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閃爍了夜空,這是來自宇宙的浪漫,而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了?
土生土長的延慶人田海濤,回鄉創業15年,將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與仰望星空的天文觀測相結合,在延慶太安山腳下打造出以天文為主題的特色農莊。每當天空放晴,天文愛好者們都會聚集于此,期待著與光年外的星星來一場絕美的邂逅。
由北京市委組織部指導并策劃,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全國首檔聚焦人才的紀實節目《為你喝彩》,本期將帶您走近北京華海田園創始人——田海濤。
巧借優勢靈活轉型,將天文科普打造成延慶名片
回村創業前,田海濤做過企業職員、賣過保險、還下海經過商……15年的奔波和累積,讓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思前想后,田海濤決定回村發展,不為賺錢,只為做有意義的事,成就自己的思鄉情。他頂著家人的反對,用五年時間投入改造,將故鄉的一片荒山打造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游一體的生態莊園。但好景不長,農莊運營三年后,田海濤意識到,一味照搬模仿、培育不出特色,沒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他將很快被市場淘汰,轉型迫在眉睫。
此時,客人的一句無心之語讓田海濤意識到,海拔600多米的延慶太安山腳,正處于北京的上風口,空氣質量優良,遠離光污染,具備一流的觀星條件。于是,2015年,敢想敢做的田海濤一頭扎進了陌生的天文世界,他以其一如既往的執著和不服輸的韌勁,慢慢的融入到了天文愛好者的新圈子。
經過多年努力,田海濤的天文農莊成績斐然,完善的配套設施、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使他的農莊成為了北京乃至全國最大的民辦天文科普基地,也是天文愛好者們心中的“網紅打卡地”。
天文和農莊兩個看似毫無關系的詞在這里找到了最對應的自洽。田海濤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京郊鄉村振興之路,這里也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創業項目、北京市科普示范基地。
從荒灘到天文農莊,從無到有,田海濤出走半生,再次回歸故土。他頭頂理想,腳踩泥土,跨上天入地之界,拉近人們與遙遠星空的距離。
不忘初心反哺故土,星光照亮鄉村振興路
從農莊到天文科普基地的轉型過程中,田海濤得到了國家天文臺、中國天文學會、北京天文館、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等大力支持。不僅如此,更有大批天文專家加入,他們共同組建了天文科普講師團,為公眾提供科普講解、觀測指導等專業服務。
田海濤敏銳地發現身邊“隱形價值”,成功利用“暗夜-觀星-天文科普”建立新的連接,把生態環境、科普教育融入到了基地發展,把生態的資本變成了富民的資本,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同時,田海濤搭建平臺、聚攏人才,為基地不斷拓展新動能,開啟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因此,2019年田海濤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
多年來,田海濤堅持反哺故土。截至目前,田海濤的園區共吸納村民100多人就業,其中有殘疾人31名、低收入戶16戶,平均每人在園區年人均增收近3萬元。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田海濤也緊跟時代,在創建天文科普基地的基礎上,還通過多種形式,帶動周邊83戶村民增收。不僅如此,他還和周邊聯動,推動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2022年北京市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自覺將“三農”工作擺在新時代首都發展大局中來把握和謀劃,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而這也大大促進了華海田園向天文科普轉型的進程。
總有人想出去流浪,也總有人想要回家,鄉村從未封閉。在急速流轉的時代,田海濤在故土上,尋找到了完整、充實、自我主宰又充滿力量的生活。從農莊到天文科普基地的華麗轉身,田海濤敢想敢做,他帶著美好的愿景扎根鄉村,致力將天文科普基地打造成為延慶的一張名片、北京的一張名片。
今晚(06月01日)21:52,北京衛視《為你喝彩》帶你走近北京華海田園創始人——田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