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評論9月9日報道,中芯國際(SMIC)和中國第一家3D NAND閃存制造商長江存儲(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近期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加緊測試自主研發生產線中的非美設備。
日經亞洲評論列舉了一些新興中國芯片制造設備商
消息人士還告訴《日經亞洲評論》,之前中芯國際從美國一家大型設備制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采購了可用數年的庫存:“地緣政治風險促使中國芯片制造商不得不盡快制定計劃B。”
據稱,中芯國際今年年底之前準備鋪設無美國設備的40納米芯片生產線,并計劃在三年內在相同的基礎上研發更先進的28納米制程。
與此同時,長江存儲準備在不遠的將來把國內設備替代率從30%提高到70%,并且有計劃地將更多內地公司納入其供應商序列。
和國家安全有著密切聯系的半導體產業一直是中美科技戰爭的中心。美國商務部在5月份和8月份接連出臺一系列愈加嚴格的針對華為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隨著特朗普政府將打擊范圍擴大到微信和TikTok后,中國其他嚴重依賴美國生設備的科技企業,尤其是芯片制造商,都迫切感受到了被美國斷供的威脅。
中芯國際上周在被美國國防部威脅列入“黑名單”之后,本周一在港股猛跌23%。
中芯國際的40納米芯片和國際最前沿的技術相比,仍落后了好幾代。即便是28納米生產技術的智能手機處理器芯片的性能,和秋季即將上市的蘋果5G iPhone的處理器性能相比仍落后大約7年。盡管40納米芯片無法與最優制程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芯片和服務器處理器競爭,但在電視、監控攝像頭芯片平臺和圖像傳感器領域依然可以得到廣泛應用。
在中美之間貿易戰升級之前,長江存儲就已經不斷呼吁國家應該加快存儲芯片設備自給自足和本土化的頂層設計。
野村證券(Nomura Research)分析師唐尼·滕(Donnie Teng)說:“根據行業調查和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反饋,長江存儲未雨綢繆,在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之前就決定提前訂購設備。”
唐尼·滕還認為,有關中芯國際的28納米制程的芯片生產,本土中國設備目前只能滿足需求的20%。中芯國際還需要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工具供應商的協助,建立一條非美國的生產線。
中芯國際CEO趙海軍在八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們看到許多國內主要的芯片設備和材料制造商紛紛上市,并從當地的資本市場中獲得了巨大的財政支持,盡管與現有國際市場的頂尖設備公司相比,它們的規模仍然很小,但我們認為未來是光明的。”
中國政府上個月宣布了更多半導體產業的激勵政策,以加快其本土芯片產業的發展,政策內容包括對部分芯片制造商免征10年所得稅,并且還鼓勵芯片生產商通過在科創版上市的途徑擴大融資渠道。
【來源: 集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