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代藝術玩的就是年輕”,而在藝術這一抽象領域之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輕”?作為國內當代優秀年輕藝術家的代表之一,高三石的答案是——無邊界的表達形式。在高三石的作品中,我們不僅看不到東西文化的邊界,也看不到呈現形式的邊界,渾然一體的藝術表達方式,成為了他強烈而炙熱的個人符號。
意識的完美還原 可視化呈現傳達藝術本質
1983年,高三石出生在“彩云之南”的昆明市,從小接觸藝術、而后云南大學平面設計加之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當代藝術與新媒體碩士學位的藝術深造為他開啟了不一樣的藝術道路。2013年,高三石的第一個創作系列《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在臺北的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成功舉辦個展。2014年,《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進入中法五十週年藝術計劃。這一系列作品,在專業角度看來“是無法開口去講的個人故事”,它不是耦合的驚喜,是對時間消逝地悲傷。2015年,高三石入選亞洲先鋒攝影師。次年,另一作品系列《意識的流放Exile of Consciousness》入選“三影堂”攝影獎,并同年展覽于日本國寶級攝影大師瀨戶正人Place M 藝術中心相比于前作,《意識的流放Exile of Consciousness》則更像是《記憶體》的延伸,從個人回憶回到普世的共情,并思考了從康德到叔本華關于“物自體”、“意志”、“現象”和“表象”的關系。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組作品中的文學、生物、建筑、自然景象,都不是創作的對象或主體,它不過提供了不同樣本、場景、景觀下,關于人意識本身的對應還原。
也正是得益于將意識可視化的歸類表達、實驗和獨特的設計風格,引起了日本國寶級影像大師瀨戶正人的注意,并邀請高三石到自己在東京的藝術中心做展,個展在日本大獲成功。張力十足的表達風格,不僅在國內受用,放之世界仍獨具魅力,這便是藝術的力量。
二次覺醒的藝術之旅 傳達方式的多元升級
2017年高三石的力作《ZOMIA》再次展覽于東京PlaceM藝術中心,并深受三宅壹生男裝設計師高橋悠介先生的好評。這組地緣觀念系列作品是高三石和團隊在云南與老撾、緬甸邊境完成的。《ZOMIA》作品的表達呈現形式包括了影像、手工具、繪畫等。這其中不僅有馬格南(Magnum Photo)攝影的人文觀念痕跡,同時也受到了杜塞爾多夫學派新客觀主義運動的影響,以及高三石對于故鄉的自我認知和思考。從工業考古學,甚至農業考古學的角度來看,《ZOMIA》超出了創作前的預期,在這趟烏托邦式浪漫主義的旅程中,高三石在特殊的觀念和視覺下,引發了更多對地緣,空間和環境的思考。很明顯,影像已經不是高三石表達的唯一方式,而這也為高三石自2019年,開始創作的全新作品系列《環宇無形Re-Restart》,埋下了新觀念和表達形式上的伏筆。
在這組即將于今年問世的全新作品系列中,高三石在藝術媒介表達上實現了自我突破與進階,從“意識可視化”的傳達風格到全新呈現方式的積極探索,相信實現了藝術“二次覺醒”的高三石,必將在全新作品中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停探尋自我的更多可能性,對藝術家而言,更是如此。從幼時的耳濡目染到學生時代的海外求學經歷,再到自己小試牛刀后不斷的晉升探索,高三石作為當代年輕藝術家代表,為國內藝術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動力,與此同時也得到了自我藝術“升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年輕的藝術動能必將迸發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