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作為吃貨大國,餐飲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的餐飲業發展迅速,據相關餐飲業大數據分析,餐飲業營業額連續20多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預計未來將保持18%以上速度發展,同時整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用工難問題隨之增加,甚至越來越突出。眾所周知餐飲業員工流動性大,幾乎每家用人單位都在常年招聘新員工,員工不穩定不僅僅導致企業各項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斗米用靈活用工模式為企業擺脫用工難的困擾、快速招到人才、平衡用工供需關系等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近十年,我國勞動力市場持續為“供不應求”狀態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我國總人口趨勢和勞動力人口趨勢幾乎與20年前的日本完全相同。中國處在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進程加快的時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
2001年至今我國有效求人倍率整體呈上升趨勢,2010年超過1并持續至今,2017年已達到了1.12,有效需求倍率指的是某一統計時期內(通常為月度、季度),市場上空缺的職位數與正在找工作的求職者數之間的比例。當有效求人倍率大于1時,職位多,求職者少,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我國勞動力市場早已開始進入供不應求狀態。
餐飲業員工是企業與顧客交流的直接窗口,承載餐飲生產全過程鏈關鍵,更何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權益意識增強,餐飲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想要突出重圍,不被淘汰,需要企業提供更優質服務,從感官服務到精神服務全方位滿足顧客,才能長期生存。
因此,服務業就業者不再是任人吆喝的“服務生”,企業想要保證服務質量,必須從人力資源管理升級開始,尋找最佳用工解決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只要二者之間找到供需平衡點,雙方方能互利互贏。
餐飲業用工新時代:靈活用工為最佳解決方案
餐飲業全職的雇傭形態,員工需要時時在餐廳里待機,工資福利待遇低,時常因為閉店時間較晚延長工作時間,是對員工時間的浪費和不合理調配,并且工作單一乏味,社會認同感低,導致人員流動性大。
據斗米研究院研究發現,靈活用工的有效求人倍率均高于正式員工,其中靈活就業員工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和醫療福利行業。住宿餐飲業的員工中,70%是靈活就業,尤其以小時工為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靈活用工持開放接受的態度,也更愿意以靈活就業的方式工作。
餐飲業用工新時代已經來臨,企業應在雇傭形式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增加靈活用工的比例。突破傳統用工模式,通過互聯網技術輔以靈活用工管理與排班系統,有序而高效合理地安排靈活就業者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相信企業一定能夠獲得長足的發展。由此可見餐飲業靈活用工為用工難最佳解決方案。
斗米開拓創新,靈活用工模式為供需“支點”
靈活用工模式是解決餐飲業用工難關鍵一環,針對靈活用工領域的趨勢發展與變化,如何找到平衡企業與就業者之間供需關系的“支點”,如何打造真正完美的“最已陣”創新靈活用工模式是重點。
針對目前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狀態,通過深入探究勞動力市場發展趨勢,斗米作為靈活用工第一平臺,走在行業領先地位,不斷傳遞靈活用工概念,激發用戶活力,促進靈活用工就業者數量增長。據了解,目前斗米用戶量已經達到7600萬,博人眼球的數字背后,是用戶的信任,更是促進供需平衡的基礎。
為了在靈活用工領域真正創造可持續的有效價值,斗米自2015年從58趕集集團拆分后,在大流量、大數據背景下,尋找靈活用工市場缺口突破點,打破傳統用工模式,開拓創新O2O閉環模式,包括線上線下統一配合,提供海量人才庫,招聘、面試、技能培訓以及督導等全流程服務。利用人才簡歷庫與企業用工需求庫兩大活水池,通過大數據+智能匹配的方式,為餐飲企業快速定位人才資源,提升靈活用工批量招聘效率。同時其自主開發的SaaS管理工具,有效管理靈活用工人員的考核制度,方便統一調配。幫助企業擺脫招人難、管理難、招聘成本高、效率低下等各種問題,達到供需平衡點。
未來,大勢之下,勞動力市場還在變革中發展,靈活用工市場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天地,求職者與企業都需要相時而動,才能走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