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常務副院長向勇教授的“文化創意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與行動路徑”學術講座在撫州北大夢園舉行。本次講座是中共撫州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撫州市文廣新旅局聯合主辦的“北大撫州文化大講堂”系列講座的第十一期。2021年北大撫州文化大講堂圍繞“鄉村振興與鄉土美學”“王安石與宋代文化”“湯顯祖與戲曲文化”“建黨百年與紅色文化”“數字經濟與科技文化”“地方記憶與名人文化”等系列主題開展,陸續邀請三十余名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定期向撫州市民分享他們的學術思想與文化實踐。來自撫州市區、金溪宜黃樂安資溪等區縣社會各界的五十余名線下聽眾和數百名線上聽眾聆聽了向勇的精彩演講。
一、鄉土美學:文化鄉建的歷史演進和時代價值
梁漱溟先生的著作《鄉村建設理論》(1937 年)
“鄉村運動正是民族自覺的開端”。向勇以“鄉土美學:文化鄉建的歷史演進和時代價值”為學術講座的開篇,梳理了中國知識分子自五四運動以來的鄉村建設行動,伴隨著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和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崛起,呈現了一個代代相傳的精神譜系。鄉土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歷史起點,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詳細闡釋了梁漱溟先生的鄉建理論,認為如何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如何培育推動鄉建的社會組織、如何推動知識分子與農民相結合等問題,依然是現在鄉村建設面臨的基本問題。
向勇指出,在中國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百年進程中,文化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征和時代價值。20世紀初,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思想家積極發揮文化推動社會改良和思想啟蒙的作用,1915年出現中國社會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思潮;1978年,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文化擺脫政治意識形態的強烈干預,積極融入經濟發展和產業培育,出現產業新文創的發展熱潮;2012年,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文化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品質提升的創新手段,出現文化新經濟的發展范式;2021年開始,中國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發展進程,在5G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推動下,文化成為引領數字文明的重要力量,中國開始探索人類新文明的發展路徑,這是中國全面復興的歷史機遇。2021年是中國鄉村振興元年,中國鄉村振興的歷史大幕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徐徐拉開。
向勇演講
二、藝術創生:藝術介入鄉村美學的價值邏輯
四川白馬花田的鄉創成果
向勇學術演講的第二部分探討“藝術創生:藝術介入鄉村美學的價值邏輯”。他指出,“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文化創意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時代的需要,并且大有可為。文化創意面臨三大國土空間的賦能使命:新城、鎮域與村落。所謂新城空間,主要是指以縣城以上城市的空間發展;所謂鎮域空間,主要是新型城鎮化推動下鄉鎮一級的場鎮;村落空間,就是具有林盤散居或聚居狀態的鄉村。按照文化創意賦能空間規模的大小,可分為村落美學空間,例如黃山碧山、順德青田、成都明月和達州白馬等村落;小鎮美學空間,如成都安仁、無錫拈花灣、深圳甘坑等小鎮;縣域美學空間,如河南修武。他展示各地區文化創意賦能鄉創建設的經典案例,特別強調鄉創建設專門人才鄉創營造師的重要性。通過培育、釋放和激活鄉村文化力,推動鄉村文化原創力、鄉村文化生產力、鄉村文化創新力和鄉村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構建鄉創營造的文化建設體系。
向勇指出,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本質在于這種有意義、有情趣、有價值的連接達成,形塑成自我生命與鄉土原鄉之間特有的地方感知和精神認同。文化創意(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指文化創意工作者進駐特定的鄉村場所空間進行的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的實踐活動。這些文創工作者以在地的文化資源、特定的文化素材或特別的文化主題進行藝術品的創作與生產,進而實現資源活化、審美教育和經濟帶動等不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鄉創建設作為一種鄉村振興與城鄉營造的創新發展模式,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文創工作者投身鄉村建設事業的新藍海,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藝術創生” (Art for Place Making)的新潮流。藝術創生的核心要義在于營造傳統村落的現代生活美學,通過推動村落文化生活方式的重建,進而激活小鎮美學和村落美學的創意資本,培育鄉村文創產業,助推村落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
中國鄉創書刊《白馬》的內容體系
三、藝術治理: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路徑選擇
講座現場
向勇學術講座的第三部分內容提出“藝術治理: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路徑選擇”。他指出,藝術介入鄉村文創作為一種溫和的鄉村振興的內生路徑 ,通過藝術項目帶動藝術介入者參與鄉村振興行動,充分調動外部資源、本地居民、社會力量和各級政府,深刻地改變了在地鄉民的認知模式和參與方式。藝術介入通過鄉村環境的改善和美化,公共藝術活動的組織和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激發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參與的積極性,統合各種發展資源和生產要素,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促進鄉村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路徑選擇很多,當前較為重要的有盡快推動以下措施:第一,搭建藝術介入鄉村的全國鄉創智庫聯盟。由從事鄉村文創研究和實踐的高校學者和社會有識之士發起,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遴選條件成熟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推動設立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授牌的國家鄉村文創研究基地和實踐基地。制定鄉村文創工作指導手冊和營造標準,建立全國性的鄉村文創資源共享平臺。第二,培養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鄉創專門人才。組建由政府資助、以地級市為單位的鄉創學院,建立鄉創特派員制度;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鄉創營地(基地),培養鄉創營造師和鄉創運營官。第三,組織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全國性鄉創論壇。組織中國鄉創大會,建立村落美學、小鎮美學、縣域美學的藝術治理評選標準,引導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等地方創生與文創鄉建的要素聚集,對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人居署等國際組織設置的文化多樣性、2030可持續發展和城鄉關聯等關鍵議程,擴大中國鄉創發展經驗的國際影響。第四,建立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鄉創金融體系。推動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建立文創鄉建專項扶持資金,建設市場化運作的鄉創金融服務平臺,推動國家開發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各大商業銀行縣級分行等銀行機構設立鄉創信貸基金,為鄉創特派員、鄉創營造師和鄉創運營官提供小額信用貸款。
向勇最后指出,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價值基石在于鄉村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共建。鄉村不是被城市超越并遺忘的“故國家園”,不是遠方的游子用來憑吊和懷念的“鄉愁意象”。鄉村不再帶著對城市現代化進程單一模式的艷羨模仿而亦步亦趨的執著追趕,而鄉村正以獨特的鄉風文明、現場性認同和場所精神而形成的“鄉村更加鄉村”的鄉土自信。行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鄉建征程之路,中國鄉創將塑造著人類鄉土文明的新形態。
講座現場
講座后的研討環節,現場聽眾與向勇熱情互動。撫州職業技術學院劉勝院長直言向勇的學術講座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探索,既開闊了視野,也增強信心,他身上所踐行的知識分子“知行合一”的學術追求給了自己很大的觸動,并就“VR技術在鄉村非遺傳承與創新中的應用”與向勇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會聽眾也就諸如“黎川油畫產業如何高質量升級”“金溪后龔紅色資源如何系統性開發”“臨川鄉鎮居民的文化需求如何個性化滿足”“南豐白舍窯文化品牌如何高品質打造”“宜黃禪養研學如何提供內涵品質”等話題與向勇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