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以來,李子柒停更了其各大視頻平臺賬號,期間關于她由資本捧紅、有團隊包裝、編劇運營出來等謠言層出不斷,引起了網友廣泛的熱議與猜測。
近日,李子柒接受新華社記者的采訪,表示今天的李子柒成就于時代、環境、粉絲,并非一方功勞。未來,她希望能夠堅持用作品說話。
成長:無論是荊棘還是鮮花,所有的經歷都是人生歷程里的積淀
“李子柒會好多東西呀”這是大眾對李子柒的固有印象。而沒有人生來什么都會,李子柒也一樣。不同的是,李子柒從小在農村的生活經歷以及在社會環境中的工作經歷,對她的作品內容有了巨大的影響。
李子柒的爺爺是當地農村的廚子,還是莊稼地里的好手,會編制竹器,還會木工。懂事的李子柒從小跟著爺爺耳濡目染,慢慢地學會了炒菜的手藝和一些手工手藝。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李子柒不僅傳承了爺爺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也為其后來的美食視頻制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到社會之后,做服務員的經歷,讓李子柒熟悉了不同的菜肴及做法,打開了視頻內容創作的眼界。做DJ打碟的經歷,讓李子柒學到了簡單的編曲及樂理知識,也為其后期視頻剪輯在選配樂及處理視頻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審美。
凡此種種,也印證了李子柒的視頻所呈現出來的內容能被大家喜歡,都是有跡可循的,她的成功是其經歷的沉淀和積累。
向往:足夠熱愛,才能抵得過漫長的黑夜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清新、安逸、溫馨的田園生活,都是大家所向往的。對于李子柒來說,同樣也是“足夠熱愛這樣的生活,才能熬得過這漫長的夜”。
從內容創作到視頻剪輯,李子柒一個人擔負了文案、導演、出鏡、剪輯等等職責。為拍好每一次視頻,李子柒都做足了功課,包括:傳統文化的知識梳理,與當地老匠人的溝通學習,核對每一個工序上的細節等等。
李子柒的這種匠人精神,導致她每個月最多只能出1-2個長視頻。她覺得只有自己真正學習了、領悟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傳遞給別人。不僅僅是要對喜歡她的觀眾負責,更要對傳統文化輸出的正確性負責。因此,把控好每一個細節,不能有疏漏是其拍攝視頻的宗旨。
所以,李子柒的視頻最終呈現出來的內容、每一幀畫面、轉場運鏡等等才會那么有靈魂。
機遇與共鳴:時代給了一陣風,長久地發展依舊要靠內容本身
李子柒能夠大火,甚至成為強而有力的文化外宣,除了趕上短視頻發展的這陣風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靠她自己的內容本身,以及美食無國界的穿透性力量。
至于很多人猜測和質疑的李子柒是否有團隊包裝、打造等問題,李子柒這樣回應,“從開始到今天為止,我的所有的內容全部是由我主導由我去構思的。”
了解李子柒的網友也知道,最開始李子柒是用三腳架自己拍,自己出鏡。她覺得這樣特別的忙,畫面質量不可控。為了節約拍攝時間,提升畫面質量,李子柒聘請了一位助理和兩名攝影師,但視頻的一切都還是李子柒自己的構思,包括后期剪輯。
被大家網傳得所謂很夸張的“大團隊”是不存在的。而令外界遐想非非的資本,其實也從未介入過李子柒系列視頻的拍攝工作。合作的公司只幫忙推廣視頻,算是錦上添花。
停更風波后的此次新華社專訪,我們能很清晰地看到李子柒對自己內容的認真程度和對文化的理解程度。對內,她是“漢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影響因子,對外,她是國際上辨識度超高的“中國元素”。
她用不驕不躁專注向上的匠人精神,開創出了他人難以復刻的美好風格,讓許多觀眾關注和喜歡上了非遺,讓外國人對中華田園牧歌文化產生了敬慕和好奇。
希望流言止于智者,有更多人能夠真正用心地去了解她,而不是借他人之口去給她貼上各種子虛烏有的標簽。優秀創作者應該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壓制被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