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有關中高考體育改革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不斷凸顯出人們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狀況的關注。而在近兩年各地公布的中考項目及分數變化通知中,我們也發現體育的分值普遍上調。這都意味著今后人才選拔的方向,將從原來的智力考量單一標準,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轉變。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萬合體育一直認為,分數與應試并非體育鍛煉的單一目的,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培養體育愛好和運動習慣,共同塑造重視體育鍛煉的良好社會氛圍,才能扭轉現狀,讓孩子們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代表委員熱議中高考體育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崔海霞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將學生體育水平納入各層級考核評價體系。如將學生體育工作納入年度教育重點工作及對學校的工作考核指標體系,與體育教師績效工資水平和職稱評定掛鉤等。并在每學期進行體育水平測試,學生成績記入檔案并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中考體育考評方法一并調整,初中每學年末進行測試,中考成績由三次成績相加得出,高考參考中考做法。全國人大代表柴會恩,希望完善體育中考改革,推出體育健康的典型,探索高中階段將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和體質健康水平也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最終進入高考分數。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去年提案建議,在加強中考體育基礎上適時推行高考體育政策,將體育上升為“第四大主科”。
“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說,“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針對體育考試存在的弊端,一些業內人士表達了擔憂。有代表指出“中考體育100分,千萬不能為了分數而教學和鍛煉。體育教育重在引導作用,一定要以強身健體為目的,重視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
萬合體育聚焦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
體育能不能進高考的課題,值得探討。隨著學業壓力加大,青少年兒童中“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現象突出。萬合體育作為行業的標桿,一直致力于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拒絕“不出汗”的體育鍛煉,讓每個孩子可以充分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快樂,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萬合體育將體育考試的重點與訓練內容相結合,通過訓練有效輔助中高考體育水平提升,有效訓練包括身體的反應力,腰腹核心力量及身體協調能力等,能夠讓學生輕松面對考試中不同的體育項目。我們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樹立平等意識、規提升則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使德育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潛移默化的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
希望體育中考、高考指揮棒的導向逐步明確,能引起全民對體育的重視,我們將引導更多學生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享受運動的樂趣,孩子也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這會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