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美麗鄉村,美美與共。緊扣“黨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等重大節點,浙江衛視播出了圍繞“共同富裕”重大主題,以藝術振興鄉村為“小切口”,描述共同富裕“大場景”的三集紀錄片《美美鄉村》。該片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浙江衛視蔚藍工作室承制。
《美美鄉村》分為《村里來了藝術家》《村民成了藝術家》《美美鄉村看今朝》三個篇章。2019年,中國人民大學藝術教授基于藝術振興鄉村的理念在浙江東南沿海的一個普通小鄉村進行了一場鄉村藝術試驗。在他的引導下,原本持懷疑態度的村民紛紛變身成為鄉建藝術家,不僅將自己的家鄉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還將藝術的火種跨越山海帶到了貴州和四川的深山里。如今,從高校學生、返鄉創業者到非遺技藝傳承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這場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為藝術振興鄉村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美美鄉村》正式收官。自播出以來,憑借親和力、感染力并具的鏡頭語言和“紀錄電影”式的敘事表達,《美美鄉村》不僅鎖住了觀眾的好奇心,得到了觀眾的認同感,也在各大權威主流媒體收獲贊譽、立穩口碑。新華社、光明網、央廣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等媒體熱切關注,浙江日報、杭州日報、錢江晚報、都市快報等媒體發文點贊,浙江廣電集團、寧波市融媒體矩陣合力傳播,行業大號主編溫靜深度解析:《美美鄉村》讓“浙派記錄”又添新品,一部有追劇感的“紀錄電影”讓宏大敘事被講得有血有肉。
藝術賦能鄉建改造 合力共建詩畫江南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對美麗鄉村的生動詮釋,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藝術賦能發揮的作用令人矚目。
在《美美鄉村》第一集《村里來了藝術家》里,來自人民大學的藝術教授親自授課,響應他的村民卻寥寥無幾。而經過兩年多的藝術改造,小鄉村煥然新生,具有推廣普及性的藝術振興鄉村模式逐漸被更多的村莊所接受。這種轉變,在段紅嬌來到余姚市袁馬村帶隊駐村時,表現得尤為明顯。在《美美鄉村看今朝》一集中,由她主導的村民動員大會現場不僅座無虛席,村民學生們更是目不轉睛,聽得格外認真。
在第二集《村民成了藝術家》中,浙江東南沿海小鄉村的鄉建藝術家們跨越2000多公里,將藝術振興鄉村的經驗帶給了貴州和四川大山里的鄉親們,上演了一段藝術振興“山海情”。如今,藝術振興鄉村模式已經輻射影響了越來越多的鄉村。
從第一集鄉建藝術家的“成長史”,到第二集藝術對口幫扶的“山海情”,再到第三集藝術振興鄉村的“新生代”,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注入到了這場藝術改造鄉村、藝術推動共富的行動中來,《美美鄉村》不僅用三集紀錄片展現了藝術振興鄉村模式從無到有到遍地開花的過程,更記錄了這一模式對眾多普通村落發展的啟示性意義,展現了模式自身不斷迭代煥新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喚醒人民鄉土情懷 燃動打造活力浙江
2020年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沈騰飾演的畫家馬亮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轉而走進鄉村,用自己的藝術才華將鄉村打造成世外桃源,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當時,藝術與鄉村的結合僅僅只是存在于電影里的美好想象。而如今,電影里的情節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第三集《美美鄉村看今朝》里,來自長三角地區12所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們走進了鄉村,尋找到了自己的村民導師,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技藝相結合。村民孫紅薇在藝術改造的浪潮中返鄉創業,她制作的特色美食,在經過人民大學學生的藝術包裝和運營模式升級后,變得供不應求,實現了產業模式的換代和轉型。
在《美美鄉村》中,藝術不僅是讓鄉村舊貌換新顏的“妙筆”,還是為村民創收的“聚寶盆”,更是連接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代際群體之間溝通的橋梁。藝術激活了鄉村人民的內生動力,喚醒了鄉村人民的創造力。從浙江沿海一隅到臨近越來越多的鄉村,藝術振興鄉村模式正由點及面在浙江鋪展開來,向著更廣闊的維度和更深的層次發展。通過藝術改造,鄉村人民達成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足,懷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共同富裕的向往,在打造美好活力浙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近年來,在“美好中國”戰略的指引下,浙江廣電紀錄片制作團隊將“浙派記錄”的獨特風格和藝術追求貫徹到底,接連輸出一大批優質紀錄片。如今,通過這部充滿人文美學范式的《美美鄉村》,浙江衛視再度讓觀眾看到了其在講述方式和鏡頭表達上更具親和力的探索,以及將宏大而抽象的時代主題詮釋地通俗易懂、貼近人心的積極嘗試。如同此次在《美美鄉村》中呈現出的藝術與鄉村結合的美好景象,相信浙江衛視未來在藝術人文版圖上能創造并收獲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