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梭不止一次地提過“歌里見”,從之前的舞臺離開,于社交平臺上發了大段的文字后,用這句話收了尾,也在這一次的采訪中,再一次說起。“歌里見”,仿佛是他內心充沛情感的新興表達方式,借由音樂人、創作者的身份,用擅長的手法完成訴說和傾吐。
在即將發布的歌里,挑選出《雪樹彗星》作為先行曲上線。這首歌包裹著回憶和現實,過去和當下。它并非童話,雖在歌詞部分呈現的描述都極具浪漫主義,實際卻隱匿著莫梭本人對于一些回憶點到為止的拆封。
/ 我打開了回憶,才得以與那顆星重逢
創作《雪樹彗星》這首歌時,莫梭正在喝雪樹,他介紹道,這是一款自己喜歡的伏特加,且是平常舍不得喝供起來的那種。酒精作用下,關于伴奏的靈感出現的很自然,搭載著情緒,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情,一些總是不愿意提及的事情。
“那天寫著歌喝著酒,無意間瞟見了酒瓶瓶身,想起小時候下過一場雪。小區里有一棵對童年時代的我來說顯得很巍峨的樹,被雪覆蓋,掛上白霜。爺爺曾在那棵樹邊和我講過一些故事。爺爺當過兵,告訴我有一個地方叫蘇聯,人們在天際外安置了一個衛星,將其命名為Kometa,這是彗星的俄語。”
產生了靈感之后創作的伴奏中,莫梭的回憶閥門像出現了短暫的失控,他從中看見了彗星,但他卻自知,此刻重逢的星不是當年遙掛天際的那顆,被他寫進的歌里的才是,是他和爺爺,他和他為數不多的童年重逢時所處的避風港。
酒瓶落地,碎了一地的玻璃,昏黃燈光投擲之下,玻璃碎片反光,星星點點的光湊在一起,變成童年時的那場雪,被當時聽故事的少年,想象成聽說過的遠在遙遠天際之外的那顆彗星。
仿佛一首長詩被拆解成歌詞文本中的詞素,莫梭就在調動情緒的過程中完成了《雪樹彗星》的創作,但這些或具體或意象的點,另一邊卻是回憶中幼時的自己焦慮恐懼的情緒,唯有爺爺教唱軍歌和蘇聯時期的歌謠時,心情才得以平靜。
提到創作習慣,有一點莫梭自己十分確定:對他而言,情緒是創作的源頭。一杯酒不足以讓他微醺,卻足以讓他打開回憶的閥門,輕輕向外露出一些不常示人的部分,由此才通過音樂,達成回憶的目的。也正是那個片刻,讓他得以有一次機會,與那顆彗星重逢。
/ 我在歌里寫人生百態,正在握緊的那個回憶的開關
《雪樹彗星》的歌詞很妙,集結了大大小小的喻體,有些是現實中存在的,有些是會引發無限遐想的。
像莫梭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取材,提到了“小愛”。一個人生活時,總是會召喚小愛同學幫自己做一些事情,就像這首歌里所寫,要它幫忙清理地毯上打碎的玻璃瓶。“在當時半明半暗的燈光里,視線落到地上那一堆碎片時,想起了爺爺講過的那顆彗星。”沒來由地,小愛同學在《雪樹彗星》這首歌里,變成了回憶與現實、音樂與情感的連接點。
莫梭說自己不是一個愛回憶的人。所以,《雪樹彗星》大概也是因為那瓶雪樹,才讓他嘗試著打開被其緊緊握住的開關,試探性地闖回過去洶涌的記憶里,在萬千往事中挑揀并篩選,帶回了玻璃瓶變彗星的故事。
莫梭還說,自己也不是擅長歌詠的人,但他想試著溫順地說出自己的情感。比如這首歌中,他借不同的意象,讓聽歌的人可以自己發動腦筋,打開想象。
創作是更向內的事情,深挖內心、思維、觀念,并將這些籠統地概述成歌詞、伴奏、副歌、韻腳,不算是難事。因為對創作者來說,向外無限呈現真實的自己,或許難度會大一些。自認為不擅長表達情感的莫梭,正是用一種熟稔且可控的方式,緩緩地張開,隨著時間推移,他或許會打開更多一些,不止今天的《雪樹彗星》。
但他的回憶,仍然是他本人的私有財產,握緊的開關仍被握緊,會不會打開,還得看他自己。因為他知道,音樂是表達的方式之一,卻不是回憶的儲存柜,需要一段故事,他會悄悄翻閱,調動情緒,他不愛回憶,就將其放在那里。
他的歌里,回憶始終保持著半明半暗的狀態,像晴天之下的海。而他,不會是漂浮在海面或浸泡在海水里的人,他是站在岸邊遠眺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