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時代,財富洗牌。無論國內國外,豪宅霸榜的新聞屢見不鮮,需求已經不是問題。
但在供給端,在城市土地稀缺,居住越發同質化的當下,什么樣的作品,才能契合當下精英人士對生活的理解,滿足富豪們越發挑剔的品味,同時引領建筑業本身更好的為居者服務?
這是更值得我們探討的方向。
本期豪宅邦,我們將嘗試探索頂級居住空間變遷的邏輯,以期為跨越時間的優質作品,描繪樣板。
從別墅到大平層
權利中心的遷移
以“有錢”為超能力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在《黑暗騎士》里,放棄了恢弘的韋恩莊園,將住處搬到了位于哥譚中心韋恩塔的公寓里。
雖然這是電影劇情不得不為之的選擇,但跟隨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鏡頭,人們期望布魯斯韋恩有一扇將城市夜景盡收眼底的窗戶,與權貴斡旋的寬闊露臺,身處其中俯瞰他的城市。
▲圖源:黑暗騎士劇照
以往對權利的詮釋,隨著城市的崛起,向中心或者未來的中心聚集。
如果把各類豪宅榜比作一個貴胄云集的宴會廳,那些莊園就是披風綴滿寶石的手杖紳士,以審慎的目光,凝視著越來越多西裝革履神色高傲的大平層們昂首入場。
當然,大平層的上位,除去感情上的需求,也有著現實主義的推動。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新一代的富豪們,往往比普通人更為勤奮——有數據統計,年入千萬者每年平均休息時間不超過7天,他們的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因此更看重核心資源帶來的效率。
畢竟要是房子買了沒時間住,恐怕就會淪為卡戴珊家族太后口中“存存香檳”的庫房,主人都忘記擁有,自然也就追不上保值的風口。
換言之,占據城市多維資源的大平層更符合當代富豪的生活節奏,因此在維系身價上更勝一籌。
稀缺性同樣是鑲嵌在這些大平層領口的寶石。
眾所周知,豪宅是城市發展到后期的產物,在中心化發展規律之下,很多城市在成熟到足以匹配豪宅的消費能力后,卻發現優質土地所剩無幾。因此除非有著前瞻性的城市規劃,建造者就必須在已成型的格局里,小心摸索——在一座城市中尋找山水,難度絕不小于在山水中新建一座城市——每一座豪宅的誕生,都無可復制,不可重來,更是城市通往現代繁榮下一個階段的標志。
也因此,對于豪宅的主人來講,長久佇立于露臺之上,靜默沉思。將城市繁華盡收眼底,是一種感官沖擊也是對掌控欲的雙重滿足。
從直線到曲線
建筑審美的迭代
要看一個人的品味,就看他住在哪里。
豪宅建筑本身的趨勢變化,率先發生在皮膚之上,人們希望以非常規的特立獨行,來打破同質化的束縛。
有人把大樹連根拔起凌空載種,建造垂直森林,也有人以圓潤的曲線,替代銳利的直線,將鋼筋水泥的龐然大物肆意揉捏,以上帝之手雕塑新的生命。
前者尚在探索,后者則已在豪宅圈,刮起了勢不可擋的時尚旋風。得益于一位天生反骨又才華橫溢的設計師,一位把哲理滲透進建筑,設計自上而下,由天空接近地面的建筑界女魔頭。
沒錯,曲線女王的扎哈·哈迪德的名字,就是暢銷的標志。
▲Zaha Hadid 攝影 / Alberto Heras
“建筑不只是一處庇護所,它應該令你興奮,給你安慰,使你思考。”
曲線增加了建筑的靈動與柔美,提升了張力,同時帶來極強的未來感,弧度的變化更創造出建筑的光影,讓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
曲線是如此迷人,只要一眼,就像在你的腦海植入了一株藤蔓,拔都拔不出來。
▲Bee’ah 總部,沙迦,阿聯酋,2014-2021 制圖:MIR,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
▲廣州歌劇院,廣州,中國,2003-2010 攝影:Christian Richters,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中國,2014-2019 攝影:Hufton+Crow,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
不過,曲線也有其缺陷,比如僅僅是為了外觀的提升,就要增加巨大的建筑成本,扎哈·哈迪德設計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就因太費錢而遭到抵制。(30億美元的花費,直接嚇退了日本)
但這種帶著點傲慢的美學追求,卻恰恰吻合了豪宅追求人居極致的使命,顯得更為純粹珍貴。
科技引領建筑
回歸居者本源
如果求異是建筑外觀的不懈追求,那么建筑的內生長則迫切渴望一種以人為本的和諧。
人們有80%的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的,通過風光水氣等環境因素的精密調節,守護人體健康成為另一行業趨勢。
事實上,四合院,就是先祖利用空間調風納光的杰作,而后則轉變為空調或者中央空調,但無論是對空間的擠占亦或噪音都不盡如人意,當下科技的前沿已經迭代出一種以“衡”為目標,創造不受外部環境影響,維持最適宜人體需求的微觀環境的科技住宅系統。
隨著更多科技建筑的出現,國際上也已經有了完備的評定體系。比如WELL健康建筑標準就基于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作為設計、施工和運營的首要考慮條件,結合科學技術、醫學、設計等最新成果,打造健康的人居環境,進而提升人體健康、福祉和績效狀態,并期望以這樣的理念帶動建筑產業的變革。
截止到2022年,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約2億平方米的建筑通過了WELL認證——國外著名建筑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德國ARM索菲亞中心,美國維克多大廈等。
從非凡到平凡
豪宅的更多意義
當文字和音樂消失,建筑仍在歌唱。
建筑是人類文明中,被賦予永恒意向的代名詞。這其中,豪宅又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筆者曾有幸與建筑大師李瑋珉先生有過短暫的交流,在這一點上,他的觀點令人印象深刻。
“受限于成本,很多前沿的設計理念和科技,勢必會率先在豪宅身上呈現,再經歷時間的沉淀,最終向普通住宅普及,最終推動整個社會的人居體驗邁入下一個臺階。在這一層面上,豪宅不止是居住享受的最高承載,更對人居關系的進步負有責任。”
我們認為,滿足新時代需求的豪宅,應當至少具備以下條件——
唯有據守核心,同時在外觀上敢于打破常規,特立獨行,在建筑內核上又始終以人為本,踩在科技的前沿,給予居者全方位呵護的作品,也許能跨越時間,無論從建筑亦或傳承角度,屹立百年。
這樣的建筑,已在西安誕生,有幸相逢。
來源:公眾號【端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