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行業不僅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朝陽產業,還是一條助力農村婦女實現精準脫貧的新道路。
今年50歲的馮平娟,是西安好阿姨家政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她的老家位于關中平原西部的鳳翔縣虢王鎮,當地經濟產業基礎薄弱,老百姓除了種地,就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2010年,由于家庭變故,再加上二兒子馬上就要到西安上大學,學費壓力和家庭負擔使她不得不走出農村老家,去西安打工。“剛到西安時,月工資一千出頭,除了給孩子生活費之外,幾乎所剩無幾,更不要提補貼家用”馮平娟對記者說。此后的幾年的時間里,她在西安一邊做家政一邊供孩子上學,在此期間大兒子成了家,農村破舊的老宅也搖身一變成新宅。

打工之路并不能摘掉貧窮的帽子,她一直尋思脫貧致富之路。
“2017年偶然一次回老家,在路邊的工地上碰到了長期靠著打小工來維持生活的初中同學,滿臉是灰,我當時觸動很大。我知道在我們農村,很多婦女沒有學歷,就業很困難。由于自己這些年在西安有著多年的家政工作經驗,當時就有了想成立一家家政公司的念頭,帶領著農村姐妹們一同致富奔小康”馮平娟對記者說。
不怕艱難險阻,說干就干,經過連續多月的努力,馮平娟多次前往北京、杭州等地考察學習,2017年11月,她的家政服務中心在西安市蓮湖區成立了,為了更好的照顧到進城就業婦女,她還租了單元樓供員工們休息。
“以前要找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如今在馮老師的幫助下,我每月都有三千五百元的收入,要是在不停的努力,還能收入更高哩!”來自寶雞岐山的孫大姐笑著說。
至今,西安好阿姨家政服務中心已為300余名農村婦女和城鎮下崗婦女提供了培訓和就業機會,不光是做家政,馮平娟還利用家政平臺向客戶推銷自己家鄉的優質農副產品,醋、掛面紅薯這些農副產品供不應求,自己親戚家地里種的紅薯也被客戶搶購一空,真正實現了人力+農產品雙重輸出的產業新格局。現在,通過家政服務行業,更多的農村婦女走出了農村,接觸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接受了全新的思想文化。
如今,馮平娟已經成了商務部百城萬村“家政扶貧”最好的宣傳員之一,她的努力和奮斗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了美好的幸福生活,也彰顯了商務扶貧“扶貧扶志”的鮮明特點,更詮釋了脫貧攻堅關鍵是“思想脫貧”這一重要論斷的高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