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選擇一直都是眾多家長關注的熱點。在西安市由于有眾多民辦學校教學實力比較強,因此很多家長愿意付出較高的學費來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其中有這樣一所學校,以高昂的5.5萬元一學年的學費拔得頭籌。由圖片可以得知,如此價格,已經是部分學校近十倍的學費價格。
這個學校就是西安灃東中加學校,為何如此高昂的學費依然有家長愿意為此買單呢,我們可以從對外新聞上探知一二,所謂的“家門口留學”“雙學制”“雙學籍”“雙學歷”和“雙前程”等看似高端的口號,使得不少舍得為孩子教育投資的家長買單。
從新聞上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這所學校是在2014年西洽會上三方簽約落地的一所“國際學校”,2016年8月的新聞標題仍然是“中加國際學校落戶灃東新城”,2016年九月該校開始招生,但是在今年(2019年)初一學生入學時,老師卻說:“我們不是一所國際學校,我們是具有國際元素的學校”。
新聞報道所說的完全是一所國際學校,按照國際化教育體系在建立,如果誠如老師所說是一所國際元素的學校,那么2014年的新聞更像是一場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假宣傳。
如果是一所民辦學校,對標就是國內體系的民辦院校,那么令人質疑的是,建校僅四年的學校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師資力量,都夠不上陜西普通民辦院校前30的條件,這每年五萬五的學費就顯得格外刺眼且匪夷所思了,物價局是依靠什么標準通過了這樣驚人的收費數字?
據了解,該校共有外籍教師12名左右,負責全校的外教課程,其中部分外籍教師雖然具備教師的資質,但是英語口語具有嚴重的口音。如果有外國人的學校就是國際元素的學校,那么我們不得不問以后這種擦邊球的亂象會不會愈演愈烈?
據了解很多家長因為相信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相信政府牽頭的可靠性選擇讓孩子就讀于該學校,畢竟每年5.5萬的學費,在西安實屬高昂,問起家長為什么希望孩子們進入該學校,家長表示相信政府簽約的項目,也希望孩子在國際學校可以接受多元化的教育,綜合文化差異,成長為具有國際化思考能力的中國公民,但是現在事與愿違,國際學校的概念被偷梁換柱,令人扼腕。
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開始,在繳納完高額學費之后,家長們經歷了“自愿”購買老師推薦的教輔:
國家三令五申嚴管的事情,竟然出現在一個國際學校,當一些家長在面對老師讓購買非指定教輔的事情上提出質疑之后,這些家長們又經歷了“被代表”的窘境,就在某一個周五的下午在群里收到一個老師發出的通知。
班主任說:我們是私信給每一位家長,通知關于組建家委會的。有家長問老師為什么我沒有收到相關通知。班主任的回答是:“我以為你收到了。”
曾對老師做法提出過建議的所謂“不聽話”的家長,根本沒有接到班主任發的關于家委會建立的私信,提出質疑之后接受到的反饋為 “我以為你收到了”。
這里我們不禁要問:新聞報道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這所貴出普通學校數倍的學校,究竟為何有恃無恐?如果中加學校是一所國際學校,在收取如此高額的學費下,至少參考西安其他國際學校比如:梁家灘國際學校、康橋國際學校、楓葉國際學校、德閎國際學校等院校的辦學能力、課程設置、校園管理。就目前"中加學校”在高調宣傳下不倫不類的辦學類型豈不是架著政府的名義失信于社會?
網友神總結:國際學校=幾個外國老師+雙語教學+高昂的學費。其實國際學校以前不是這樣的,但是路子越走就越亂了。