電話:029-6899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