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7日,OPPO正式將自研“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科研平臺”、“高精度羽量級人臉分析開發套件(SDK)”分別共享給北京大學醫學部、北醫三院。“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科研平臺”可輔助醫生快速完成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篩查和診斷。基于此平臺,北京大學醫學部還能持續研發迭代、夠針對肺部病變區域做量化分析,輔助愈后分析、療效評估以及藥物研發等。“高精度羽量級人臉分析開發套件”通過對人臉的關鍵點、位姿的精準、實時分析,結合北醫三院運動康復的專業知識,可以幫助緩解患者的頸椎疼痛癥狀,通過面部肌肉訓練的方式,幫助面癱患者做恢復性訓練,對早期疾病起到預防和輔助治療的作用。
(OPPO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北醫三院交接兩項自研算法)
新冠疫情爆發后,OPPO研究院基于多年來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就搭建起了一套利用胸部CT影像輔助新冠肺炎診斷的人工智能系統,旨在幫助放射科醫生和臨床醫生減少診斷用時,從而縮短患者等待時間,減輕放射科醫生的總工作量。
2020年11月舉行的OPPO INNO Day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表示,OPPO會將“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科研平臺”共享給相關醫療機構,助力一線醫生肺炎診斷和醫療科研工作。
“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科研平臺”采用來自中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公開的來自近七百位病人的約14萬張CT影像,對深度學習算法模型進行持續訓練。目前,該平臺模型針對新冠肺炎、普通肺炎、正常狀態的自動分類準確率在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的測試集合上超過99%,對新冠肺炎檢測的識別準確率和召回率均在99%以上,可在輔助診療過程中提供可靠的判別結果。
OPPO“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科研平臺”所采用的自研算法模型等相關成果已經被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收錄進當期首頁。與同類模型相比,OPPO自研算法模型充分利用了胸部CT的空間信息,通過逐層檢測,在保持對新冠肺炎和普通肺炎的高識別準確率的同時還能自動定位可能存在的病灶區域。
OPPO智能感知首席科學家郭彥東表示:“希望在OPPO和北大醫學部的共同努力下,能把基于公開數據訓練的模型、方法與實際工作場景、需求相結合,建立大樣本、標準化的數據集,協調各醫院開展多中心研究,幫助該平臺算法、技術水平不斷升級,使精準檢出率不斷提高,誤差率不斷降低,診斷質量不斷提高,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北京大學醫學部產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兼技術轉移辦公室主任沈娟表示:“經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界對醫院、對醫務工作者、對醫學科學研究的關注和投入。通過與OPPO共建智能健康協同創新實驗室,北大醫學部有了‘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科研平臺‘這樣的優秀工具,希望能夠大大減輕醫務工作者的負荷、提升診斷效率,并在未來的疾病研究中發揮更長遠價值。”
除新冠疫情外,頸椎病日趨年輕化的話題同樣備受關注。頸椎病往往由長期伏案工作、使用電腦、開車等諸多因素使人保持單一姿勢和肌肉韌帶所導致。對患者而言,早期干預、治療至關重要。 “高精度羽量級人臉分析開發套件”搭載在OPPO全系列手機,可以快速、精準的檢測人臉、人體等位姿。
根據2020年《生命時報》統計,我國目前有頸椎病患者1.58億,由于智能手機普及以及伏案時間過長,頸椎病患病正呈年輕化趨勢。而早期的癥狀無法自我識別,目前行業內也缺乏專業的指導訓練。通過頸椎康復小游戲的方式,迎合年輕人喜歡玩游戲的同時,還可以幫助用戶針對頸椎問題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并通過游戲的策略提醒用戶定期堅持訓練,改善頸椎問題。此次“高精度羽量級人臉分析SDK”結合北醫三院的頸部健康模型,準確實時的輸出頸部多維度的旋轉信息,不需要專門的軟硬件單獨產品的研發。用戶使用OPPO全系列智能手機免下載、免安裝、不限次數,隨時隨地可以免費使用,方便快捷,真正實現用戶“0門檻”。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教授周非非對此表示,“頸椎病已經呈趨年輕化發展,早期干預與前期治療尤為關鍵。北醫三院基于OPPO的‘高精度羽量級人臉分析SDK’,為大家帶來頸部健康評測管理模型,讓用戶在游戲娛樂中,就能對頸椎起到一個恢復與治療的作用,非常符合我們國家公共衛生發展的大趨勢。”
在醫學影像診斷環節,人工智能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基于OPPO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AI細分領域的技術積累,未來會將更優秀的算法模型或科研平臺輸出到合作醫療機構。OPPO希望通過他們在AI輔助診斷領域的持續投入,可以不斷賦能醫療機構和醫學科研工作者,來共同應對全人類公共衛生領域的潛在挑戰。這也算是OPPO對長久以來所秉持的”科技為人 以善天下”使命的具體踐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