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專業醫美APP新氧首次發布《2019新氧美商報告》,第一次對“美麗商數(beauty quotient)”這個概念給出了清晰定義。“美商”,即一個人對美感和美學的感知、理解與運用能力。
以往,綜合衡量一個人的維度通常為智商(IQ)和情商(EQ),在對于美的感知與鑒賞力越來越重要的當代,又有一項考量維度凸顯出來——“美商(BQ)”。
為此,2018年12月底,在新氧第四屆亞太區醫美行業盛典上,新氧首次在行業里提出了“美商”概念。新氧認為,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但更應該追求變美的正確心態與方法。這也是此次《美商報告》發布的初衷。
一、“美商”的形成
要理解“美商”,首先需要了解一個人的“美商”都是在哪些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新氧認為,“美商”基于一個人的美學認知,而這種認知本質上是個人經歷與日常生活的最終投射。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每個人所見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創造的。德國哲學家立普斯則認為,美感的產生是由于審美時人們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審美對象上去,將自身的情感與審美對象融為一體,或者說對于審美對象的一種心領神會的“內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這與一個美學基本原理,即“審美移情”不謀而合。“審美移情”主要體現為四種方式:統覺移情、經驗移情、氣氛移情、表現移情。
二、歷史上的“美商”
雖然直到近年,“美商”才逐漸開始被人們重視,但實際上“美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比如普及度極高的“黃金分割”公式最早就出現在古羅馬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美學觀念也在不斷進化,既有感性的外在呈現形態,也有理性和科學的內在邏輯,比如《亂世佳人》中女主斯嘉麗的“洛可可風”服裝造型,突出女性纖細的腰肢,用夸張的大裙擺與柔和艷麗的色彩襯托女性美,其本質則是對幾何學中的曲線和角度的運用。
要對“美商”形成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要從美學素養開始打基礎,而美學的歷史就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
三、新氧美學體系
美不是天賦,而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能力。為此新氧正推出一整套的解決方案,讓變美這件事不再依據讓人抓不住、摸不透的主觀標準,而是完全可量化、有數據支撐的標準體系。這套標準體系不僅可以幫助醫生更精準地承接來自用戶的感性訴求,同時也可以幫助醫美消費者利用科學更聰明地變美。
比如,去年新氧就推出了一個基于平臺大數據與AI算法的智能產品“新氧魔鏡”。“新氧魔鏡”對于人臉的分析維度由年齡感、智力感和距離感構成,而底層則是一百多個臉部特征構成的網狀,這些特征的不同組合最終都可以歸屬在三個分析維度的框架下。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可能其中一個小特征就決定了他/她的獨特氣質。新氧將這些特征稱之為“顏值代碼”,認為每一個人的臉部特征都可以被程序化和代碼化,顏值代碼不僅決定了不同人的氣質,還可以為希望改變外形的人們提供精確的數據指引。比如,基于“顏值代碼”和平臺消費數據,新氧在去年底就公布了2019年的流行臉型預測。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可以被量化的美學時代。而新氧未來的運營重點之一就是用平臺的AI實力來幫助用戶提高“美商”,成為“美商”最高的人的聚集地。
四、如何提高“美商”
AI技術之外,新氧的美學體系也涵蓋了對基本視覺規律、人腦運行機制和社會文化的解析,全方位幫助用戶提高“美商”。
比如,通過控制個人外在形象來提升“美商”: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比如戴銀色首飾更襯皮膚,則屬于冷色調肌膚,戴金首飾好看則是暖色調肌膚;巧妙搭配色彩,找到自己的風格,列舉自己喜歡的顏色(主色),然后記住與之組合后視覺效果最好的其他副色;找到自己的本命風格,并在其“上下區間”內的動。
什么是本命風格?就是不論質感的變化妝容的變化你都可以信手拈來演繹的風格。“上下區間”則是用自己的偏好優勢突破為導向,在坐標系上找到新的組合。
在科學變美的路途上,外在絕不是全部。內化美的自我認知,提升閱讀面,深刻理解社會與自我,才能讓美的力量在內心積淀,認識到美其實是一種包羅萬象的存在,是自由、開放與人性,最終演化出每個人獨有的“美商”。
新氧新媒體矩陣幫助提升“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