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女性題材已經成為觀眾們極為矚目的電影創作主題。2019年,BBC評選出了女性導演的100部作品,將重點放在長期被忽視的女性導演的天才和她們敘事的力量,如今的各大電影節上“她力量”備受影迷追捧,2020年片單上更是不乏《世間有她》此類優秀的女性電影。縱觀整個電影發展史,女性的聲音從未缺席,華人女導演們更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從兩岸三地優秀女導演代表許鞍華、李少紅、張艾嘉到年輕一代的徐靜蕾、趙薇、李玉、薛曉路等。女導演在女性視角上的擲地有聲,以及對于女性的描摹,不僅為電影史留下了艷麗的一筆,更是時代發展下對女性成長的記錄。而這其中,尤以李少紅導演的作品和塑造的女性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她本人更是新時代女性的楷模和精神領袖。
《血色清晨》《紅粉》中的批判性和女性自覺意識
九十年代是女性電影的輝煌發展階段,女導演們試圖解構以男權為中心的傳統觀念文化體系,探索女性自我意識,尋找女性的生命視野。這一時期的作品可謂花團錦簇,涌現出一批優秀影片,如張暖忻的《沙鷗》陸小雅的《紅衣少女》張艾嘉《少女小漁》許鞍華《女人四十》等,以及李少紅的《血色清晨》《紅粉》兩部重要作品。
影片《血色清晨》被奉為天才之作,影評人戴錦華譽為1989年后的杰作之一。影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評價,不僅因為導演取材自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在本土化上天衣無縫,也在于影片帶著對男權的控訴,直接將悲劇的激發點集中在了女主紅杏新婚夜沒見紅上。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被事先張揚的謀殺案,紅杏的投河自盡在眾目睽睽之中發生。
《紅粉》在控訴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女性的自主意識,通過兩個不同命運的女性對比結構。對命運充滿恐懼和憂慮的女一號秋儀和刁蠻任性的女配角小萼,她們和戰斗英雄老韓和舊式遺少老浦之間分分和和幾十年的恩怨和情感糾葛,第一次為熒屏觀眾展現了解放軍成功改造舊社會青樓姐妹的聞所未聞的故事。
秋儀在被深愛的男人與姐妹背叛后,毅然決然的選擇撇清關系,皈依佛門。導演赤裸裸的將男性對女性充斥著占有欲和利用欲的愛情,以她作品中獨有的冷靜與理智一點一點的披露與展示。與《血色清晨》不同的是,這部影片中的女性開始具備了自覺意識,女主對于自身命運的思考,以及兩個女性不同命運的反差,與觀眾內心產生了奇妙的共振。
李少紅正是因為這兩部獨特的女性電影受到了國際影壇的矚目。影片《血色清晨》榮獲第14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氣球獎,《紅粉》也是榮譽滿身,榮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孔雀獎,以及第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四十不惑》《紅西服》《橘子紅了》家庭和生育 對女性自我定位的探討
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生育問題一直是女性題材中探討的主題。第92屆奧斯卡榮獲六項獎項的《婚姻故事》,女主角女妮可有一句臺詞是“跟你在一起時,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這句話讓廣大女性觀眾深有同感。而李少紅導演在此類題材上早已涉獵。
《四十不惑》講述的是一個私生子的出現打破原有家庭平衡的故事;《紅西服》以社會轉型期為背景,聚焦在下崗工人的家庭;《橘子紅了》則展示了一個扭曲的封建家庭中不同女性。《四十不惑》中的段京華(宋丹丹飾),《紅西服》里的齊紅光(宋丹丹飾),《橘子紅了》里的秀禾(周迅飾)無不是徘徊在家庭和婚姻里自我迷失的女性。在這里 “私生子”“丈夫下崗”“道德的束縛” 等問題將女性聚焦在放大鏡下,她們要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下的自我定位。
導演試圖通過影片中的女性悲情故事,告訴女性暫時的經濟獨立和人生自由并不代表人格的完善與思想的解放,女性應該努力的在這個社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屬于自己的意義。
《戀愛中的寶貝》《生死劫》《大明宮詞》夢幻愛情的幻滅 對女性隱秘內心的關注
進入新世紀的女性電影有了更輝煌的發展,她們關注女性內心,傳達女性獨有的體驗。李少紅的《戀愛中的寶貝》《生死劫》,張艾嘉的《20,30,40》,許鞍華的《姨媽的后現代生活》,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李玉導演的《蘋果》等,這一時期的女性作品更加多元化,創作理念和女性意識更加成熟。
超現實主義電影作品《戀愛中的寶貝》中李少紅導演轉向都市中無處不在的惶恐與空虛。精靈古怪的寶貝與都市中辛苦討生活的白領劉志兩人相遇,激情四射墜入愛河,然而生活中除了風花雪夜的浪漫愛情,更多是零零碎碎的平庸無聊。在電影現實和幻覺交織進行的敘事過程中,導演刺破了少女夢幻般的愛情泡沫。
電視電影《生死劫》在先鋒實驗般的藝術風格中延續著導演的女性主體意識。胭妮從小性格孤僻,她考進大學,以為人生終于出現轉機。在她進大學的第一天,遇見了小貨車司機木玉并和他相愛,哪知道,愛情的開始也是劫難的開始。木玉利用她生孩子,并用孩子去換取金錢。
如果說寶貝是少女夢幻愛情的幻滅,胭妮是女孩遇到人生劫難后的成長,那么《大明宮詞》則是將女性視角發揮到了極致。李少紅導演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斗,解構了女性對于權力和欲望的感知。太平對權利的掙扎、絕望與厭倦,以懸梁自盡的方式,孤獨地死在大明宮深處。
李少紅導演曾經在接受采訪談到:攝影機實際上是人們的另一只眼睛。它如果能深入到心里,深入到不被發現的隱秘角落,就能更深入的了解人。
李少紅的影視作品對于女性形象特質的發掘是深刻獨到的。她不僅從女性的生存環境中揭示其精神情感的"缺失"及其悲劇性格,也從女性人物不幸而曲折命運沉浮中,顯示其內在的堅忍與倔強。從彌漫著"悲情"的結局中展示女性人物抗拒命運執著理想,由此使其女性特質的發掘具有了深厚凝重的歷史意味和文化心理蘊含。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她充滿自信,不過分悲觀地估計女性的命運,也不強調嬌枉過正的女權主義論調;她用獨立、堅韌、作品表達了自己的先鋒意識,呼吁共建辨證的女性主體觀,自由平等的嶄新世界。李少紅導演是時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新時代女性的楷模和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