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要學會“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理,但現實中卻充斥著不少“斗米養恩、擔米養仇”的故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后,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里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說,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夠明年地里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么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么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于是,本來關系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現實生活中,“斗米恩、擔米仇”的故事要從農村出來的大衣哥說起,他沒有明星架子,他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會記得自己是一位農民,他從不忘本,也不追逐名利。成名后的大衣哥收入自然增加了許多,村民看著大衣哥的收入增加卻紅了眼,借錢不還變得理所應當。
生活里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明白了這些,我心釋然了。這句話解開了多少人的心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